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卫彩霞
摘要: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和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有利于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生态大省。
关键词:低碳经济 理念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050-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具有深刻时代背景和中国特色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成立新组织、培育新风尚”。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运用低碳经济理念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
一、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目标的指导下,经过五年多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五个历史性的“重大突破”:(1)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粮食总产突破1 000亿斤大关,登上历史新台阶;(2)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9.3%,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3)农村合作医疗实现新突破,参合率98.84%,普惠长效的新型医疗制度全面运行实施;(4)农村文化事业实现新突破,建成文化信息工程村级服务点9 054个,文化服务载体实现全覆盖;(5)农村社会保障实现新突破,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全面实现“应保尽保”。
同时,35个重点示范村示范作用凸显,1 008个试点村全部达标,282个弱势村发生显著变化,855个非试点村自发建设,5条示范带基本成型,全省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积极态势,城乡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其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
二、低碳经济及其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
1.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当前的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也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市场动力。
2.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新模式。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将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3.低碳经济是新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提高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有助于转变人民的生活消费观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意义十分深远。
三、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黑龙江省也是资源大省,重工业、高耗能产业集中,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为此,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有利于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生态大省。
1.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演进缓慢,以种养关系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资源粗放式的农村产业结构制约着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农村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内部结构不协调;种植业内部粮饲不分,饲料作物依赖于粮食作物生产;畜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少,基础设施薄弱,规模比重小,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产量较高但质量较差;农业生产结构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趋同严重;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村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发展严重滞后。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发展低碳农业。目前,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相对较好,是全国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较早的省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成效显著,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储碳、固碳功能的目的。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为此,一是要做到粮食生产调整“稳中有进”;二是经济作物生产要贯彻调优、创新和提高的方针;三是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推动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同时要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新兴服务业等现代第三产业。
2.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能源建设。低碳经济积极倡导生物质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农业是唯一生产生物质的产业,在黑龙江省的节能减排及向低碳经济战略转型中,生物质能可发挥重大作用,也能成为生态农业的新内涵。生物质能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畜禽污水、秸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在粮食主产区等生物质能源资源较丰富地区,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和中小型锅炉。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燃气比例,把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解决农村和工业生产废弃物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大规模开发和建设风力发电,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在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通过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清洁能源革命,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
3.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低碳生活。目前,黑龙江省农村社区内部的生活区、蓄养区、加工区在空间分布上比较杂乱,缺少统一的规划与科学性安排。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资源浪费严重,掠夺式经营现象还时有发生,可再生资源浪费严重,节能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集约式的生产经营理念还没有形成。通过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电器,提高节能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结合家电下乡活动推广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引导农民认识低碳生活带来的好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文明化。
4.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生态建设。目前农村环境问题还非常严重,生活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严重;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用量较大;在黑龙江省农村许多地方,一般对收获后秸秆都进行燃烧处理,产生大量的CO2,破坏了臭氧,加剧了温室效应。让农民享受新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特别是道路、通讯和水利设施距新农村的要求相差很远,通路、通网、通水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发展农村电力和网络建设。形成新的乡容村貌,推进农村整洁化。
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村,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政策导向,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不仅意味着生产方面的转变,还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低碳经济模式下发展的农村必将越来越美丽。
[责任编辑 吴高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