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娟萍

  摘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作为一个热门课题,对它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集群竞争力评价、竞争力来源以及产业集群政策与集群竞争力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评价和总结,以揭示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集群所在区域的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88-03
  
  引言
   竞争是社会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它能够促进社会诸多领域的进步。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竞争存在形式和新的竞争单位,是联系企业、产业、国家经济的桥梁。产业集群竞争力在提升各方面竞争力都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如今,从世界范围的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到,产业集群竞争力开始代替企业竞争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全球各种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每一个产业集群作为整体在资源和市场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指导产业集群如何保持优势应对全球化经济的挑战。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根据之前所阅读的文献,目前缺乏明确、统一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概念。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应该与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一样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不能简单地用产业集群加上竞争力的模式来描述。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以及其竞争力认识的深入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实力的体现,关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解释可以归纳为:
  1.因素观点。波特对产业集群(产业簇群)的竞争力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钻石模型。波特(1998)认为,如果将一个集群看做一个整体,其竞争力取决于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需求状况;相关的支持产业;要素状况,包括气候条件、劳动力供给和技术供应、薪资水平及生活费用、税收、研究机构、政府支持等方面。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李勇等(2004)对波特的解释进行了补充,认为产业集群的机构稠密性、根植性、创新能力、战略定位、文化和制度特征等六个方面才是构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朱方伟等(2004)提出了从传统产业集群到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围绕生产要素而演进的规律,传统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是低层次的、基于资源禀赋的基本生产要素,只具有静态比较优势;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是高层次的、基于知识集聚的高级生产要素,具有强劲的动态竞争优势。蔡宁、吴结兵(2002)认为,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来源,集群作为一种中间组织形式构成了新的竞争单位,其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禀赋和集群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还认为在影响集群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集群的规模和集群结构是影响集群资源及其整合的根本因素。魏守华、石碧华(2002)从直接经济要素和非直接竞争要素两个方面来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其中,直接经济要素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这几个方面;非直接经济要素主要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总之,因素观认为是各个因素的质量水平决定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因而强调的是质量水平导向。
  2.能力观点。张辉(2003)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两种能力:一是学习效用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二是对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多种因素的经济规避能力。牟绍波(2005)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在于产业集群根据动态的环境,为适应外部环境和外部技术的变化,不断更新并创造新的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魏后凯(2003)考察了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于以地理集中(集聚经济),灵活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的存在的基础上形成并在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生产率,创新力等方面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能力观是从产业集群的各方面能力出发解释集群的竞争力,强调的是产业集群的能力水平。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是以产业集群的各种资产要素(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等)为基础,以企业间的动态网络关系及其层次性递进为运行方式,具有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和规避能力以及不断更新创造的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强劲的持续竞争优势。所以产业集群竞争力是非产业集群和集群外的企业无法拥有的,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囊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能力的属性,最重要的是产业集群较强的竞争力就在于其所拥有的持续竞争优势,具体可以表现在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方面。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是产业集群竞争力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关键性转变,从而引导学者们的研究焦点转向集群之间的竞争行为。产业集群现有的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从规范角度来分析;二是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收集产业集群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定量演算分析。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群体性经济,其规模、结构变动性大,而且产业集群边界比较复杂,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最好思路是规范性分析与定量演算相结合。
  1.定性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性评价主要集中于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个影响因素,综合评价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质量水,从而得到某个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体概况。波特教授最早从规范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他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钻石模型,开创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并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钻石模型分析集群的竞争优势是基于静态的产业环境,无法解释竞争优势的发展变化;波特教授也没有考虑到要素流动、技术溢出和企业战略趋同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钻石模型仅限于定性分析难以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网络模型”的观点,Manuel (2001)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群、国家等三个层面的组合;企业层面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所有企业及其之间的关系作用;集群层面来自于集群的组织管理、联合行为、相互信任、经济外部性等;国家层面来自于集群所能利用的宏观经济政府支持和政策体系等。唐利如(2010)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从新的角度揭示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内在规律,构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新的分析框架:一是明确地提出了集群网络、集群资源、集群政策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四个影响要素;二是阐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菱形模型的结构功能,分析这四个影响要素在菱形模型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探讨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菱形模型的运行机理、思考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菱形模型的持续发展等。Feser(2001)则考虑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诸多动态影响因素,从生命周期(时间)、地理(空间)和关联关系等三个维度来分析和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定性分析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所得到的结果也比较模糊,很难对竞争力的强弱作出很明确的定论。
  2.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基于定性研究的大量成果,又在尽力探索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唐利如(2010)采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中国纺织产业集群为分析样本,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最终表现形式入手,通过多元线性方程回归,论证了定性分析中的菱形模型。在他的回归模型中自变量包括了劳动成本、集群原料、集群网络、集群资源、集群创新、集群政策和国际贸易等七个方面。因变量包括了经济规模和获利能力两个方面。随着欧美国家产业集群统计工作的发展,人们可以方便地得到翔实的产业集群统计资料,这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定量研究和应用,使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的竞争状况越来越清晰。美国哈佛大学战略与竞争力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ness)在波特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发起了集群分布测定项目。该项目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对美国各州产业集群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从产业集群内的规模、劳动生产率、集群出口额、集群收入、经济贡献率、员工雇用总量、员工增长率、平均工资、人均专利数和创造就业等多方面的统计指标来比较不同集群的竞争实力。集群与竞争力基金会(Clusters and Competitiveness Foundation)这个非营利性组织正在编写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研究报告,从全球竞争的视角客观、真实地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该报告不但广泛收集产业集群各项定量数据,而且访问一些企业家和专家代表,把有关的定性资料作为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并鼓励大量集群企业在线参与,报告结果为大家共享。该报告的特点是规模大,数据真实、来源可靠,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因此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优点在于结果比较明确。

