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秋虹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参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力量;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包含知、情、意、行在内的系统教育;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意念及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对大学生诚信人格培养和诚信理念构建有重要影响。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发挥辅导员工作沟通、情感、职责上的优势,进一步增强诚信教育目的,增进教育实效。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158-02
  
  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人类重要普世价值追求,也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内涵。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观教育,是使他们掌握诚信价值观念、树立诚信理想信念、养成诚信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自身的内在目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灌输、实践锻炼、活动参与、引导和启发以及师生间相互感染与影响实现的。大学生诚信观念灌输很有必要,而通过大量生动具体、有实践锻炼价值、饱含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校园和社会活动,使大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诚信价值观念、领悟诚信精神意义更为重要。这一切,没有高校辅导员队伍参与是难以做到的。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主要工作职责就包括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诚信教育的目的虽可从心理、社会、经济、法律和伦理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认识,然而从根本上说,其主要目的还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信守诺言、真心实意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人,这正是德育研究和讨论的范畴。无论从单纯学校诚信教育角度,还是从学校、社会、经济、法律和伦理更加广泛的诚信教育角度,它们都涉及“大德育”范畴,都是对学生进行德性修养的重要环节,都是教育者(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包含知、情、意、行在内的复杂的系统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诚信观念认知,更要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丰富诚信情感、秉持诚信信念、磨砺诚信意志、作出诚信选择,按照诚信原则和规范对人对事,任何时候都不欺人也不自欺,注重承诺,坚守信用,使自己成为具有健全诚信人格和良好诚信品质的人。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意念及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对大学生诚信人格培养和诚信理念构建起着重要影响。辅导员通过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认知;通过耐心细致的管理与服务,帮助大学生培育合理情感情致;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激励,帮助大学生锤炼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与协调发展。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正是在辅导员细致入微、周到全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工作渗透和转化中形成的。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发挥辅导员工作沟通、情感、职责上的优势,进一步增强诚信教育目的,增进教育实效。
  1 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十分丰富,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群体思想实际、具体状况和现实困惑,选取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突出诚信教育实效。
  (1)政治诚信。政治诚信是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进行政治学习的重要尺度。政治诚信就其与政治觉悟的关系而言,远比掌握几项政治理论、空谈一些政治口号、自认为在形式上加入党的组织更为重要。它从精神和价值层面反映人的政治品质和政治人格。培养大学生政治诚信,应着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大学生忠诚于党、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意志品质。对待政治理论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2)学习诚信。学习是获取生活经验、掌握生存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含对生活的理解;不仅包括理论学习,还包含实践锻炼;不仅包括能力提高,还包含情感的丰富、素质的发展、品质的完善。辅导员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勤学好问的意志品质,认认真真学本领,踏踏实实做学问;另一方面,要严肃对待学习上各种不诚信行为,尤其对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学术弄假等严重违背学习诚信的行为,辅导员要给予高度关注。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从制度和行为模式上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养成学习诚信的习惯。
  (3)交往诚信。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交往的内容、对象、方式和环境发生变化,交往的问题随之增多。以个人为中心、怀疑、陌生、孤独、失落等不良情绪困扰着渴望交往的大学生。诚信交往、文明交往是大学生必须坚持的原则,它要求交往双方坦诚相见,以诚示人,以信立人,无论同学间、师生间、朋友间、亲人间、恋人间必须诚实无妄、信守诺言,对自己负责也为对方负责。
  (4)经济诚信。在高校,大学生经济上仍未独立,但具有一定的经济支配权和表达权。生活消费、缴纳学费、申请贷款、信贷偿还、贫困资助等与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为几乎由大学生独自完成。然而,也几乎同样在以上各个方面都存在诚信缺失行为,经济不诚信现象仍然存在。加强经济诚信,一方面靠社会、学校和辅导员队伍的宣传教育,讲清、讲明、讲透经济不诚信的危害实质及可能对其他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靠相关部门拿出一定措施、采取相应对策,对多次欺骗、恶意拖欠的行为给以相应的处罚。
