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与深度融合机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宏大、空洞,脱离学生专业发展实际,学生兴趣不高,收获寥寥等问题,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应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培养目标上相互呼应,在课程内容上相互支撑,在教学活动上相互衔接,建立师资、设备和项目融合共享机制,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8-0240-03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和方法、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根据麦可思的数据显示,我国2014-2016年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2.9%、3.0%和3.0%。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高于本科毕业生,但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创业领域集中在零售商业、建筑業、住宿和餐饮业等,专业技术含量不高[1]。高职院校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中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和低水平运行的阶段[2]。这主要是高职学生创业缺乏专业创新根基所致。
  一、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没有进行一体化设计
  据调查,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公共类创新创业课程明显多于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还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梯度课程体系[3]。据研究,53.6%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课程教材与所学专业脱节[4]。由此可见,较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时候,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独立的公共课程来开设,而没有从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角度,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较为空洞,没有结合学生专业发展实际
  目前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财税、法规、企业管理、人际交流与沟通技术、创业培训等领域,占所有创新创业课程比例为77.75%,而讲授专业前沿创新知识和成果的课程占22.25%[5]。在教学方式上半数以上的学生反映授课过于集中[6],短时间内集中讲授课程内容,很难让学生产生创新创业想法,或者深入地去思考和完成自己的创新创业点子,导致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需要“应付”的学分任务。课程内容侧重创新创业基本知识面的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结合学生专业发展实际,授课方式“短、平、快”,缺乏启发、激励和实践,都使创新创业课程难以真正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创新基础
  据调查,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主要有“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三大形式,分别占82.69%、63.38%和56.72%,而“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协会、工作室和协助老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与实践两类活动仅占38.22%和15.05%[7]。虽然这一调查覆盖范围有限,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高职创新创业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究的项目少,专业创新活动较少。竞赛一类的活动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其质量亦不尽人意。据曹璟的研究,我国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方案取得商业成功的作品案例很少,而国外多达46%的成功企业方案都来自创业大赛[8]。究其原因,主要是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缺乏专业支撑,没有从专业领域出发去探究和解决“痛点”,很多创业项目就只能在低门槛领域简单模仿。学生“创业”项目质量不高。
  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体化设计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即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对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目标上相互呼应,在课程内容上相互支撑、在教学活动安排上相互衔接,只有这样才能让两者真正形成合力,让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中不断探索、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陈出新。根据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段和基本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建议采用四阶段模式,对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
  (一)第一阶段:认知启蒙阶段
  这一阶段以高职学生在校第一学期为主要时间段,因为学生刚刚进入大学阶段,对创新创业以及专业都处于认知模糊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以观念普及,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创新创业思维开发,专业发展趋势或前沿领域初步认知为主要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建议在公共课程中开设普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内容集中于生涯认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通用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经典的创新创业案例等,还可以在公共课程中举办创新创业校友或企业人员讲授的有关创业经历的讲座等,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专业课程中则配套开设产业或专业发展认知与趋势的相关课程或者讲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企业参观或短暂见习,让学生对专业领域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知,对专业或产业中遇到的一些发展问题或瓶颈有一个初步认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热情。在活动上除了鼓励自由参加学院各学生社团活动外,建议结合课程组织学生做一些创新创业任务访谈、产业调研汇报、创新创业设计等小型活动,此阶段的活动任务不要刻意追求项目质量,而重在促进学生去思考和体验。
  (二)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这一阶段以高职学生在校第二学期为主要时间段,因为这一时段学生对专业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专业课程学习还不够深入,因此以学生通用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精神品质塑造为主要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建议在公共课程中开设交流、合作、问题解决等通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也可以适当开设财税、法规、管理等公共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中不一定要开设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在专业课程中要注意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等精神品质。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可结合课程和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些课程或团体活动项目或竞赛,比如结合社会体育专业特点,让学生分团队推介新兴的群众体育项目等。在专业活动设计上则可以设计一些单项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养成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超越等精神品质。此阶段的创新创业活动和相关竞赛活动设计仍然以普及和基础性的能力培养为主。   (三)第三階段:项目引导阶段
