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广东省消费增长的因素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鸣
摘 要:广东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消费大省。但消费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相应。在社会保障不充裕的情况下,过高的储蓄率造成消费力偏软;职工工资增长的过于缓慢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城乡差距削弱了占广东常住人口三分之一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要促进广东省消费增长,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改善居民收入,将幸福广东省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广东省;消费;探析
中图分类号:F22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50-03
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具象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落脚点就是居民的幸福,而消费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分析影响广东消省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幸福广东省建设顺利开展。
一、影响广东省消费增长的因素
(一)城乡差距突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低抑制了消费增长
据广东省统计局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已从1980年的1.72:1扩大到2010年的3.03:1。从 “十一五”时期看, 2006―2010年五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没有继续拉大,收入比在缩小。但实际上城乡差距比仍然很大,在2010年,农村居民的收入仍比城市居民少了近2/3。明显的收入差距,形成了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较大差异。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广东省常住人口10 430人,其中,城镇人口占66.18%,乡村人口占33.82%。尽管城乡人口比例在不断缩小,但广东省农村的消费倾向依然是影响全省消费趋势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指标主要有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1990年以来,广东省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89.41%下降到2008年的76.14%,下降13.27%。”[1] 由于广东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低和总体消费能力偏低。总体表现集中体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上。2010年,广东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 561.46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 414.66亿元的14.7%。2010年,农村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3.82%,近34%的人口仅消费全社会近14.7%的产品。同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为38.3%,其中,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仅为5.6%,农村居民消费对GDP贡献比重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由于农民消费水平较低,而且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持续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税率偏高和居民高储蓄率,导致消费能力不足
个税税率起征点是近年热门话题。从全国来看,“2010年,人均收入仅增长11.3%,工资增长也不过17.9%,但个税收入却增长高达22.5%,分别高出11.2和4.6个百分点。”[2] 如果从理论上计算,我国的个税税率并不高,但由于实际征收的对象主要是工薪阶层,结果直接影响这个阶层的消费能力。有经济学家 [3] 认为,是政府的税收政策推高了CPI,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政府财政政策推高CPI的基本作用链条是:政府工薪税、增值税等生产企业种种税收的增加→企业成本增加→产品批发价格上升→政府各种运输业和商业的营业税、消费税的快速增加→CPI上升。”其理由是,“单从2010年全国7.32万亿税收收入构成看……全部与消费相关的间接税收就达到3.77万亿元,已占全年税收的51.6%了。”[4] 广东省多年居全国税收规模首位。由于国家个税税率没有体现区域特点,高税收、低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省的居民的消费能力。
广东省居民储蓄率偏高,也是导致消费力偏软的原因之一。2010年末,全省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中资机构)36 2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2005―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由19 051亿元增加到36 219亿元,净增加17 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10年,广东省为7 9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5%;2005―2010年,由7 916亿元增加到17 451亿元,净增加9 535亿元 [5] 。从两者的增幅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大于储蓄存款额,但从变化的绝对值看储蓄存款额远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而且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对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占有较大比重,实际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是逐年减少的 [6]。所以 尽管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逐年增加,但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并不一定同步增加。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消费欲望偏低
居民消费欲望的变化与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紧密相关。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支出增长较快,则该国或该地区居民的消费欲望较高,消费增长较快,反之则较慢。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有正向关系。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是广东省提高消费增长的重要基础条件。
广东省要实现“幸福广东”,必须建立全面覆盖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保险负担和待遇差距。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依靠家庭保障,居民储蓄的主体意识是预防性储蓄。以居民储蓄弥补社会保障的不足,使居民储蓄成为了我国相对刚性的保障性行为。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是家庭预防性保障需求上升的必然结果。尽管广东省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但这种保障制度目前还难以对全社会各阶层起到有效保障作用,特别是对需要社会救济的中下阶层,社会保障力度明显不足。《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广东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 215.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5 043.2万人,增长10.4%;全省有67个县(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2 726.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但是,在这一系列增长的数字和百分比背后,也应看到,广东省参保的惠及面和实际惠及力度存在较大差距,换句话说,现有的保险额度尚不能确实保障受惠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在物价增长较快的通胀时期。因此,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广东省居民的消费欲望。