  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
  在经济学领域,关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经济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马歇尔强调外部经济,认为在集群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韦伯认为,集群的优势来自集聚经济,包括共同使用各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享某些辅助企业,减少能源和原料损耗,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增加本地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技术创新,加快观念、思想和知识的传递等。波特运用钻石模型解释集群的竞争优势,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求条件、关联与支持性产业、要素条件、企业竞争与战略)以及两个附加因素(机会和政府)等密切配合的重要性。以上传统的解释主要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使集群可以获得诸多经济方面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还有很多方面。魏守华(2002)构造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机制,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论证:低成本优势和区位品牌优势来源于外部经济机制的作用,价值链分工和市场议价优势来源于合作机制的作用,技术垄断和产品技术差异化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和扩散机制的作用。另外,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还来源于集群文化机制(或制度)的作用。张辉(2003)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经济机理在于:一方面因具有学习效用和利用区域资源而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规避柠檬问题和负外部性,从而获取规避负面效应而产生的竞争力。付跃龙(2005)引入了Logistic生物种群增长理论结合相应的数量模型和辛格的城市分布定理,通过对阳江剪刀工业产业集群的分析,提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集群内部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企业创新,要素条件,各类企业竞争战略的差异,较完整的分工协作体系,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等方面。蔡宁、吴结兵(2002)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RBV)与结构―行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解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的来源是集群特定的资源和能力,并且指出产业集群的本质是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者是社会化,所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还来源于劳动分工原则,此外,还说明了集群中的企业可以通过集群这个组织取长补短,集群的竞争优势还来源于所具备的资源创新性整合能力和由此带来的协同效应。
  总结
  本文是在阅览一些学者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的概述,可明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本质,使产业集群竞争力这个模糊、复杂的概念趋向清晰,以统一对它的认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关键性转变,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不同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粗略地理解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可以更明确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据此可以比较不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据此还可以有效地指导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行为;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进行分析,以探索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来源与途径,为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种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Edward J.Feser.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Industry Cluster Regional Industry Cluster Analysis[R].Department of City &Regional Planning,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2001.
  [2]PORTER M.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6):77-90.
  [3]Porter.M.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83-241.
  [4]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7).
  [5]曹群.产业集群的升级: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J].学术交流,2006,(9).
  [6]付跃龙.经济全球化:阳江刀剪工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劣势[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3).
  [7]霍春辉.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分析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2006,(5).
  [8]赖磊,姜农娟.基于动态能力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培育[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9]李刚.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探究[J].学习与探索,2005,(1):222-226.
  [10]牟绍波.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J].西华大学学报,2005,(12月增刊).
  [11]唐利如.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33-242.
  [12]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经济管理,2003,(6).
  [13]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