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子文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加恶劣,如何应对未来的环境能源危机,实现“到2050年彻底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已成为全球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展开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快速的工业化导致了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局面。因此,我国发展具有“零排放”和低耗能的电动汽车显得日益紧迫。但电动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中国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路线和产业化战略来激励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23-05
本文以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发展目标,并与汽车产业相结合指出发展电动汽车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现状的分析,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剖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详细分析了短期、中期、长期的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最后,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1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
1.1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油价上升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以及迎接低碳经济,构建新的能源产业结构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其标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领导的英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至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彻底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目前,由英国政府引领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法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2004年,欧盟宣布,批准8个欧盟成员国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计划,对这些成员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限制性的分配。同年,日本实施了“新产业长早战略”,将燃料电池等7个领域作为新产业发展重点,其目标是2010年燃料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1万亿日元。目前,虽然美国没有明确的制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但一直主张通过相关技术来解决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这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一致的。
1.2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是一个在国际社会比较新的提法,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其实质是在各个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新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是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依靠政策措施来实施的一场能源革命,以求建立一种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总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变革,它可以全方面的改造建立在能源消耗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消费将与“低碳”直接相关,这会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标准出现,如传统汽车产业逐步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传统的密集型企业将要面临产业转型的挑战。那些以节能减排和能源效率为主要技术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将会脱颖而出,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2.1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的危机,这两大问题直接威胁着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人类解决这一危机的主要途径。在此形势下,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新能源汽车。目前,在美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已经开发出一些商品化、量产化的电动汽车产品。在传统的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而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我国对电动汽车领域投资启动也相对较晚。具体技术方面也和世界汽车强国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短期难以达到商业化水平,电池产品的寿命、安全性等指标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用于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大规模的电动汽车设施建设尚未全面展开。比如充电站建设由于存在着投资规模大,经济回报率低等问题,使之降低了相关投资方的积极性,难以在短期实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价格较高,这也导致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未来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以及制造经验的积累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降低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普遍采取补贴的方式以激发购车者欲望,而中国针对消费者的补贴计划还未正式出台。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电动汽车的研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与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并没有传统汽车产业那么大。一些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生产出了电动汽车,只是没有规模化生产。因此,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要抓住这一机遇,争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2电动汽车分类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内燃机汽车与电动汽车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电动汽车低排放的优点,又发挥了石油燃料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汽车生产商的高度重视。混合动力汽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燃油经济性,一般比传统汽车节约燃油30%~50%,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同等条件下可以节约电能70%~90%。一次持续行驶可达700~1000千米。目前,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的成功研发生产,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的主要汽车厂商纷纷加入到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生产中,部分车型已经实现了商业量产化。但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其中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推出3年有余,但销量却没有突破4000辆。
(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以电源为动力,采用完全可充电式电池驱动。由于不采用任何燃料作为驱动来源,纯电动汽车不会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几乎可以达到零排放的标准。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逐步成熟,在美、日、欧等国家得到商业化的推广与应用,主要运用在公共交通运输系
统。但由于技术和成本上的问题,纯电动汽车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电池储存容量太小,电池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成本较高。北京奥运会期间,由50辆纯电动客车组成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离子无障碍电动客车车队在奥运中心区顺利运营,累计运行12万千米,载客14万人。目前在我国,轻型电动汽车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通管理部门无法上牌,可以说纯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仍不明朗。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无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世界上已生产出燃料电池汽车的汽车企业有20余家,一些有实力的厂商如通用、丰田等公司在燃料电池汽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上海大众制造的20辆帕萨特领驭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车在奥运中心区投入示范运行,成功完成了运送任务。
