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小青,樊培

  摘要:从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出发,运用行业结构模型分析法构建了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商务运行体系,深入探讨该体系运行机制,并据此剖析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商务运用实践,给出了国内产业集群应用供应链协同商务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协同商务;供应链;区域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55-03
  
  近年来,产业集群对国家和区域经济推动效用日益显著,强化集群内外部协同,提升地方核心竞争力越发重要。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协同商务模式为此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研究供应链协同商务如何在产业集群中发挥最大效用具有深刻的实践价值。
  一、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主要从运行体系和效用两个方面研究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协同商务。其中,在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运行体系研究中,Togar M. Simatupang, Alan G. Wright & Ramaswami Sridhara提出,缺乏激励约束是集群中供应链协同实施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试图引入约束理论,克服供应链协同实施过程中的障碍,使协同主体走出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不一致的困境[1]。Susan X Li,zhimin Huang & Allan Ashley,研究了一条供应链上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博弈,通过对比不合作与合作两种情况下的供应链整体收益,得出协同创造更高供应链收益的结论,并继续应用博弈论中的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对供应链协同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作了实证分析进行验证。许巨林剖析了武汉造船业协同系统,提出创新精神、生产与市场开拓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是武汉造船业系统的序参量[2]。张志勇、张悟移、金达仁,则从概念切入,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剖析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间动态协同、实时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知识传播与创新等内容[3]。
  在供应链协同对产业集群的效用探讨方面,Ellison, Glenn and Glaeser, Edward L以美国制造商流行硅谷落户为背景,讨论工厂地域分布集中度问题,发现这种集中组合模式的本质力量是本地化的地理范围和类似企业参与集中度,而不是相同工厂累积[4]。IBM首席执行官帕米萨诺强调,企业应该整合内部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实现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端到端集成,提升“On Demand”能力,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国内学者黎继子等归纳出,集群在同一区域形成完整或近乎完整的价值链,能保证地方产业集群在与全球价值链耦合中获取高附加值和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升级[5]。叶孝明等也认为,供应链协同管理可以整合产业集群,加强成员企业间协同合作能力,优化资源,提高效率,提升整体竞争力[6]。见表1。
  由上表可知,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应用研究多是对现有典型实践经验和绩效总结,鲜见系统理论研究,更缺乏实证研究。对此,笔者以湖南产业集群实践为基础,全面深入剖析供应链协同商务在产业集群中的运行机制,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论证。
  二、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
  波特五力模型告诉我们,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顾客以及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五种要素。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借助供应链协同把其他成员松散耦合成动态联盟,形成采购、物流、分销等平台,凝聚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回顾前人对供应链协同和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本文依托波特五力结构模型,针对国内产业集群实践,构建了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商务运行体系。见图1。
  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商务运行体系是以全球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核心成员主推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等供应链成员,会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支撑机构共同搭建协同商务平台,共享信息、知识、品牌等核心资源,并与顾客和地域文化深入互动,创造外部性、网络性、创新性等协同效应,提升企业随机应变能力,增强集群整体竞争力。
  (一)体系组成
  以供应链思想为指导,产业集群可以看成是由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支撑机构等通过横纵向联系协作形成的企业网络。供应链协同商务运行体系可以认为是以提升集群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由核心企业、成员企业和支撑机构三大主体组成的交互式网状系统。
  图1产业集群中供应链协同商务运行体系
  核心企业是系统主导和协同商务平台的盟主。集群核心能力不是简单的企业核心能力的累加,而是由内部协调能力、外部协调能力和成员核心能力构成。供应链集群一般有多个核心企业,当它们存在自有核心竞争力时,各企业就可能展开供应链内外间的合作。但只有有效协调,信息、资金和服务才能自由流通,集群内横纵向协作才可高效运作。
  成员企业是核心企业在产业链内外部协调中的主要合作者。作为网络组织,面对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和集群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集群内外部协调至关重要。以产品组团、专业化分工和多级配套为基础,供应链向上延伸到原材料供给、零部件生产配送,向下延伸到产品展示、销售、售后保障、二手设备业务等,包含供应商、分销商、售后服务商等。
  支撑机构有助于提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和抗风险能力,主要由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组成。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系统并受其制约。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优化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离不开政府支持;依托金融机构,健全投融资体系,可以强化企业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竞争能力。
  (二)共享资源
  集群成员借助协同商务平台,共享信息、知识、品牌等核心资源, 相互深入互动。体系中资源具体内涵如下:
  信息是集群内供应链成员间交流最频繁的资源,涵盖集群战略,企业产品生产、销售、物流等内部情报,客户需求和竞争者详情等外部市场资料。
  知识是指集群、行业和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专利和企业管理经验,具体包括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及其专利,相关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行业知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品牌有集群品牌和企业品牌,成员之间共享的主要是前者。企业借助产业集群或区域高知名度品牌,树立良好客户口碑,吸引顾客,产生外部市场效应。此外,集群内核心企业的高知名度品牌也具有外部性,能给集群内其他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运行效用
  集群企业借助运行体系,通过共享资源,创造外部性、网络性、创新性等协同效用,最终促使集群及其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如下。
  1.外部性主要有创新外部性和市场外部性。其中,创新外部性是指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逐步被其他成员掌握,强化知识的公共产品特性,导致创新利益溢出。市场外部性是指集群成员间可以共享市场行情,节约信息费用,减少市场风险。
  2.网络性是在协同商务平台框架下,核心企业、成员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间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构成多层次网络,并以此推动产业集群中供应链灵活稳定运行。
  3.创新性指集群成员在统一战略目标下,明晰定位和分工,协调创新行为,降低创新活动不确定性,克服单个成员系统创新的能力局限,有效预防产品雷同和恶性竞争,深化技术交流和许可,最大化集群整体创新能力。
  三、案例分析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长沙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是国内最有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之一。为了验证和深化结构模型,下面将从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剖析这一典型集群中的供应链协同商务。