(四)公共消费品比较匮乏造成消费力偏低
公共消费品是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消费品的需求多寡,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相关联。现阶段广东省公共消费的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城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公共消品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2009年,广东城省市化率为63.4%,已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年,广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6 000美元,达到5 966美元;而消费率仅为48.7%,远低于同等人均收入国家的消费水平。如此低的消费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共消费品的有效供给与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7] 公共消费品匮乏成为广东省消费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公共消费品的匮乏与公共产品的功能被削弱亦相关联。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状态下,公共消费品的福利性会被减弱,甚至是损害公众利益。公共消费品匮乏、职能被削弱、供给落后于需求、价格与服务质量不对等,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相较于城市的公共消费品需求现状,广东省农村的公共消费品则极度匮乏。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医疗卫生教育,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所以,当前广东省公共消费品的数量缺乏、品质良莠不齐,无法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片面政绩观及其政策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其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但是这一重大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战略转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方向,变成了一些地方片面强调追求GDP增长的政绩工程,形成了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反映在分配上,是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发生同步的改变。广东省经济发展是全国的领头羊,但职工的工资水平不仅不是处在全国的前列,而且是连续数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民盟的一份提案称,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然而,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职工工资绝对额水平排在第6位;2000―2009年,广东省已连续9年工资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 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使城乡居民充分享受,片面的政绩观及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增长。消费与居民收入直接相关。发展经济与人民幸福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整体。片面政绩观为政绩而发展,为数字而发展,结果是造成经济总量上去了,而人民群众生活却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提高。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人民生活没有提高,消费水平也不会有长足的增长。
二、广东省消费增长的趋势
(一)金融危机对广东省消费增长影响
广东省产业发展模式,在珠三角的一些城市里,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大量的出口企业优势仍停留在利用低工资、低成本上。以低工资构筑的消费模式,尽管客观上增加了广东省的消费增长,但这主要得益于流动人口的增长,当出现由于工资的低廉造成企业、人员向外省迁徙的情况下,消费增长会出现回落。在金融危机后期,工资增长困扰着广东省企业的发展,招工难,每每在春节之后都是企业的痛。产业发展模式如果没有雁行形态 [9] 变化,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实际意义上的工资增长,更不可能是长久、稳固的消费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尽管没有引起广东省消费增长的剧烈振动,但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者关系上,无疑触动了神经末梢。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这是由广东省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大量的出口使广东的经济快速地发展。但是这种模式毕竟只是“世界工厂”,短期内赚取的是廉价的地租、人工和政策的优惠,且为将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大量伏笔。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费的作用被重视 [10],所以说,金融危机对广东省消费增长的影响,不仅是量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质的促动。
(二)通货膨胀对消费增长的影响
通常认为,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是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2011年预期的通货膨胀已经显现,广东省CPI已处于较高的水平。通胀对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影响在于各种原材料、劳动力等提价,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在成本压力下,缺乏资金链条的中小企业无法承重,会出现停产、倒闭。2011年,在珠三角,“在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下,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冬天已不期而至,大批服装和鞋类工厂处于半停状态,少数企业开始倒闭。由于美国经济显示出滞胀迹象,市场萎缩,连累我国外贸出口服装生产业和鞋业均受到冲击。”[11] 通货膨胀已经明显地给广东省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加工出口为主的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使资金尽快回笼,续2008年金融危机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出现了“一元服装”售买之后,2011年再现“一元服装”[12]。有资料认为,通胀能使企业的利润往往比通胀前有所增加,但前提必须是这些企业有资金保障链条。在通胀下,生产者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使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增加、单位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消费增长。理论上,通货膨胀发生到严重时期,为防止货币贬值,居民和企业会将货币迅速抛出,以购买实物和服务,使消费出现增长。就2011年通胀发展状况看,通胀并没有发展到非常严重时期,广东省居民的传统消费习惯以及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消费增长。