  这一阶段以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学年(第三、四学期)为主要时间段。这一时段的高职学生已全面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对专业的了解不断深化,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也有了清晰的想法,因此以引导学生基于专业特点,形成创新创业点子,完成创新创业项目方案设计为主要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建议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具有专业特点、独立的创新创业项目选择与辅导等团队课程,在公共课程中辅助开设具体的创新创业培训和训练课程,包括SYB、SIYB等培训内容,也可以邀请一些创新性企业人士开设企业创立与经营等相关课程,还可以开设一些企业管理实战、项目管理等相关公共选修课程。在活动设计上,则应结合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以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课题设计与研究等为主体,以竞赛和研究活动发现和筛选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
  (四)第四阶段:项目孵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支持和孵化,提升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成功率。这一阶段以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第三学年(第五、第六学期)为主要时间段,因为这一时段的高职学生基本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开始进入具体的专业方向学习和实习阶段,学生对项目的理解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基本明确,因此对有创新创业意向和项目的学生进行具体的项目辅导和孵化是这一时段的主要任务。
  三、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机制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体化,体现了不同类型的课程,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融合,其实施牵涉到不同的教学主体和管理主体。这就需要从学院层面建立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协同、共享平台,促进师资团队建设,才能真正达到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目的。
  (一)建立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为了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达到真正的融合,必须从学校层面建立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议由主管教学部门为主要牵头部门,院系为主要责任落实部门,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确定各专业具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学院基础课程实施部门、学生处、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等作为配合部门,要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要求,配合落实相关课程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教学和学生等管理部门应建立统一的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激励机制,比如院系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激励机制、学生学分奖励、创新创业休学制度、创新创业活动选拔与奖励等。各部门在统一的管理制度下,各施其责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建立资源协同、共享机制
  如前所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主体,各部门之间也需要建立资源协同和共享机制,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并促进相互之间的互动、融合、提升。这里的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场所、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学生活动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上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专业的实训场地和教学设备与公共课程间不共享,不利于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专业特色内容;教学资源上缺乏共享,导致创新创业课程中专业背景、案例、实践等不足,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理念、项目设计不足;学生活动资源各成体系,导致课程、院系与学校层面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自成体系,相互不衔接,不能体现层次,学生活动成果留存少,不能为后期的相关活动提供启发和超越基础。建议高职院校能够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场所、设备、教学资源、学生活动及成果等进行权限交流和访问,同时也可以将典型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获奖等在各类校园媒体进行展示,这一方面能够促进资源共享,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三)建立多元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目前高职创新创业师资普遍存在缺乏实战经验,标准不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多,公共课教师参与多,而专业教师参与少,校外企业人员参与少的情况,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也不理想[9]。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就必须打破不同类别、不同部门的课程教师独自为阵的局面,组建创新创业教师+专业教师+校内学生活动管理、指导教师+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多元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单位,要真正凝聚团队力量,建议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项目、或者创新创业指导项目等为依托,来促进各类教师的融合,让各类教师能够共同参与制定相关课程标准和配套的实践活动计划,才能真正发挥各类教师所长,又能共同促进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成果质量。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周凌波.中国高职高专就业报告(201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8]曹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67-72.
  [3][5][9]郑文,林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广东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93-96.
  [4][6]朱倩.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1):25-28.
  [7]全国明,沈泽锐,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调查分析———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3):72-77.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courses on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are disconnected,and the contents of courses on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are grand,empty,and divorced from the actu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nd thus the students' interest is not high and gains are few,this paper hold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carry out integrated design of the courses on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specialized courses,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the two types of courses) in educational objectives,support each other in course contents,and connect each other in teaching activities,and establish an integrated,sharing mechanism that involves teachers,equipment and projects,so as to tru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Key words:courses on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specialized courses; integrated design; deep integr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