3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3.1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进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汽车年销量从440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0多万辆,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增长,未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加快了温室效应,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面对我国国内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压力,过度发展传统汽车工业,不仅会面临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也会对我国环境保护带来威胁,同时也不符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目标。因此,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以降低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是我国汽车产业在今后必须面对的挑战,中国发展电力汽车技术并加快其产业化是完全必要的。面对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承担重要的节能减排任务,通过技术创新以提高新能源和替代燃料的使用率,逐步降低对传统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节能减排,企业逐步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资本投入,目前已经在部分电动汽车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了进展。
3.2电动汽车市场集中度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主要分成两类,即高速电动汽车和低速电动汽车。比亚迪生产的F3DM混合动力车是高速型电动汽车。此外,一些小型汽车企业生产的电动巴士、观光巴士、场馆用电动车是低速电动车。电动汽车的制造工艺相比传统汽车来讲比较简单,易于制造,因此在我国山东某些城市存在不少山寨电动汽车厂商。这些厂商所生产的低速电动车虽然制造工艺简单,质量无法达到统一标准,但由于其价格低廉,地方政府又不禁止电动车上路,所以在这些地方山寨低速电动车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目前满足国家《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企业为100家左右,全部为高速电动汽车。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速电动汽车的销售量非常低。如比亚迪F3DM电动汽车由于其售价高,充电难等问题,2010年目标销量仅为1000辆,而截至2010年中,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不足500辆。其他企业生产的高速电动车大多为参观展示所用,并没有大规模的量产和销售。相比之下,低速电动车则有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在一些二线城市低速电动汽车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3.3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
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明显落后,市场需求还处于萌芽阶段。截至2010年9月底,日本丰田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全球销量突破200万辆关口,累计销量达到201万辆。同时,2010年日本本土汽车销量排行中,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排名第一,成为2010年日本市场最畅销车型。2005年12月,丰田普锐斯正式在中国上市销售。然而,这一车型的销售状况一直很尴尬。偏高的价格一直未能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自导入至2009年市场停售为止,普锐斯仅销售了3700辆。日本混合动力车型大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对混合动力车型提供非常大的财政补贴和系列优惠,在日本国内,丰田普锐斯的售价在200万~3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万~30万元,目前普锐斯在国内售价在30万元左右),但日本政府给予消费者20万日元的补贴(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左右),如此额度的政府补贴,再加上规模化销售之后带来的价格下降,让日本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一辆使用成本更低的混合动力汽车,更何况,在购买普锐斯之后,日本政府对于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者还提供停车、交通等一系列优惠。但遗憾的是,节能效果突出、技术基本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似乎并不受欢迎,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中,混合动力没有划入新能源汽车的领域,而只能和传统汽车的节能车型为伍,享受每辆3000元的补贴,对于国内市场售价在30万元人民币的普锐斯来说,3000元的补贴实在微不足道。
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示范运行。比如2008年奥运会,为推动绿色奥运,科技部在北京举行了奥运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这些燃料电池客车、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场地车等,在通过评估后在奥运会期间顺利完成服务。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由于政策、技术、售价等相关因素,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足,基本上以政府专项采购为主,缺少规模化生产的动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落实,电动汽车将来会在税收补贴等方面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电动汽车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认知度也会逐渐增加,这些都会刺激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
3.4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
(1)新型电池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新型动力电池并不能很好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即便国外混合动力轿车所用的动力电池也存在使用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动力蓄电池同时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因此动力系统的转型将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会促进新型电池技术的进步,但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型电池研发的经验表明,其技术创新过程呈现出长期、渐变的特征。其中,氢燃料新型电池是近些年来研究发现的最具潜力的电池系统,它可以带来全新的电动汽车涉及概念。但是,燃料电池商业化还要面临很多重大的挑战,比如电池寿命的提升,氢燃料的储存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全球都在为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而努力。美国在2005年由能源部发布新型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图,国会批准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的生产投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竞争中位于日本、美国、加拿大之后的第二行列。
(2)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化程度不高
电动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是一个特殊的高科技产业,
不同于高铁、航空等已在国内外形成产业化的高科技产业。对于这些国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国外相关产业的产业政策、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或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再消化吸收来发展自身产业。但商业化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外很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对于国内的电动汽车厂商来讲,模仿学习的途径相对较窄,只能靠自身的技术创新。缺乏创新意识是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电动车的技术设计、产业发展路线、商业运营模式并不能直接来源于传统汽车产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要针对电动汽车这个特殊的产业,来制定特有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当然,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并不一定要等到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成熟之后,因为没有商业化,技术创新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二者相辅相成。电动汽车产业需要前期的产业基础,需要前期的实验阶段,而由于各个相关技术层面,比如能源电池、电动机等缺乏大规模产业化,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仍然缓慢。
