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爱香

  摘要: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各个高校获得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高校财务状况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过度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投资决策失误、财务状况失衡、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方面。正确分析高校风险形成原因,有效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97-03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1.债务风险。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行,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资金使用数额越来越大,财政拨款、学宿费等收入等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各高校争先恐后向银行借款,用于买地、基建、购置设备、人才引进等,虽然部分贷款是政府贴息,但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及还贷高峰的到来,贷款高校还本付息的压力日益加大,一些高校甚至已经出现“以贷还贷”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减少利息支出“短贷长用”,随时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中一些在建项目因无资金来源已停工待建;少数贷款规模较大的高校已经不堪利息负担,出现教师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不少高校占用了相当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利息支出等,形成大量内债,严重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债务负担潜在的风险,已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投资风险。高校投资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为使高校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有些高校通过大规模对外投资,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有些高校的重大投资不经过科学论证,或是不通过集体研究决定,或是违规投资,如用做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债券投资,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是得不偿失,给学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对内投资方面,每家高校都或多或少存在校办企业,由于体制、制度、决策等失误,校办企业营利的不多,大量学校资产被占用而得不到合理补偿,甚至存在资产流失、损失。对外和对内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使高校面临投资风险。
  3.财务状况失衡风险。高校的财务支出要满足教学、科研等各项经费开支的需要,而高校的日常性支出项目过多过乱,使有限的资金被分散,尤其是目前高校在对各个院系及机关支出的预算管理方面,实行了不同形式的财务包干制度,在支出预算的管理上基本沿用基数加增长比例的方法,各单位的支出能增不能减,使已经变化了的支出格局无法得到及时调整,一些教学、科研等重点项目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和学宿费收入,财政拨款是按月拨入的,而学宿费收入基本上是在每年的9月份新生入学时集中收取,月底前需将收取的学宿费收入上缴财政专户,高校的学宿费收入存在着季节性的特点,而高校的支出却是刚性的、均衡的,不存在季节性,二者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由此导致的流动资金的短缺可能导致发不出工资、日常开支困难等情况发生,从而产生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
  4.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风险。目前,一些高校仍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定位于事前预算、事中核算、事后决算等会计核算规范性基础工作上,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高校即使制定了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更谈不上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随着高校资金流量增大、财务收支业务和管理任务倍增,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力,使得学校财务行为失控,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造成声誉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5.信息化风险。随着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财务管理越来越依靠信息化手段,在网络财务环境下,“网上银行”及“电子货币”等带来的快速交易手段虽然使资金运作速度愈加快捷,却很有可能因人为原因或误操作而遭受巨额损失或造成资金支付困难;另外,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特别是金融性业务的拓展,使资本决策在瞬间完成,但往往容易出现一种严重的脱节现象,即业务发展与有效监督机制不能同步,有效的监督跟不上业务和技术的发展,从而严重威胁高校的财务安全,使得高校所承受的信息化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政府对高校投入不足。有专家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实际上早在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然而距离目标实现的最后期限已然过去十年,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除了尚未公布的2009年数据外,2004―2008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依次为2.79%、2.82%、3%、3.32%、3.48%,尽管呈逐年递增趋势,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面对政府对高校办学条件、水平和资格的评估和要求,以及高校本身面临的发展方向等压力,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这就需要巨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多年来主要是实行依靠财政拨款,其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辅的体制,目前的财政拨款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面对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利用银行贷款筹措教育经费成为高校无奈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法人实体,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高校在筹集、调度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高校的许多财务行为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不少高校的管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缺乏资金成本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加之干部的轮岗制度及离任审计制度执行不力,从而导致领导者多注重工作实绩,经济责任意识却很淡薄,决策时置学校财力的承受能力于不顾,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发展,资金运用缺乏合理性,导致学校综合财力入不敷出。
  3.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滞后于新时期高校的发展。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高校会计核算在很多方面产生了局限性,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从而难以及时发现和抵御财务风险。比如:资产不计提折旧,导致资产价值虚高;拖欠的学宿费不入账,导致资产不实;计提福利基金、修购基金等专用基金,虚列支出,导致结余不真实。另外,基本建设核算独立于高校事业核算之外,一个高校,两个会计核算主体,两份会计报表,一些高校的基本建设贷款不入学校的事业账,直接在基建账中反映,造成学校负债状况不实,给学校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虽然高校事业发展迅速,但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会计人员习惯于记账、算账等日常核算工作,表现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无论是在财务管理意识还是财务管理水平上都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4.对开源重视不够,对节流控制不力。目前,高校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尽管高校财政拨款的绝对额仍在增长,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大学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学校的各种支出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依赖财政拨款,流动资金的周转难免会发生困难,从而导致财务状况总体失衡。同时,有的高校对支出控制不严,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日常性支出膨胀;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既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又不利于高校结构性负债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高校规避风险的措施
