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的休闲体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立军

  摘要:休闲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人们正是通过休闲而不是工作来充分展现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在体验的视角下,对女性在休闲活动中的体验进行研究,主要以工薪阶层的母亲群体为例,对她们在闲暇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且分析了闲暇活动对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的休闲体验质量的影响,而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情感或者心理上的体验,最后阐述了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休闲体验的限制性因素。
  关键词:休闲;体验;工薪阶层;母亲群体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00-02
  
  休闲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早在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就孕育了丰富的休闲思想和休闲文化,并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休闲发端于工业革命之后,直至19世纪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伴随着休闲产业的发展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进入后工业社会,工业资本的发展使人的全面丰富性遭到空前的压抑,人异化为机器等单面的怪物,片面的物质享受和可怕的精神贫困撕裂着当代人;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在面对与日俱增的闲暇时间无所适从[1]。于是,休闲成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已经步入大众休闲时代,随着人们开始对先前的休闲观念进行了修正,休闲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强调了休闲是生活的主要的乐趣,休闲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人们正是通过休闲而不是工作来充分展现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本文就是在体验的视角下,对女性在休闲活动中的体验进行研究。根据国外的文献研究女性休闲体验的类型有五种:一是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二是单亲母亲的休闲;三是单身女性和失业女性;四是中产阶层中的母亲群体;五是年轻的单亲母亲。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为例,对她们休闲体验特征进行阐述,并提出她们休闲体验的限制性的因素。
  一、休闲和休闲体验的区别
  对于休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为理论研究首先必须对“休闲”进行概念解析。而且目前对休闲有着多角度的定义,这种多角度的定义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涉及到它同自由和快乐在概念上的冲突。从已有的理论成果来看,有休闲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心理学、休闲经济学、休闲管理学等方面对休闲进行不同学科的阐述。对于休闲,尽管人们有着各式各样的界定,但在“休闲是一片自由的世界”这一点上又存有明显的共同点。比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休闲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absence of the necessity of being occupied)的状态[1];心理学家纽林格认为,“休闲感有且只有一个判断依据,那便是心之自由感(perceived freedom)”[2];在法国社会学家J.杜马泽迪耶(Joffre Dumazedier)那里,休闲成了“一系列在尽到职业、家庭与社会职责之后,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2];而美国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在考察诸多休闲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2]。
  休闲体验不是一个客观自在的概念,先验式、既定的、形而上地规定着休闲主体的一切现实品格,而与体验着的主体密切相关,与休闲主体的心态、精神紧紧相连。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谈及此类问题时曾作出这样的区分:“是否属于休闲,是由活动使人愉快的性质所决定的。”[3] 这里,主体的体验性愉悦成为区分休闲的重要参数和变量。休闲体验有着双重所指:一是指“休闲中的体验”,也就是说主体能否以休闲之心进入体验,将直接影响到主体体验继而影响到休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而这层意义上的“休闲体验”带有鲜明的主体性;二是指“体验着的休闲”,正是由于休闲主体进入了体验层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经验感知状态,才使得休闲更有质量和品位,而且主体的体验方式和体验程度的差别将直接决定着休闲的层次,显然这层意义上的休闲体验同样呈现出鲜明的主体性[4]。
  二、工薪阶层女性的休闲体验
  近些年来,对于女性休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另一半,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应该有生活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逐幸福的权利。从古代到现代,女性始终是家庭生活安定和精神振奋的支柱,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使他们第一次打破家庭环境的局限,把自己的贡献扩大到社会范围,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大量的女性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参加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工薪阶层的女性。
  1.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休闲活动的特征。首先,工薪阶层中的母亲群体、尤其是家里有4岁以下婴幼儿的母亲,在选择休闲活动的项目时总是会考虑到家里的孩子因素,这一方面是由于4岁以下的婴幼儿需要特别的照顾,比较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休闲活动的场所不容易找到适合婴幼儿生活所需的特殊接待设施。还有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多是离不开母亲的,对母亲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其次,工薪阶层中的母亲群体除了要在工作上承担一些自己的责任,而且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当重要的角色,所以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休闲活动对工薪阶层中的母亲而言就不能算作是休闲了。再次,工薪阶层的母亲在休闲活动中更容易被打扰,时间持续性很短,而且与无偿的工作相联系。这种不完整性的休闲活动会让工薪阶层的母亲感觉到匆忙和时间压力。最后,从照顾家中孩子的角度考虑,母亲更多的是花时间照顾年幼的孩子上了,而父亲更多的是花时间陪孩子玩耍,如果从陪同孩子获益上看,这种获益不成比例的倾向于父亲[5]。
  2.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休闲体验质量。在休闲心理体验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哈伊・奇柯森特米哈伊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发现,在有些情况下,休闲体验会得到强化。奇氏根据不同的活动情况,设计出不同的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如果过于繁难,就会令人焦虑,做不好,甚至是放弃,任务过于简单,行为者又会感到没兴趣、厌烦。只有当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行为者的技能相匹配的时候,行为者时时都会有进步和收获,才会全身心的投入,从而忘记周围的时间和环境,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沉浸在这种体验中。奇氏将这种投入称作“畅”(flow)[6]。这是介于焦虑和厌烦感的最佳状态,而且某些环境因素会有助于培养这种体验。通常这种体验是指情感体验,就是个体自由的度过一段闲暇时间,并从这个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可以记忆的事件,体验的后果就是人们是否在这个过程中获取身心反应。
  在休闲体验上,女性无法像男性那样完全的放松达到休闲的感觉,因此,女性在心理上的休闲体验直接就影响着休闲的质量。工薪阶层中的母亲群体在休闲活动中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家庭生活、个人偏好、娱乐活动的内容、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分配,还有家里的孩子所处的时期是婴幼儿时期,还是童年期、青少年时期等等。体验中最本质的因素就是情感体验,但是在女性休闲过程中,女性不能完全根据兴趣爱好而达到放松角色互动个人投入自我表达等的心境,更谈不上感觉的超越 。工薪阶层的母亲作为休闲的主体,是否达到了“休闲中的体验”和“体验中的休闲”的双重的标准,这就看主体休闲的状态,以及她们在心理上的满足感如何。如果她们休闲层次仅仅停留在放松的状态,没有达到情感体验,得到自由和个性的张扬,那么从体验的本质上看,她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使休闲质量提高。

