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解决新一轮发展瓶颈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向立志 朱 剑
摘要:1999--2007年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新一轮发展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困难: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后勤社会化融资等酬资方式带来了巨额的债务,新的发展困难很大。本课题认为,继续增加政府投入,实行多元化办学,继续增加生源,继续拓宽市场化酬资方式,同时开源节流,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中部地区;地方高职;资金;对策
在三改一补政策的支持下,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学校的目标,多数学校的校园面积、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与图书数也基本符合办学需要,在近年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这些学校大多已达到合格或优良水平。但是,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未来十年(以下称新一轮)的发展,资金仍然是一个瓶颈。
一、地方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资金极度紧缺
中部地区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拿湖南和广东比较。2006年,湖南省生产总值为7493.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31亿元,占总值的1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3.46亿元,占总值的42%;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4亿元,占总值的41%。同年,毗邻的广东省生产总值为25968.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36亿元,占总值的6.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0.62亿元,占总值的5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0966.57亿元,占总值的42.23%。湖南省的生产总量只是广东省的29%。由此可知,中部地区不但经济总量很小,而且农业比重过大,工业化进程较慢,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中部地区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偏少。其次,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又使得毕业生纷纷“孔雀东南飞”,挤到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型城市里去。于是,地方院校只得面向沿海等发达地区培养人才,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以保持稳定的生源。但这样做的结果却造成当地投资建设的高校没有为本地培养人才。
同时,其他面向当地服务的项目如职业培训、转岗培训、农民工上岗培训和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大量开展起来。现在,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还是关门办学,存在着地方院校脱离当地经济社会需求办学的问题。当地政府和领导看不到地方高职教育的价值,缺乏对当地高职院校大量投入的动力。
现在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的经费还是1997年前后的基数,除了增加一些贷款贴息及专项经费,基本上还没有生均经费的投入。据对湖南“42所高职学院1999-2003年政府教育经费拨款情况来看,虽然各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拨款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这种经费总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增加所致,从高职院校生均教育拨款情况来看,除2000年较1999年增长31.35%外,2001、2002和2003年均较上年度有较大的下降,其中,2002年下降幅度最大,达46.71%。”①2006年湖南省决定2007年确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数,但至今没有下文。而地方政府因其自身财政能力不足,对当地职院的直接投入就更少了。某高职学院的财务报告称,2005、2006、2007年当地政府对该校的投入分别为980.9万、1429.1万、918.76万元,分别占该校当年收入的16%、19.2%、13%(2006年还包含政府收购了该校的一个院子后返回给学校的500万元,计算时没有扣除)。
上一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学费收入、银行贷款及后勤社会化融资等四个方面。但目前,除政府的投入尚有保障以外,其他三种已经达到了极限:银行贷款政策已经受到控制;后勤社会化融资方式如学生公寓、食堂等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其他如向教职工、企业借款也被使用过了。于是学校想继续扩招增加学费收入,但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减少了招生计划并规定未来五年内高校的学费标准也不准提高。
而市场筹资方式所带来的利息与回报,已经使这些学院进入了还债的高峰,每年的收入除了维持正常运转、教职工工资和还债外,所剩无几。还以上述学校为例,该校2007年的预算总收入为6482.7万元,预算总支出为6482.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345.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为1457.35万元,设备购置费370万元,资本性支出为250万元,基建工程款1959.75万元。从支出构成来看,今后,人员经费只可能增加,当年该校并没有新开工的基建工程,资本性支出和基建工程款都是还欠款(这意味着今后3-5年这所学校每年要偿还2000多万元债务);而日常公用经费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压缩。这三项合计已经达到6382.7万元,占总收入的98.46%。学校领导提出今后的财务收入目标还是确保每年6500万元以上,因此,这些学校几乎没有发展的经费。
二、解决新一轮发展资金瓶颈的对策
与此同时,地方高职院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一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人才将有更高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水平必须相应地提高;二是高职教育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公办、民办、企业办、行业办的独立院校、高职高专及高等技校将继续增加或扩大,国外高职院校在WTO框架下将继续到我国争夺高职教育市场。发达国家的学校、国内省部属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显然比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具有更多的优势;三是成熟的消费者如家长、学生、用人单位也将对高职院校有更高的要求,他们的选择余地更大,弱势学校尤其是没有实力、缺乏特色的地方高职学校将被他们无情地淘汰。四是生源2009年以后将大幅度减少,2015年将跌到峰谷。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这些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拓宽思路、广开财源,继续投入实验实习设施设备及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之中。
1.那么,如何增加财源,使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继续发展呢
应该继续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从国家和当地政府获得各种资金(如财政直接投入、教育税收、附加费、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等),并在用地、建设等工作中要求政府给予最大的税费减免。高职教育也是准公共产品,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加大投入,理所当然。
2.转变观念,继续增加生源,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形式
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从市场获得办学资源。地方高职院校一般为公办学校,计划经济的观念仍然比较浓厚,学校习惯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办事。比如,在招生时对想来就读的线下学生没有重视。这样就放弃了这些生源及其学费收入。相反,民办院校新生成绩更差,许多就是高考落榜生,但他们收留且教好了他们,让他们“好就业”,不少还“就了好业”,这些民办院校也就得到了发展。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实施多元化办学。如集团化办学,通过联合其他学校、中介、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等组成高职教育实体。整合相关的各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国有民办是指在所有制性质保持“国有”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按照承办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原则,将学校的全部财产权有偿租赁给“国有民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负盈亏,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办学形式。这种学校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资产股份化,做到办学自主化,机制市场化,经费多元化。②目前普通高校所办的二级学院,大多采用的是国有民办的形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还有连锁化、股份制办学等都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新的发展。
3.拓宽市场筹资方式,同时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吸收海外贷款是一种长期的发展措施。近日思科CEO钱伯斯表示“未来3―5年,思科将以中西部省份为重点,在现有高等职业学院中新增300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并计划到2010年新增培训人数10万人,同时捐助5000万元网络设备用于建立实验室”。③尽管该公司是针对民办学校而来的,但我们公办学校也应积极争取。又如校友捐赠。地方高职院校几十年来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校友,我们应该主动地请求他们来为学校作贡献。另外,开展培训及终身教育,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收入。还有利用学校科研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给学校创造一定的收益。开办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办企业,能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也能为学校带来利润。
此外,公办学校因体制和历史的原因,管理费用相当高,如部门多、管理服务人员多、人员经费开支大;招待费用高;办公用房设施多;消耗性物质浪费严重;加上学生的破坏性也较大,有限的资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应该加大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严格控制行政后勤服务人员的数量,减少招待费用及固定资产新购费用,杜绝消耗性物资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红委.高职院校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及开发策略[J].职教通讯,2006,(11):56-58.
[2]王明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25):51-53.
[3] 梁燕军.国际VC看好国内民办教育 疯抢“原始股”[J]. 中国经济周刊,2007,(11):29-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