  (一)体系结构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中联集团、三一集团、山河智能为核心,中南传动机械厂、长沙机电厂等众多小企业为外围,聚集20多家规模以上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涵盖数百家原材料生产、零部件供应及维修企业。按照生产上的垂直联系,多层次承包和再承包相关配件,实现市场细分,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产业价值链结构。其具体结构,其见图2。
  三大企业竞争力在全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处于前列,是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集群核心能力的主要体现。其中,中联重科是国内最大的混凝土输送机械、起重机械、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重大装备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重工是一家以工程机械产品及其配件研发、制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山河智能是一家高科技股份制上市公司,主营桩工机械、小型挖掘机械、现代凿岩设备三大门类。
  成员企业主要是以外协加工生产标准件和普通零部件企业为主。其中,中联重科主导产品零部件配套企业几百家,三一重工主导产品主要零部件配套企业528家,山河智能液压静力压桩机的配套企业达30家以上。它们为核心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支撑机构以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为主体,涉及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会计法律事务所、国际贸易机构等。中联重科以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为技术后盾,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技术攻关力量雄厚,设计试验手段先进;三一重工研究院是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拥有300多项国家专利和50多项核心技术;山河智能则依托中南大学,拥有数十项国家专利。
  图2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结构体系
  (二)运行机制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集群中核心企业、成员企业,政府、金融等支撑机构,以协同商务为平台,有效交流信息、知识和品牌,深入协同的结果。
  集群成员以协同商务平台为基础,全面实现内部协同互动。首先,中联重科等核心企业同中小企业进行纵向单链式供应链运作和横向跨链间协调。它们通过采用业务承包降低成本和精简机构,专注市场开拓、新产品研发,提高自身灵活机动性;中小企业也能保证生产任务,可以倾力做精做专配套产品。其次,成员企业与核心企业间存在有助于创新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有横向的,如行业内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共享;又有纵向的,主要是产业链上游企业对机械制造产业原材料的供应,如省内湘钢、涟钢、衡钢等钢铁公司快速发展,已成为集群核心企业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产业链下方的湖南建筑劳务经济也极大推动了集群发展。发达的物流产业同样给工程机械集群发展提供了便利,星沙、望城坡、暮云、捞霞四大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启动,湘潭德国工业园、九华工业园的建设都有力保证了区域物流服务。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群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核心区域的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株洲开发区确立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战略,对区内进行了空间规划布局,形成合理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网络,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产业区域内资本较快集中,资本运作凸现“洼地效应”,也促进了集群发展。湖南工程机械制造业内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频频出现,有效推动了集群内产业链价值实现最大限度值。继增值特变电工承债式兼并现代集团、湘电股份并购省轻工机械厂、中联重科兼并湖南机床厂后,国内工程机械领域最大的资产重组案中联重科与浦沅集团并购重组成为现实。同时,行业内民营等非国有经济飞速发展,涌现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一批国内知名民营企业,都促进了资本快速注入和整合融通,根本性刺激了集群及其成员发展。
  结语
  为了更好地发展地域经济,中国产业集群特别是规模宏大的供应链集群必须充分了解自身发展现状和市场经营实际,依据区域战略和客户需求,强化内外部协同商务意识,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同时,核心企业在推动协同商务运作中不仅要重视调节供应链内部,也应关注供应链间企业发展,融合支撑机构,突破配套服务瓶颈,构建适应集群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外围体系,全面主导供应链集群协同商务运行。
  此外,政府也应竭力增强区域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利用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协同经营,丰富和优化集群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而实现地域经济高速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Togar M. Simatupang, Alan G. Wright, Ram swami Sridharan. Applying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to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4,(9):57-70.
  [2] 许巨林.用协同论构建武汉造船业协同系统模型[J].船海工程,2003,(5):53-55.
  [3] 张悟移.供应链管理方法在产业集群构建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4,29(4):214-217.
  [4] Ellison, Glenn and Glaeser, Edward L.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 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 (10): 889-927.
  [5] 黎继子,刘春玲,蔡根女.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5,(2):118-125.
  [6] 叶孝明,梁祺.以供应链协同管理推进产业集群化――以江西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6):112-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