  三、工薪阶层中母亲群体休闲体验的限制性因素
  1.自我观念――传统社会角色期待的限制[7]。自我观念会在无形之中决定两性选择休闲活动的方式。它是指社会中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社会角色分工是造成男女两性之间休闲差距的主要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女性背负的社会期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休闲,使得女性在休闲生活上跟男性之间存在差距。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被教导遵循符合社会对女性提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要求。过去,社会普遍认为女性不应该去参加那些带有危险的、激烈的、有损淑女形象的活动。已婚女性认为自己对家庭负有责任,所以休闲以配合家庭成员为主,多以陪伴家人作为主要的休闲方式和选择,而以自己为主的休闲活动比较少,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已婚妇女的休闲体验质量。
  2.工作角色的限制。参加工作和不参加工作女性在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上有着明确的界限。这样使得参加工作地女性往往更能将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分开,给自己更多的休闲时间去体验休闲带给她们的“畅”。
  3.家庭中年幼的孩子的制约。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家里有一个4岁以下的幼儿,那么这将给工薪阶层女性的休闲活动的选择带来很大的麻烦,虽然这个限制性的因素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剔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影响到母亲的休闲体验的质量。而且家庭之中孩子的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母亲休闲的时间,如果是第一个孩子的话,那么对母亲以后休闲机会、休闲时间和休闲价值影响更为深远一些。
  4.经济收入的限制。我们所界定的工薪阶层也分很多种,比如可以分为工薪阶层蓝领女性和白领女性。她们两者在经济收入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白领女性的收入相对较高一些,这使得白领女性在休闲过程中选择的范围更广,而且白领女性在工作场合和休闲场合都得到更多的“畅”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叶文,等.城市休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 [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 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41-42.
  [4] 张玉勤.休闲体验塑造“现代新感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5):78-79.
  [5] 韩琳琳,郭鲁芳.国外女性休闲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06,(11):174.
  [6] 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7] 陈静.从限制性因素看女性休闲发展状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6):33.[责任编辑 陈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