(三)扩大内需战略对广东省消费增长的影响
扩大内需战略,从消费的角度而言,主要成功之处在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通过消费刺激政策效果显著,特别是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消费增长。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对于化解金融危机,促进消费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负面影响,主要的表现在对房地业急剧膨胀的推波助澜,另外就是产生了预期的通货膨胀。当然,房地产的高企,有其特定的内涵,其中与当地政府的发展极其相关,涉及现行的财政政策、税收制度等等。房价的根源在于政府,4万亿的救市无非是推房地产火了一把。金融危机发生后,按照常规的解释,“……任何一场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的救市政策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事实时,其理论逻辑一般是,巨额政府财政赤字,会导致央行货币超发,然后传到消费品物价上,表现为CPI上涨。”[13] CPI上涨,短期内对广东的消费增长有一定阻滞;但随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轻微上涨对于广东省长久的消费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新兴产业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从发展的角度,新兴产业总是会引领消费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度迈进。例如,新型高端电子信息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促进了消费的高增长已成为共识;高铁、城际轨道、BRT作为新型交通工具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新兴产业推进了消费资料生产中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电视、3D电视、高能效空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新型、快捷、安全逐渐成为消费者新的追求。
2010年,面对后金融危机,广东省消费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7%以上。除了传统消费热点,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兴消费增长迅速,其中,手机增长59.6%,邮政业务增长25.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1%[14] 。2011年,新兴消费资料产业在技术方向上的不断突破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发展机会。网络经济,尤其是3G时代,基于个人移动通信终端的网络经济蕴藏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最显著的发展趋势是,各类电子设备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力量,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在未来的两年内,手机互联网用户将会超过PC互联网用户。新兴产业带来的新产品的大量涌现,将会是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可持续动力。
(五)“幸福广东”建设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多实惠。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连续22年在全国第一,但是,相较于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广东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差距比较大,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卫生、教育等领域问题还比较多,建设幸福广东的任务还比较艰巨……”[15] 尽管幸福是抽象的概念,其内涵既涵盖物质资料生活,也涵盖精神文化生活,但建设幸福广东省却是具象的实践。它是通过民生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多样化,让人民群众真实地感受物质文化消费和享受社会政治公平。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是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践。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动力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明确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幸福。偏离了民生这个目标,经济的增长缺乏长久的支撑。在建设“幸福广东”的实践中,2011年,“广东对省级机关及由省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日常公用经费、一般行政事业性项目经费、省级部门(单位)掌握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等,一律按年度预算压减2%,用于扶贫开发、促进就业、救灾减灾等民生实事。经测算,按照2%的压减幅度,2011年共可压减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行政经费约2亿元。” [16] 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行政经费的减少,短期内会相对抑制政府消费支出,而居民消费支出则不会有明显增加;但长期而言,缩减政府开支,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将会从根本上促进消费增长。
参考文献:
[1] 余建斌,江惠生,罗俊波.从广东农民消费审视农村宏观政策[J].学术研究,2009,(12).
[2] 张贵峰.个税畸形增长的双重不公.大洋网,2011年2月3 日,转引自广州日报.
[3] 艾可.CPI上涨的幕后推手是税收?[N].青年参考,2011-05-26(B04).
[4] 数据来源:《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统计信息网,2011年3月1日.
[5]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购买力》课题组2001年11月14日撰写的研究报告,2000年我国对居民的零售占当年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的68. 9%.而根据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的历史资料,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这一比例平均为87%.”
国家统计局:《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新华网,2002年7月15日.
[6] 王强东,曾鸣,刘冬平.2010年广东居民消费形式分析和预测报告[M]//广东科学发展报告2010,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290.
[7] 最高的“最低工资标准”还不够高[N].信息时报,2011-01-21(A27).
[8]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1960年提出的后进国家产业赶超先进国家产业时的产业结构变化形态.
[9] 在广东省“十二五”前期研究课题中,广东省发改委专门设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研究》.
[10] 浙江广东等地企业扎堆倒闭 媒体称环境比08年差[EB/OL].金羊网,2011年5月27日,转引自中华工商时报.
[11] 方利平.广东服装厂大面积“半停工” 街上再现1元衣服[EB/OL].中国新闻网,2011年5月21日.
[12] 艾可.CPI上涨的幕后推手是税收?[N].青年参考,2011-05-26(B04).
[13] 广东省统计局综合处.2010年广东经济增长12.2%[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11年1月24日.
[14] 汪洋撰文再论“幸福广东”:不能搞成片面政绩工程[EB/OL].新华网,2011年3月18日.转引自南方日报.
[15] 王凯蕾.广东省:压减省级行政经费支出用于民生实事投入[EB/OL].人民网天津视窗,2011年5月27日.
[责任编辑 高惠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