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公司治理条件下会计信息披露控制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向洪光

  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需求者传递信息的重要环节,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运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会计信息披露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其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092-0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需求者传递信息的重要环节,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运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产生促进作用。信息披露由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法律法规等外部制度决定,为公司治理层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披露信息。
  一、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披露控制的主体,包括公司的管理层和治理层等,其中治理层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控制者。管理层受治理层的委托,负责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制造者。一方面公司管理层要向治理层披露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层出于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也要对其提供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治理层同时还要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对其所生产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因此,公司的治理结构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两类:
  1.会计信息内部披露的形式:(1)公司治理层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和经理办公会的方式,要求公司管理层披露公司的有关重要会计信息,并作出说明;(2)公司治理层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直接从公司内部获取有关公司原始的会计信息;(3)内部信息的披露的形式主要以文字或表格等书面报告为主,也可以通过询问或观察等方式;(4)在现代化办公的条件下,还可以通过公司的内部交流平台,发布公司的内部会计信息及其他的相关信息。
  2.会计信息外部披露的形式:(1)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主要通过证交所及其相关媒体对外披露;(2)利益相关者还可以通过上市公司专设的部门及人员,来了解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两类:即对内披露的会计信息和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内披露的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具体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诸如:资本结构、资金成本、短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及财务风险等)、经营成果(包括业绩完成情况、影响业绩完成的因素及经营风险等)、投融资状况、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公司战略、公司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成本及费用的管理等。
  二、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监管的加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虚假案例不断见诸各大媒体。据统计,每年因违规而被证监会查处或被沪深证交所公开谴责和批评的上市公司有近百家,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违规情况均与会计信息失真有关。因此,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对策研究迫在眉睫。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部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由于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是委托代理关系,公司的治理层对公司管理层有直接的任免权和报酬决定权,一般情况下,管理层有主动、全面、真实地向治理层报告经营期的各项会计信息及相关信息的倾向。但由于公司治理层与公司管理层在内部经营管理上,还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司管理层还是存在着虚假披露会计信息,以获取高额回报的状况。
  2.外部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由于信息不对称,其他利益相关者只能通过公司对外发布的信息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其他的会计信息,给上市公司披露不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便利。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目的,不惜向外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或故意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会计信息,对于那些于公司不利的会计信息,则故意不披露或者延迟披露从而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
  3.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不健全。中国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有限,对于延迟披露、故意编制虚假信息披露、隐瞒会计信息不披露等行为,没有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从而导致许多的上市公司肆无忌惮,每年因披露会计信息问题,受到监管机构公开批评、谴责或暂停公司股票交易的案件都有上百起之多。
  三、公司治理条件下会计信息披露控制
  1.治理层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通过强化公司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1)公司治理层可以通过外部相对独立的有关专家,获取公司所处行业的共同性信息,依此来判断管理层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2)公司治理层可以通过设立由其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以约束公司管理层的行为。(3)依托现代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在公司内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各部门均建立独立的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提供本部门的最新信息,并与信息披露系统相连接。通过适当授权,信息披露监管人员可以较快收集各系统的各项最新数据,按标准化格式将其加工,并传递给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便于监控者以较快方式获得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4)建立科学的报酬激励机制,鼓励公司管理层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如,采用股票期权的激励形式,将经理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尤其是长期业绩联系起来,通过给管理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促使管理层努力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者操纵财务报告的动机。
  2.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和供应商等治理者,他们对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都极为关注。股东需要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从管理者那里获得有用信息,关注其投入资本的风险与增值性。但不是所有的股东都参与经营,他们只有通过股东大会下的董事会对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因此其控制是一种间接性控制,控制力度较弱。利益相关者可通过社会力量来监督控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1)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为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提供审计鉴证的信用服务,审计鉴证功能便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作出优劣评判,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的介入亦有助于促使公司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2)强化证券公司及保荐人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负有法律责任,对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等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查实核对,确保披露的文件内容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露;(3)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也是对公司治理缺陷的一种补充。因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一经媒体披露,就会遭到社会公众的无情批判和谴责,权力机构迫于压力也会进行干预。如银广夏等。而债权人只能通过公司披露的信息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资本结构、权益结构、资产流动性等状况,作为判断公司偿债能力,对公司信用评价的依据。债权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控制,可以通过派遣工作人员到公司内部进行调查,验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也可以通过派员进入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从内部进行监控。

  3.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在市场体系不完善、诚信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对会计信息披露控制往往借助于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治理机制主要是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建立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以规范信息披露。从总体上看,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正在逐步加强,截至2008年,中国已颁布了26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外部监管尚需进一步完善具体信息披露规则和手段。(1)提高投资者在信息披露监管中的作用,通过行政手段授予投资者一定的监管权,以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标准作为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标准;(2)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如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信息作为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透明度。(3)监管部门可以依据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形式审查,重点在于检查其是否存在重大遗漏、错误等。(4)构建一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预警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超前监管,强化保荐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责任,提高保荐人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5)提高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信息的成本,建立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信息的法律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重点加强对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的处罚,包括行政处罚、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
  4.诚信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即使像美国这样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制度的不完备性也是通常存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是约束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首要条件,但是,由于制度制定者的局限性和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制定完备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很难做到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备,加之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管理者在利益面前作出选择,而这种选择的适当性主要是靠当事人的诚信来维持的,如果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者不讲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苍白无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诚信建设,才能诱导人们在利益面前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则方面,诚信制度的建设作为一种非正规约束的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诚信档案,实行黑名单制。对于在信息披露方面有失诚信的行为,记录在案,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1]林钟高,张铁生.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程新生.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J].会计研究,2003,(2):42-46
  [4]张玮.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财会研究,2005,(11):26-27.[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