  政府、高校和银行是中国高等学校贷款办学的主要参与方,政府是高校借贷风险的最终承担者,银行是高校贷款的直接债权人,是贷款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任何一方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高校借贷风险的加大。因此,只有三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高校的财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一)政府部门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有责任对高校财务加强管理和监督,以保证高校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首先,政府应根据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实际投入,使财政拨款的绝对额与与占GDP的比率逐年增加,保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对高校目前面临的财务风险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指导和监控,引导各高校合理的发展,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合适的规模,教育主管部门应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对各类高校的地理布局、发展规模等进行系统规划,用地规划要有科学的分析测算结果,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强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最后,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加大抽查力度,定期审查确定高校贷款最高警戒线,并予以通报。对贷款余额超过警戒线的高校,要制定具体还款方案并停止审批其向银行贷款。
  (二)学校内部
  1.加强贷款管理,建立贷款经济责任制与项目管理责任制。在确定贷款规模时,高校应科学分析和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内外因素;在决策时,不要低估支出、高估收入,既要考虑贷款的成本、自身偿债能力,也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大额度的贷款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款项的用途、数额,预测预期收益,制定还款时间和计划;贷款资金使用时,必须加强管理,严格审批制度,专款专用,对贷款资金取得的收益进行跟踪和监督,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要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将贷款管理作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高校负责人应对贷款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负责,财务部门对资金的具体使用和管理负责,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益的检查和评价负责。
  2.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管理风险。(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高校应遵行内控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结合学校的规模及财务管理特点,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重大投资、担保、抵押等业务活动要制定专项内部控制制度。(2)高校应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3)高校财经工作要增加透明度,切实落实职代会对学校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重要财务管理办法、重大投资计划审议权,使教职工能够及时了解学校财务状况、举报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财务管理建议。
  3.积极开源,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首先,要努力解决欠缴学费问题。要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捐”的助学体系,落实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措施,组织贫困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另外,要加强与院系、职能处室的沟通,建立奖惩办法将学费的缴费率与院系、职能处室的预算经费挂钩,缴费率高的院系、职能处室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缴费率低的给予批评。其次,鼓励发展校办产业,利用自身的人才、科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灵活配置高校资源,为学校开辟新的财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使筹资渠道多元化。积极承担国家、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的各种研究课题,获得横向或纵向的科研经费;争取社会捐赠。
  4.提倡勤俭理财,建设节约型高校。高校在广开财源的同时,要树立大学经营理念,勤俭办学,合理安排预算、严格管理,使高校现有的资源合理配置、物尽其用,节约校园维护运作成本,如实施水电改革,加强水电费管理,每栋大楼、各部处系、校办企业、后勤服务集团应加装水表、电表,实行全成本核算;改革校园物业管理,通过招投标方式聘任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校园管理,提高效益,节约成本;改进教学实验运作模式,教学用地、实验设备、体育设备等实行有偿使用,对相关部门取得的收入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得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改革校园网运作模式,校园网投入建设使用后,日常运作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5.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风险预警效能。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置主要是确定财务预警指标和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标准。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置财务预警指标:(1)反映债务风险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负债占流动资金比率、借款总额占年经费总收入比率、借款占货币性资金比率。(2)反映财务失衡风险的指标:经费支出占货币性资金比率、事业基金占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3)反映投资风险的指标:产学研投资占事业基金的比率、产学研投资占经费支出比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现金流比率。其次,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需要确定一个警戒线。通过对财务预警指标的计算和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找出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和财务运作的隐藏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化解各类财务风险。
  6.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防范信息科技应用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高校的会计核算已普遍实现了电算化,部分高校的会计核算已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大量的数据可通过网络从高校内外的相关系统直接采集和调阅,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所以高校必须尽快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既精财务管理与核算、又懂信息化操作与运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使高校财务管理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更好的防范信息科技的应用所带来的高校财务安全隐患。
  (三)银行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行业信贷政策的引导,研究制定高等学校贷款指导意见,出台高等学校贷款优惠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应针对教育行业建设贷款需求大、期限长的特点,予以重点支持,化解目前高校商业贷款的风险。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根据《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贷管理办法,明确信贷准入标准、风险评估标准、贷款期限、利率、发放形式、贷后管理措施。在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还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控制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贷款从资金源头得到控制。对现阶段高校短时期内出现的难以偿还的贷款,根据学校的财力和发展潜力,可以采取调整贷款期限和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帮助高校度过暂时困难,从而化解高校的贷款风险。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使贷款的资金完全用到贷款建设的项目上。
  总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可以延伸至高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甚至社会的各个方面。高校要充分认识风险,加强财务管理监控,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和高效运行机制,确保高校健康有序、稳定和谐的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法民.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月刊:综合,2007,(2).
  [2]田志刚.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的“多维控制”[J].煤炭经济研究,2009,(3).
  [3]彭伟.加强高校财务风险认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商业经济,2009,(1).
  [4]徐博韬.中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下,2008,(5).
  [5]马小峰.浅谈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