  (5)网络诚信。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交流,人们在生活、学习、创造等方面日益感受到网络的好处。网络也是“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有关网络欺骗、网络犯罪问题也同时出现。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流之一,网络失信乃至于犯罪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杜绝网络失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创建诚信网络氛围,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诚信交流。
  (6)职业诚信。职业诚信包括择业诚信和从业诚信。择业时,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愿望和实际水平,选择对自己人生规划最有帮助的职业,客观真实地撰写个人简历和填写个人荣誉,不弄虚作假,不使用假文凭、假学历,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就应该秉持契约精神,不随意毁约。从业时,大学生要养成爱岗敬业、乐学好进的职业精神,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7)生活诚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生活是教育最厚实的土壤,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好的生活蕴育好的教育,不好的生活产生不好的教育。要得到良好的诚信教育,只能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氛围中获取。前面提到六方面诚信教育固然重要,但若离开诚信的生活和教育,则难以产生真正政治、经济、学习、交往、职业和网络上的诚信道德。原因在于,一个不认真对待生活,在生活中不讲诚信、不守诺言、无视合约、践踏信用的人,又怎能在其他方面受人尊敬、让人信赖?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诚信教育,除了关心学校中的诚信问题以外,更要关注生活中的诚信问题,通过良好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诚信品质和诚信人格的塑造。
  2 发挥辅导员工作优势,增进诚信教育实效
  (1)沟通优势。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基本行为手段,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沟通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能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能推进组织理念、文化的融合,增强学生对所在集体的归宿感、荣誉感和向心力、凝聚力。沟通在教育中的这些作用,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教育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锻炼人、影响人、感染人、激励人。人对人的教育只能通过沟通、启发、感染、共鸣的方式进行。任何停留在知识传授、理论灌输阶段上的教育,不会在受教育者的心灵留下任何美好的记忆。辅导员参与大学生教育和管理,无论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日常事务管理服务、矛盾调解、违纪处理、贫困生资助、奖优评先,还是在学生与学校和其他老师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只能以真诚沟通、坦诚相见的方式和意愿进行。通过思想、行为、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辅导员与大学生能拉近彼此距离,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传递各自内心感受与想法,达成行为和共同价值观的默契,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2)情感优势。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本质和力量之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的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激情和热情虽不直接等同于情感,但它们都是人的情感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是情感的两个表现层次。人的内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当它们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并通过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进行折射之后,就能在现实中衍生出种种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不同影响,积极地情感如感情、移情、愉悦、幽默等在人的认知和行动中产生好的效果,消极的情感如恐惧、焦虑、愤怒、偏见等则会导致妨碍的后果。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特有的性质,在教育和服务过程中,只能是“以人为本”、“以情为先”,要充分理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要随时倾注大量的真诚和感情,要努力做到“以情动人”、“以情动情”。这样做虽然给辅导员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在工作中收到的将是学生的信任、感激、满意和认可,以此出发,辅导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将会更大。
  (3)职责优势。辅导员工作既有宏观上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帮助,也有微观上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服务和指导;既有零碎烦琐的工作“小事”,也有系统完整的工作“大事”;既要取得实践的业绩和成效,也要实现相应理论的突破和提高。这些要求一方面是辅导员自身职责所需,另一方面也是每一位辅导员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辅导员工作者只有真正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呼声,感悟他们的诉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与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才能最终成为每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他们的心灵、情感、思想和行为产生真正有益的帮助和影响。诚信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职责优势,走到学生中去,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化解他们的困惑和矛盾,通过思想引导、行为熏陶、人格启迪、榜样示范、观念灌输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田振敏.论沟通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世纪桥,2008(11):96.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李秋虹(1974―),男,白族,贵州铜仁人,贵州铜仁学院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9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