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汽车充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赖智慧
以新能源的名义,电动汽车正朝我们走来,无论在汽车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将引发一场革命。
电动汽车的好处不言而明,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就算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他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力可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人们对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担心也可逐步解除。
是否想过另一个问题:如何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和加油一样方便自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给汽车加油只需短短几分钟,给电动车充电可能要花上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令人担忧的还有,电池成本偏高,过几年就需更换,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开车人该怎么办?
别急!充电技术正在改进,充电站数量也正在增加,充电站接口标准也即将出台。买电动汽车之前,还是先来看看如何给电动汽车充电吧。
“请您先接上连接插头,关闭防护罩,刷卡充电。”如果你打开充电桩上的防护罩,充电桩就会进行自动语音提示。刷卡后,充电桩上的显示屏显示充电开始,并显示了单价、实时电量和计费金额等指标。此时,语音提示会再次响起:“现在开始充电,充电期间,请不要打开防护罩”。
电动汽车充电的原理就跟去加油站加油一样,只需三个步骤就能方便地完成汽车充电,随后你看到的显示数据是:充电25千瓦时,充电进度43%,金额25.16元。
车主其实还想知道,充一次电需要多长时间?以比亚迪车为例,其E6型纯电动汽车快充只需2小时,可供汽车跑300公里;当然这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事实上,目前比亚迪和福田汽车公司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多数都是混合动力汽车。
而混合动车汽车充电时比经纯电动汽车要短。还是比亚迪的F3DM型混合动力汽车快充10分钟可充满电池50%,慢充模式下需7小时充满,电力驱动可跑100公里。
充电的多种模式
电动汽车的充电器分为充电柜和充电桩两种。据了解,目前深圳市有比亚迪和奥特迅两家充电柜(桩)制造厂商。比亚迪充电柜主要为电动小轿车服务,奥特迅充电柜主要为电动公交车服务。
而充电桩则主要为电动小轿车服务,与充电柜不同的是,充电桩使用IC卡刷卡系统,刷一次卡,开始充电;再刷一次卡,充电结束,计费金额直接从IC卡中扣除。
另外,充电柜主要使用380伏的交流电,可满足电动汽车快充需要;充电桩则使用220伏交流电,与家用电器插头一样,十分安全。
尽管充电站建设正风生水起,但目前的充电模式来看,最大缺点是充电时间,车主需要长时间的等候,如果采用快充模式,充电后行驶的里程数也终归有限。这样的缺陷也催生另外一种充电模式:换电池。
换句话说,当电动汽车驶入充电站后,工作人员将车内的充电电池拆除下来,直接更换上充电站内的新电池。但是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充电站内就需要储备大量的电池。
北京就预备采用这一模式建立充电站。日前北京人代会首场发布会上传出,北京将对部分现有的汽油加油站进行改造,增加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站,使之成为既能加油又能充电的“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
标准统一是关键
如果你算一笔账就会发现,给电动汽车充电所花费用比给汽车加油要“便宜得多”。
以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为例,快充2个小时充电57度,可行驶300公里。按照目前普通商业电价计算,峰期每度电1.0064元,行驶300公里只需57.37元;若利用谷期(23:00~7:00)进行充电,每度电单价仅为0.25元,充满一次花费更少,仅需14.22元。
传统的燃油汽车加油花费如何呢?以每升汽油(深国Ⅲ)6.54元、每100公里油耗8升计算,行驶300公里就需要156.96元。
两相对比,悬殊较大,同样行驶300公里,加油的花费约相当于峰期充电费用的3倍,相当于谷期充电费用的11倍。
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而言,统一标准非常关键。如果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标准不能统一,最后将造成每一款汽车必须配备一种充电器的麻烦,就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试想一下,如果电动汽车市场化规模形成时,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需要到不同的配套充电处进行充电,将带来多大的不方便?
目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正在争取以各自企业内部的充电桩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充电站的布点与电价的收取。在国家标准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之前,两家电网都在按自己的企业标准建设充电站。这就为电动轿车在全国范围内行驶埋下了一个不方便的隐患。
因为电动轿车产品目前也还没有统一规格标准,各自为政,不少还只是样车或概念车,还没真正考虑到充电问题。充电站建设者标准不一,电动轿车的生产企业标准不一,极有可能让电动轿车重复手机出现的一个问题,充电接口不通用,每个产品都要有一个专用的充电器。
“接口其实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标准制定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资深汽车评论人钟师表示。小小的接口也有大大的麻烦,更不用说其它更复杂的地方了。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是什么品种?电压是多少?电池容量又是多少?充电时是用交流电还是直流电的接口?这些标准如果不统一的话,将会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和使用带来困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