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立刚
[摘 要]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必须从学与教两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校提供体育锻炼的良好的客观环境,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体质健康的目标。
[关键词]体质健康;对策;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237-02
1 高校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组织机械化。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不少学校还是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集中于在校期间的体育课上,因此忽视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提高体质健康能力方面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仍然还沿袭着以“课堂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教学方式,近几年虽有些改变,但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仍然较少,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由此造成了学生离开体育课,离开教师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2)体育课选项科目偏少、场地不足。在选项课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好统一技术,这使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低的吃不消,从而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各项目之间发展不均衡,学生选择不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3)体育教育重技术轻健康教育。目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只重技术,轻健康教育,并且忽视终身体育的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一、二年级体育课必修成绩及格才可拿到学分,准予毕业,在此要求下,大学生较重视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上体育课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身体素质提高较为明显。但是三、四年级,情况就有所不同,体育项目只剩下体质健康测试,没有其他的体育项目的要求,于是,体育锻炼就明显地成为个人行为,没有管理及约束机制,体育锻炼显得微不足道,使得许多学生渐渐放弃了自觉锻炼,进而造成体能素质下降。
针对以上的结果和分析,学校体育教育应该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相应地从学生主体和学校客体两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2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对策
(1)增强学生主体的自主性。高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让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自身达到健康的目的。
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体育兴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或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和引导,强调体质健康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导大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使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当然在强调思想教育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在教学中,在教材的选择中,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
二是,增强体育锻炼的动机。只有有体育锻炼的需求,才会有行动的动机,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地去参加体育锻炼。普通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办事不再仅仅凭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理性的。他们根据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从事学习和锻炼,拟定自身发展的目标,从而在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内部动力,满足需要并伴随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有了美好的体育情感体验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把它当成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学校客体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学校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动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在经济发达地区,有许多学校拥有塑胶田径场、塑胶网球场、草坪足球场、木地板的体育馆等,体育场馆的设施高档、环境优美,让人进入场地就情不自禁地要运动起来。但是,在大多数学校里,由于经费紧张,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及健康标准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尽力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备建设配置更上一层楼:在数量上,要满足体育教学、学生锻炼的需要;在质量上要完全保证教学、锻炼、训练、比赛的安全;在环境上,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
二是,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首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思想上,要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以热情、饱满、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表现出健康的精神状态。业务上,要精益求精,继续教育,不断钻研。学习飞速发展的运动、健身知识和技术,特别是健康知识。掌握学生的体质动态和健身意识动态,能针对现状,研究和实验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或研究型的当代体育教师。其次做好表率作用。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运动服装得体,示范动作要规范、美观大方、舒展利落,要表现出运动的美感,促使学生产生运动欲望。在课外,教师要积极带头参加锻炼,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来感召学生产生和养成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习惯,逐渐使锻炼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此外,体育教师还需保持健美的体魄,充分体现健康美。
三是,调整课程结构,增加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通过不同的运动项目的教学与竞赛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从思想上重新认识理论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加强理论课教学,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改变目前高校体育中只重视技术教学,忽略体育理论和锻炼方法及体育思想教育的现状,对大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强化健康意识,让他们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健能力,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其健康水平。使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能力培养与品德培养相结合。
四是,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保证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锻炼习惯是在体育兴趣和意识作用下长期练习而形成的。学校需要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安排合理的教学时数,建立科学的体育俱乐部,让体育伴随着每一个学生健康地走出校园,走向未来;让每一个学生怀揣着终身体育锻炼的法宝,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去面向社会,真正做到为国家培养出所需要的优质人才。即使大学后两年不开设体育课,建立俱乐部,也能延伸教师在课外的教育功能,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使得参加课外锻炼的学生在技术指导上有了保证,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强项,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必须从学与教两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校提供体育锻炼的良好的客观环境,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体质健康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9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