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2M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学金
摘 要: 教育部2007年明确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应该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以取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2M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45-02
引言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中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重新定位。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的研究的问题是构建大学英语体验式课内教学模式及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模式。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
3.自主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和学科教育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改变,自主学习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81年,法国南希大学教授Holec(1985)把自主学习的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界,并将其定义为“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够做出决定并对决策的实施负起全部责任。Little(1991)把自主学习看做是学习者的心理变化与学习过程和内容之间联系的纽带。
二、大学英语的2M教学现状
本课题的“2M”是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强调英语学习的课外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以在课外延展,旨在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教学与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一直采用重阅读,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大学外语教学方法处在一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水平上,造成了“哑巴英语”的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到来,外语教学滞后的局面已越来越突出。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4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中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重新定位,提倡建立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我院从1995年起,大学英语课程先后进行分级教学、网络教学、自主学习、评定机制、计算机口试等对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等进行系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效率不够高,教学手段方法仍然陈旧落后。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用旧的观念和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很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再思考,合理地运用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指导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的2M教学模式
1.大学英语的2M教学模式。“2M”是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利用中国外语教学改革开发的最新成果――《体验英语》这一“立体化”教材和相关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最优组合,充分利用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网络条件为“突破口”,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教学与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被动的单向灌转变,使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从单纯的以教师讲授形式,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即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而且可以根据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上提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语言水平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大学英语的2M教学步骤。对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状况、自主学习状况等进行调查,对实施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内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对基于现代技术的大学生英语课内外教学模式的理论和设计原则分析的基础上,在实验班构建实践新模式,并对比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课堂教学方面,研究如何利用富有启发性的并与同学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激起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后面内容的积极性,使学生根据书中所提供的丰富的照片以及老师针对这些照片提出的有激励性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补充有声、可视资料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其参与热情,提供实践、展示和表演的机会,为学生创设全新的、立体式的“体验”环境。要使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各项具体活动,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中,通过尝试,从而有意甚至潜意识地“发现”规则,并在不断修订这些规则的基础上使英语变得更加流利。学生可以上台扮演各种角色,模拟公司会议、面试等场景,进行会话练习,教师简单点评,把更多的发言权交给学生,由他们用英语为同学的表演打分、评价。改革正在使教师由原来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向导演、主持人、观众等角色转变,他们需要在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和转换自己,使师生之间沟通不断加强。
3.大学英语的2M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本项目强调利用中国外语教学改革开发的最新成果――《体验英语》这一“立体化”教材和相关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最优组合,充分利用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促进大学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在现代教学环境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能力中的重要意义。利用教材和相关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最优组合,充分利用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网络条件为“突破口”,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教学与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被动的单向灌转变,使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从单纯的以教师讲授形式,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即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而且可以根据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上提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语言水平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4.大学英语的2M教学启示。大学英语的2M教学尚处探索阶段,由于缺乏经验,有许多疏漏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但它也给我们许多启示:首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优势,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充分利用可使用的资源,结合教育理论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一套具有更高信度和效度的机辅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和听说训练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策略培训是必要的,因为实验结果可以证明接受策略培训的学生比未接受策略培训的学生成绩好,而且策略使用水平也较高。另外,要加强管理,形成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总之,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想办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完善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为培养和造就外语终身学习者尽一份力。
结论
自本论文研究以来,经过摸索与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确立新型大学英语课内外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好评。基于该论文研究成效明显,我院大学英语07教研室经常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互相交流探讨,并推广该教学模式。经过二年的验证表明,实验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大提高,实验班在大学二年级末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平均为42.8%。有32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院级奖励,有4名同学荣获国家级奖励。同时,很多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做到学以致用。该论文的研究,不仅仅是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而这些能力的提高最终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把研究的优秀成果、点滴体会及经验适时向全院其他学科乃至其他院校推广,共同促进课程改革稳步前进。
本论文研究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既要考虑学生、教师、管理及评价,又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也要结合各因素;大学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也要强调教师的指导性,组织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学习。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采用自主学习策略,也强调教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童长涛.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3]何晓东.国内自主英语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外语界,2004,(4).
[4]朱甫道.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J].外语界,2004,(1).
[5]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6]王雪玲.论《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艺术[J].学术交流,2009,(12).[责任编辑 魏 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