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 竹

  摘要:信息不对称,是引起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约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建立企业信息中心的建议,以针对性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信贷约束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151-02
  
  如果信贷市场是完备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利率等因素决定所需要的贷款额度,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申贷企业的经营和信用状况判断贷款的风险和收益,来决定以什么样的利率水平进行贷款供给,这时,不存在信贷约束。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信贷市场往往不完备,金融机构愿意发放的贷款数量常常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只能在信贷约束条件下进行,对企业发展,尤其是实力弱但资金更紧张的中小企业影响很大。那么,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导致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有无解决办法呢?本文重点探讨上述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现代金融活动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借款人向银行承诺一定的条件取得贷款,并按规定时间归还利息和本金。一笔贷款是否能够顺利发放和收回,关键是在于银行对借款人各方面情况,如经营能力、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水平等相关信息的了解,因此,借、贷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否对称就成为贷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长久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严重,那么,银行为什么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银行 “惜贷”行为的依据是什么?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短、少、频、快、”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资产少、偿债能力弱,使有些中小企业投资或经营失败时产生有意识地逃废银行债务的冲动,从而使其道德风险增大,这进一步降低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因此,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首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潜在风险大
  1.中小企业有着较高的倒闭率或歇业率,企业生存期短。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统计,有将近23.7%的小企业在开业后的两年内倒闭;有将近52.7%的小企业在四年内退出市场。由于资金及管理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大多投入不足,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同时,即使产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管理跟不上,中小型企业也容易陷入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
  2.中小企业个人化或家族制的组织形式和不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严重抑制了其自身的融资能力。个人化或家族式管理,领导者(或实际控制人)的素质、信誉及其个人状况等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力、兴衰成败极为重要,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约束机制较差,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是中小型企业最为显著的风险特征。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一般相对薄弱,财务信息容易出现人为操控,信息失真较严重;对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和银行可能提供不同的财务报表;许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混乱,私人资金和企业资金混为一体,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经营状况,从而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3.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底子薄、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且资信程度较低,抵押担保难。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所用的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可用以抵押的资产更少,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或担保。
  因此,在目前我国征信系统尚不完善,银行要了解申贷企业的真实情况较难的背景下,为规避中小企业贷款的潜在风险,银行谨慎放贷,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约束。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收益小
  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的原因,对银行贷款需求存在“短、频、快、少”的特点。“短”是指资金需求的期限短,“频”是指较资金需求的次数频繁,“快”是指资金需求的时间性很强, “少”是指每次贷款需求的绝对数量少。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企业通过合理安排一定经济实体内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和数量,从而控制经济实体的整体规模而取得节约或经济效益。所以,与大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收益低,手续繁杂,存在贷款成本规模不经济的状况,而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高成本不能用高收益来弥补,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信贷约束现象明显。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低收益,使中小企业在有生存风险的同时,还存在信贷风险,银行无法有效甄别时,就会选择信贷约束。
  二、有效举措
  设立企业信息中心,这是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较好办法。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先天存在不利于融资的因素。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存在比较大的风险,管理不够规范,部分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经营随意性比较大。一些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报表不健全,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信息,这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大。
  从2006年起央行启动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等多种形式,为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发放创造条件。但由于其信息收集基于申请贷款企业提供的资料,且以静态财务数据为主,缺乏企业财务情况变化的动态时效性和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全面性,存在较大局限。
  笔者设想的企业信息中心,是在借鉴我国银监会正大力推广的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了解企业经营、信用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信贷风险的“三表三品”经验①,并结合了银行贷款需要考察的其他内容综合而成的一个比较全面的信息系统。该中心负责收集以下数据,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真实的、高效的、低成本的、可以较大程度地预知和防范风险状况、方便银行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的这样一个信息系统:
  1.反映企业基本生产或者经营状况的电表、水表、报关单表的数据。
  如果工厂的生产是有效率的,并且是发展的,它的电、水、气表会同步增长。而进、出口贸易企业,从海关的报关单表就可以看得出其经营的真实情况。
  2.反映企业收入和信用状况的税、费的按时和合规的缴纳情况,法人和主要股东的个人信用状况,银行贷款累计数、余额及偿还等数据。
  如果一个企业按时、按规定纳税、费,说明这是一个诚信守法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的纳税额稳定或者持续增加,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稳定或者发展良好;而法人和主要股东的人品和个人信用状况将决定企业是否守信;从银行贷款累计数、余额及偿还可以知道该企业的银行信用状况。这使银行对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的监督就可以落到实处。
  3.其他,如企业生存年限、每年盈利、员工人数及工资和企业资产增减、资产负债率、成为银行客户的年限等数据,也能为信贷融资提供可靠依据。
  企业信息中心建立后,可以对提供数据的相关单位适当付费,对申请贷款企业适当收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可以作为企业信息中心维持运行的费用。如果某企业需要贷款,可以授权银行查询信息,银行获得该企业真实、详细的资料后,可以很快根据其条件决定是否放贷,这将有效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甄别成本,减少风险。另外,信息中心还可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授信,一旦这类企业提出借款申请,就可以及时在授信额度内发放贷款。当然,如果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情况,比如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经验:银行与阿里巴巴的网络联保、银行与各种市场、商会、科技园合作发放的互助担保贷款;借鉴印尼金融银行、IPC小企业贷款信贷技术:推出创新的信贷产品和技术等方法,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 马九杰,董琦.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成因与衡量:理论背景及分析框架[J].中国软科学,2004,(3).
  [2] 李璐、李江.信贷约束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4).
  [3] 刘瑞.中小企业信贷配给以及信息共享机制[J].经济学家,2003,(1).
  [4] 李勇.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与信贷配给问题浅析[J].当代经济,2007,(8).
  [5] 谭廷超.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6] 杨再斌,匡霞.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行为的内生制度根源分析[J].财贸研究,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