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红廷
摘要:民办高校应积极探索和推行“文化营造、教学渗透、实训导向”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其中文化营造是提升学生创业的信心,教学渗透是培养机学生创业意识与技能的基础,实训导向是为了发展与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17-02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大学生创业可以充分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缓解社会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关劳动者的就业情况。近几年来,国家对此也是持一种鼓励和支持的态度,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也为大多数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民办高校根据客观实际和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以学校自身创业经历作为学生创业动力,坚持创业教育的实习和实践,积极探索和推行“文化营造、教学渗透、实训导向”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其中文化营造是提升学生创业的信心,教学渗透是培养机学生创业意识与技能的基础,实训导向是为了发展与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学生的创业精神,走上创业之路。
一、文化营造: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校园活动
一个创业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为了更好地营造宽松、自主、开放、进取的创业氛围,民办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创业教育,形成一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
(一)民办高校应积极挖掘创业教育资源
民办高校具有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民办高校应积极挖掘这些创业教育资源,并将之融入到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之中。(1)民办高校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的精神动力。我国民办高校大多都是在艰苦创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的,学校的艰苦创业史理所应当成为民办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直接资源。如我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黄河科技学院三十元起家的艰苦创业史就是典型的创业教育资源,其长期艰苦发展中形成的“开拓、拼搏、实干、风险”的黄科大精神为学生创业注入了精神动力。(2)成功创业校友群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民办高校的众多毕业生中有许许多多创业成功的案例。民办高校应在教育活动中向大学生宣传成功创业校友的实例,使在校大学生继承成功校友敢想敢干、勇于创业的精神,锤炼其创业激情。(3)双师型教师群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典型示范。民办高校中有很多“双师型”人才。这些“双师型”人才大多既是学校教师,同时也是创业者,不乏公司老总和业界知名人士,这些双师型人才的创业经历也应成为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资源之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创业教育在内的校园活动
民办高校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创业教育在内的校园活动。如组织大学生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片;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去考察,让他们认识了解创业过程,激发创业热情;定期邀请本校创业成功者来校讲座,使学生与之面对面沟通,感受他们的人格、精神和情怀,使在校大学生受其的影响,消除创业畏惧心理,引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向往;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形成一种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题网站,利用网络德育栏目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教学渗透:创新融创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模式
民办高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积极探索融创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1]。民办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从深层次上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创业竞争力。创新型创业人才大多需要跨学科、综合性、个性化的知能储备,民办高校可以参照总的课程体系结构,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邀请专家及企业人事共同研究培养方案,以实现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专业教育与学生创业紧密相连,尽可能地多开设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课程,使他们夯实基础,拓宽口径,一专多能;允许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学习其他课程,始终把创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创业实习和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是民办高校加强创业教育的主要观点。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增强专业建设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发展应用专业,按需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建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民办高校可以将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相结合,把毕业设计搬到企业现场结合生产实际教学。民办高校应及时制定现场教学计划,选派院系和系(部)领导及学生辅导员驻进现场管理,选派专业教师轮流驻点上课,选派优秀党团干部,学习、培训、就业双向选择有机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就业。
(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民办高校应该抓好对学生的就业政策形势教育,增进学生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招生就业相关政策的正确理解,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和技巧准备。就业政策随着国家和地方就业形势年年都在发生着变化,学校应结合内年的形势和相关政策的内容,适时开展就业形势政策课和毕业生指导课,让毕业生更好地理解政策,充分运用政策在创业、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遇,提高在创业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提高教师创业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2]。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能力。民办高校应针对学校实际,对师资队伍建设赋予新的内涵。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企业精英进校,提高教师队伍总体素质。选拔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和服务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学科调研、市场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视野,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鼓励这些教师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 教师可以深入高新技术企业或创办自己的高新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并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将创新项目转化为生产力,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带动学生直接进行创新创业过程。
三、实训导向:发展与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
民办高校应通过实训导向增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一)创办创业项目
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自身创业项目,在实践中进行创业教育熏陶和锻炼。让学生参与市场调研和预测,让学生参与筹办过程。企业开办以后,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介入管理,跑市场,搞销售。学生们在创业实践中经受历炼,不断体验,增强了创业意识,丰富了阅历,增强了才干,锻炼培养了创业综合能力,为他们后来的创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组建创业团队
民办高校应持续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园活动之中,为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可以开展组建创业团队活动。民办高校可以通过选拔的方式在全校选拔创业团队。由学生自由结合组建创业团队,提出创业方案,经过选拔挑选有一定可行性的创业团队,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及咨询服务,以增长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团队的组建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提前进行社会职场体验,丰富其阅历,增长其知识才干,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业探索。
(三)打造实践基地
学校应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信息平台和各类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创业学习的基础性需求。民办高校应该加深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实习资源,使学生在真实氛围中得到创业教育熏陶和锻炼。民办高校应组织以提供创业就业培训为目的的学习实践活动,根据相应专业的情况,建立创业就业实习基地,确保毕业生在离校之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创业就业竞争力。
通过“文化营造、教学渗透、实训导向”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有明显的推动。当然,这种创业教育模式还需要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益彬. 基于多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的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6).
[2] 朱贞卫.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