(3)我国电动汽车国际竞争力不足
在发展电动车初级阶段,由于技术的原因,电动车电池的能量一定没有汽油高,要达到一次充电跑500千米是不可能的。于是,现在国内外各个汽车厂商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混合动力汽车,认为它的生产设计比较简单。实际上混合动力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生产理念,比生产纯电动汽车还要复杂一些。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商品化难度很大。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由于发动机、电池、油电动力等核心技术均不在我们手中掌握,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生产技术全都不由汽车生产企业掌握,那么其大部分产品只能停留在样车设计上。即使比亚迪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技术创新,掌握了一套铁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但由于发动机等技术的不成熟,目前还无法达到日本丰田普锐斯的高度。
4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4.1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最基础部分,技术发展方向将直接成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都基本遵循着:短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中期发展纯电动汽车、长期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在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并不清晰,各种技术的发展规划缺乏明确的路线,由于制定技术发展路线要涉及技术成熟度、成本、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等多个相关因素,所以在部分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议。按照2001年国家863计划以及973计划的提出和科技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相关规划,再结合以上相关因素的分析,目前全球市场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成熟,制造成本相对适中,因此我国在短期内电动汽车产业应该重点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从中期来看,一些电动汽车技术会逐渐走向成熟,重点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而纯电动汽车在这些方面都有着较大优势,是我国在中期需要重点发展的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而且具有明显的低排放、低污染的潜力,因此改进型的混合动力汽车也是我国在中期的技术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长期发展目标是真正实现高效能、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汽车技术。因此从长期来看以上几个方面均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中氢燃料电池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是最为理想的电动汽车技术,是长期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目前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还处于研究实验的阶段,距离完全的高效率、低污染、零排放的理想电动汽车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目标:混合动力型、纯电动汽车(短期)-纯电动汽车、改进型混合动力汽车(中期)-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长期)。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产业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4.2增加电动汽车需求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所面对消费者市场主要来自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消费者,从长期来看,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的市场需求上。因此,制定相关政策以增加市场需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增加市场需求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定措施降低消费者成本。
(1)价格补贴:对电动汽车的价格补贴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制定还不到位。在制定价格补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应该多借鉴国际经验,补贴力度应重点向低排放和节能效应明显的电动汽车倾斜。
(2)燃油税减免:国外对电动汽车的推广通常采用对燃油税减免的做法,以降低消费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我国可充分考虑国外的经验,对电动汽车的燃油税实施价格补贴,降低消费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降低使用成本,从而吸引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3)其他税费的减免:我国目前针对传统汽车施行征收的费用包括车船税、保险费、过桥费等。在推广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车船税减免,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施行优惠政策;对保险费采取补贴的政策,可以由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对保险公司实行补贴,或对电动汽车的保险费和赔偿责任进行新的制定,这样可以降低消费者在保险费用上面的支出;同时,在电动汽车的推广初期,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对电动汽车实行豁免或降低过桥费的激励措施,采用给予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治理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这样,通过一系列税费的减免,可以促使电动汽车产业的推广,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
4.3政府扶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扶持相关产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该按照电动汽车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配套产业发展战略。在电动汽车产业化初期,企业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谨慎,政府应当承担推动作用,只有政府进行一定的前期投入,形成一定的规模示范效应后,企业才能积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各方面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可以更好的将产业链结合起来,这在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化前期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方面,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拨款、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积极主张产业内的厂商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联合以降低市场风险。这样也可以使产业内同盟的厂商优势互补、相辅相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追求双赢格局。
5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对于使用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政府要建立更多配套的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如维修站、专用停车位、充电站等。要通过各种补贴和优惠,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2)对生产企业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对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以对激励厂商的技术创新和对电动汽车R&D进行持续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技术的人才储备。
(3)政府应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过程中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来,设立充电站、专用停车位等相关配套场地,并在停车费用方面给予优惠。
(4)加大电动汽车的宣传力度,提倡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公众对电动汽车和低碳经济的认知力度,使之认识到发展电动汽车对于改善环境、优化能源、推动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形成有利于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社会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9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