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红梅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在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将自己推荐给社会或用人单位,也是大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可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培训;教学模块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55-02
  
  引言
  随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方向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2008―2009年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据统计,在未就业的大学生中,女大学生占到60%―70%。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女生近400万人,虽然用人单位一再强调没有性别歧视,但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历史、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女大学生在社会职业的选择上处于劣势,据厦门大学的有关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因此,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女大学生在就业环节上增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新华网北京2010年2月16报道(记者李菲),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发展部部长崔郁表示,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中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二是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欠发达的第三产业不能给新生劳动力包括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三是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性的就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对女性的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女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念、创新精神也是重要的因素。四是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难以满足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五是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如存在如何界定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显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排名依次是专业、性别、外貌、家庭出身及国家政策。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对今后女性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因此,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引起社会关注。大学生求职应聘往往因缺乏实践经验、职场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而失去机会。有许多女大学生求职应聘一再受阻,从而因身为女性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愈来愈受到高校教育专家的重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师范类院校。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在校男女大学生的人数比例为3:7,由于近年来中小学校的用人数量在逐年递减,这就更为女师范生就业,走向讲台平添压力。
  女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而内在素质的提高,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主客观因素等多角度探析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从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女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应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势在必行的。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类别分析
  据笔者调查分析,现在的女大学生就业遇到障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重视理论学习型的毕业生。沿袭应试的学习习惯,只是重视书本知识,应对考试很出色,进入现实社会中,往往出现接人待物不够得体,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弱,适应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欠缺。
  2.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型毕业生。这类学生总是认为经历了四年寒窗苦,一定要找到优质高薪的岗位才肯签约,否则宁缺毋滥。
  3.没有社会经验缺乏自信型毕业生。大多是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自身具有内向、消极、悲观的个性,进入社会后往往出现自卑心理,人际关系紧张,惶恐不知所措。
  4.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型毕业生。在大学四年中,从不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制定计划,对所学专业的市场行情也不做调查,就业求职碰壁时,茫然无措。
  三、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
  (一)将就业指导培训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鉴于以上出现的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应倡导职业能力培养从大一入学就开始。大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应接受职业定位的指导,要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有意识地接触与专业、职业定位有关的学习,如听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进行职业潜质测评、性格心智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面谈辅导等;同时,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应聘面试的礼仪训练课程、求职面试指导、应聘时化妆与着装指导、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等。目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开辟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如校企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特色班,增强了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同时,将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程开设到企业,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制度流程等,通过企业、商会、协会等多方面的努力,让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三、四年教育的培训过程。通过企业、商会、协会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也可以成为学生就业的实践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更好地适应工作增加“筹码”,缩短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再教育的时间。 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内容如表1所示。
  (二)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计
  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就业辅导课程》理论性太强,实际案例教学与模拟面试现场参与性缺乏,因此,大学生求职应聘没有实践经验,往往因缺乏应变能力而失去机会。所以《就业辅导课程》教学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调整教师教学方向,增加实战训练内容,改变学生就业态度,疏导就业心理危机,培养适应市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同时,增加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如就职面试前的准备、心态调整、服装的选择、临场应变能力培养等。针对不同类别的女大学生,培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表2所示。
  结合各行业用人的衡量标准,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应聘的面试考核测试内容,针对《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程设计如下实训模块。
  1.求职心态培训模块:就业危机意识培养、求职心理辅导、应聘挫败心理减压疏导等。每学期以灵活的企业家讲座、成功人士心灵成长工作坊的形式培训。这种职场能力提升训练教学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调整教师教学方向,加强学生参与性实战训练,改变学生的就业态度,疏导就业心理危机,形成系列教学体系。
  2.大学生性格心智测评模块:设计建立一套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在线测试,即时获得一份测试报告。这份报告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3.职业生涯规划模块:职业定位与个人差距分析、职业目标与职业成就感。
  4.应聘面试的礼仪模块:投递简历、个人形象、自我介绍、接人待物仪态仪表;与人谈话礼仪、接听电话、行为举止肢体语言训练。
  5.职业能力拓展训练模块:心态培训、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职业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及挫折承受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
  6.求职应聘的模拟演练培训模块:主要针对面试环节中的应对、解答、应变、即兴发挥等内容进行角色演练,使学生犹如亲历面试现场,亲身感受现场的气氛、压力、挑战,获得最直接的经验,能够了解面试流程,提高求职成功率。
  结语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劳动力将逐步向科技型、创新型、实践型转变,因此,高校的教学改革,将紧紧围绕着市场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时时刻刻以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为中心,把高等教育的教学与人才需求结合起来,真正为社会输送有用、适用、好用的人才。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模块设计,笔者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侯丽娜.浅议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9).
  [2] 何艳玲,付文杰.浅谈解决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J].今日科苑, 2008,(24).
  [3] 于超.传统社会价值观下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改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