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四川城镇化水平的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一清

  摘要:基于城镇化的本质,从城镇发展、经济发展、服务功能三方面建立城镇化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主成分分析存在的数据标准化、主成分提取和权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和信息墒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城镇化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四川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城镇化;改进的主成分;信息墒法;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28-02
  
  引言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四川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整体步伐。为此,笔者对城镇化水平核算进行分析,以期认清四川省各地市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从而采取相应的城镇化推进政策。
  目前,国内学者在城镇化评价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张玉周[1]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如张科静和高长春[2]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创意的竞争力的评价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在指标的选取和权值的处理方面主观性太强,同时综合评价指标的数据意义不够准确。笔者使用主成分分析和信息墒法确定权值合成综合指标,对综合评价指标使用功效系数得分,更符合人们的习惯,再对综合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以更好地评价四川省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一、城镇化水平测定指标体系建立
  城镇化指标体系是对城镇化的具体量化,它应当准确、客观地反映城镇化的水平,并便于计算和比较。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方法,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3]对城镇化进行衡量的指标,本报告主要从城镇发展、经济发展、服务功能三个板块来建立四川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城镇发展。衡量城镇发展的指标主要包括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区面积占总面积比重这两个指标。(2)经济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城镇化的一个表现。体现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各个指标: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非农产业占GDP比重。(3)服务功能。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也随着发展起来,人民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体现服务功能的指标主要如下:人均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公共绿地、生活垃圾清运量。
  二、数据分析
  计算综合评价指数与得分,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都需要科学的方法。笔者参考了杨贞[4]力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和李娟文、王启仿[5]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中的方法,并结合城镇化指标的特性,提出一种符合该问题的合理、科学的方法。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均值化处理就是用各指标的原始数据除以各自的均值。
  (2)对各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为了减少主成分数目,同时使主成分集中最大限度的样本信息,此处分别对城市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服务功能发展指标的二级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和信息墒法确定权值。计算综合得分时用德尔菲法确定各一级指标的权重。
  (3)将均值化的数据转化为功效系数得分。用标准化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出现负数,这不大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功效系数变换的方式如下:
  Zi=×40+60(i=1,2,3,…,18)
  同时可以证明,这样的线形变换对综合排序并没有影响。
  (4)为使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明晰,对四川省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见表1)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的方法是系统分类法。
  三、城镇化水平评价的实现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选取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得到各地市2007年的各项指标值,对数据进行改进的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一)改进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数据均值化处理。由指标体系从《四川省统计年鉴2008》上得到对应各地市的原始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均值化处理。借助Spss软件[6]分别对一级指标即城镇发展、经济发展和服务功能经行均值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对服务功能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指标特征值的贡献率,选方差贡献分别为87.105%,所包含的原始信息较多,从而可减少综合评价的工作量。对于城镇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由于其不满足主成份分析的条件,使用信息墒法确定其权值,再进行综合得到的综合指标。德尔菲法赋权。采用德尔菲法赋权进行综合得分计算,经过10名专家推荐分别赋予城镇发展指标(X1)、经济发展指标(X2)和服务功能指标(X3)权重0.4、0.3、0.3,分别乘以各自的第一主成分然后相加,即F=0.4*x1+0.3*x2+0.3*x3,可得到18个地市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F)及排名。见表1。
  (二)四川省各地市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和分析
  为使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明晰,对四川省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见表1)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四川省18个地市分为四类:第一类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成都市。成都市综合得分为100分,远高于第二名攀枝花市。作为省会城市,成都市城镇化水平整体和各项发展水平相对突出,成都市在城镇发展、经济发展指标和服务发展指标三方面的项排名均为第一。第二类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攀枝花市。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边陲、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是四川省一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除城镇指标排名第四以外,经济指标和服务功能指标排名均为第二位。攀枝花市是四川省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是全国十大钢铁城之一。第三类是城镇化水平中等地区,包括自贡市、德阳市、乐山市、绵阳市、遂宁市、眉山市、泸州市、内江市、南充市。由于受到成都市经济辐射的影响,这类城市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成都的东南部,同时也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但限制性因素也较明显。第四类是在城镇化水上平较低的地区,包括宜宾市、雅安市、达州市、资阳市、广元市、广安市、巴中市。这类城市因受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制约,城市化水平多项指标均处于全省下游。这些城市属典型的传统农业区,人口基数大,有地方资源,工业亦不发达,致使发展速度不易提升。这说明,要提高此类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应从推进工业化进程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着手。
  四、结论
  笔者通过对四川省18地市的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四川省18地市的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性和具有层次性。由于历史基础、资源条件等差异,四川省城市化水平总的趋势是东南部高,西北部较低,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呈下降趋势。近10年来,四川省18地市的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趋于中心-外围结构,且中心有向川东南地区偏移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具有很强的历史依赖特征,亦造成强者日强、弱者日弱的发展局面,落后地区很难跳出原有发展因素的制约。由于内部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城市化水平相近的地市应根据各自特点,实行差异化的城市化促进政策。
  
  参考文献:
  [1] 张玉周,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河南城镇化水平测度[J].商业时代,2010,(11):129-130.
  [2] 张科静,高长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创意的竞争力的评价[J].情报杂志,2010,29(4):68-71.
  [3] 冯尚春.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 杨贞.城镇化动力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以河南为例[J].河南省农业科学,2006,(5): 5-7.
  [5] 李娟文,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 2000, 20(4):6-9.
  [6] 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