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模块化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显亮,曲秀琴,徐颖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其办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广大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办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求培养出使社会满意、用人单位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生产一线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260-02
一、基于实践能力理论的课程概念
1.实践能力的内涵。根据实践类型的划分,实践能力包括动手类实践能力、社会交往类实践能力、综合性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根据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划分,它包括实践能力的动力系统、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实践能力并非单一能力或仅是单纯的技能,道德的感染力,沟通能力和意志力等素质会与实践能力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实践能力的本质就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体现在个体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它对个体的生活、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能力的特征。(1)实践性。能力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脱离了实践活动的实践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报关国际货运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报关技能,而这些技能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因而,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稳定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培训,而这种能力只要培养起来,就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稳定,例如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实践学习,学生就会掌握报检的各种技能,这种技能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学生。(3)具体性。实践活动具有具体性的特征,与此相应,在一次次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能力也具有具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人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所培养的实践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讲授报关专业相应课程的同时,应该参照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目标。
二、课程模块化的相关概念
1.课程模块化的概念。课程模块化是指根据就业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力求在课程设计上最大限度的满足能力培养目标,精心挑选教材,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创建实验模拟情景的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的具体内涵是一种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首先,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确定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并且细化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其次,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再次,依照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求,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最后,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法,教学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的设置目标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教师的指导,使二者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处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模块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应用于具体岗位教育与培训具有明显的优势。模块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模块化教学强调教育内容的协调、平衡、统一的发展,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科学的指导。(2)实用性。模块化教材是根据职业需求而编写的,内容翔实,便于操作,直接反映出职业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3)针对性。模块化教学推广标准化作业,根据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使学生适合企业的需求。(4)灵活性。模块化教学可根据职业岗位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地进行课程选择。
3.模块化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开发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环节都不容许有差错。具体来说包括:(1)劳动力分析。劳动力分析是由负责课程开发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对相关信息的调研和咨询,确定阶段性岗位状况,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换,计算出不同职位的人员匹配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2)职业岗位分析。职业岗位分析是由负责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向相应的职位主管部门咨询,确定构成某职业的各种工作岗位,按照不同的职业岗位内容确定岗位设计。(3)专项能力、素质分析。量化能力考核标准,明确专业模块教学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即能力标准,并按照实现的方法、能力和实施措施,对达到每一项能力所需技能进行排序。职业岗位分析与专项能力、素质分析程序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行业的构成,掌握从事某一行业人员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以此为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4)教学分析。这一步骤是由教学专家与专业教师在专项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教学单元或模块(一组专项能力),将每一模块内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按顺序排列,将各模块排出顺序并认定核心课程,写出课程大纲。(5)教学与开发设计。教学与开发设计即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针对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包括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实验实训环境及开发模块课程课件和教材。
三、基于实践能力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模块化设计方案
1.课程模块设计。高等职业学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模块设计方案必须依托企业实际用工需求,立足现行的教育体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建立符合当今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发展方向的、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上述观点,在课程设置根据功能模块分为:(1)基础模块: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物流基础等;(2)专业模块:报关与国际货运基础与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品名称与编码、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等;(3)专业拓展模块: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等;(4)选修模块:外贸英语函电、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等;(5)职业能力培养模块:通过各种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能通过相应的报关与国际货运、报检等职业技能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几个模块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例如在基础模块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包含了专业模块高报关与国际货运、报检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专业的基本认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专业能力后,结合未来社会需求选择发展模块内的相关内容,同时在选修模块高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模块。当学生完全掌握其所学专业方向的技能后,选择职业素质培养模块,通过培训后,得到相关认证,并参加实训课程,从而为掌握的技能提供发挥的平台。各个模块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报关、报检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
2.课程模块设计的改革方向。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块设计改革,加强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模块设计改革,需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用工需要和专业岗位人才需求,明确课程模块设计改革目标与方向,按照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安排课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知识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应用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
3.构建课程模块的具体策略。 要实施基于实践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须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和策略。对于高等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依据课程体系设置目标,结合本专业自身教学特点,构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模块。具体策略如下:(1)合理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本专业培养的是能适应中国对外贸易的需求,能从事对外贸易中的报关、报检等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贸易、营销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包含两大部分即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归类为必修课;选修课则分为人文类选修课和专业类选修课。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是以文化基础课为保障。课程结构的核心是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这能够保证学生具备扎实够用的专业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类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类选修课的主要目标是延伸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拓宽就业面。(2)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化。模块的设置是以培训专业技能为核心,职业资格培训为导向。采用模块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职业群,将课程内容或多种课程分别编制成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结构单元,这些单元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模块能够涵盖一个职业群中的几个相关职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个专业将包含多个模块,模块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各自的差异和特征。根据需求能够灵活组合。课程模块化既推动了专业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发展,又能够有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要自由选择,或对模块适当增减,此外,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课程结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3)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学习时间是有限且相对短暂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强调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此,在课程的设置中应该强调并且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部分。因为如果学生花费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那么他并不能成为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为此高职学生将失去本来应有的专业特色。所以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关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缩减理论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定位在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这是我们进行课程设置的一个可以遵循的思路。[责任编辑 魏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