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红玲,韩志新

  摘要: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寻求现代物流服务业作为支撑。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物流社会化的需求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手,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业;产业联动
  中图分类号:F51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050-02
  
  一、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1.符合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沿袭着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二、三、一”这样的产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时期,以制造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制造业直接相关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发展能够提高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利于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2.是企业经营的需要
  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加剧和竞争的需要,使得制造企业逐渐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企业因资源约束不得不将某些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全部或部分剥离,转而集中精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物流就是重点剥离的对象之一。一方面,企业通过有效剥离,降低在企业物流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依托物流企业的服务,可以将工厂内的原材料库存和成品库存大幅度削减下去,可以延伸采购和销售半径,使企业有财力和精力去发展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另一方面,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协同发展,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有重要作用。
  3.是供应链管理的必然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每一个环节的优劣将直接导致整体的胜负。现代物流业为制造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的全过程提供物流服务,是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依托。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企业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分离、分立物流资源,整合外包物流业务,与专业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企业也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参与到制造企业供应链的方方面面,从前端采购物流、VMI服务、JIT配送到延迟生产增值服务、销售物流服务和逆向物流服务等,帮助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脱离繁杂的基础性仓储和运输管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推动物流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二、两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制造企业自营物流比例较高
  目前来看,唐山市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一直较低,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是主流。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束缚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受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仍然热衷于选择自营物流方式。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所有活动,且仍有诸多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模糊,大多把货物运输或货代等同于现代物流,因此,往往使人认为所谓物流就是简单的仓储、运输,谁都能做,不如自力更生,对于物流外包存在抵触情绪。同时,制造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物流运营队伍和设施,即便企业有心物流改革,其改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资产重组、利益分配、人员安置、税收等问题,制造企业的物流要素缺乏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两业联动的障碍。
  2.两业联动在物流市场上供需不太协调
  在需求正常变动的情况下,产业通过自身的调整适应需求变动,从而在数量和结构上与需求相适应,弱化供需矛盾,这种调整和适应速度越快,说明供需匹配度越高,调整和适应速度慢。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供需不协调的局面,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的最大问题就是供需不畅,缺乏沟通和衔接。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制造企业不放心物流企业的供应服务能力,物流企业不了解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①目前来看,唐山市大型企业的专业性自营物流比如煤炭物流、钢铁物流等发展迅速,而第三方物流尚需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制造业剥离物流活动的需求与第三方物流的供给能力上差异较大。
  3.两业在产业规模与结构上差异明显
  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中心,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自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2008年高达59.4%,其中,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达65%以上,制造业是唐山经济的重要支撑。2008年,唐山市钢铁、能源、建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 279.6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80.3%,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7%。2009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中,唐山市有9家企业入选,大部分集中在钢铁行业。与制造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山市的物流业,虽然最近几年加大了投资力度,建设了一些物流园区,但众多的物流企业基础设施配套性和兼容性差,信息化建设也不健全,大部分是单纯的货运代理、运输或仓储经营者,不仅规模小而且服务比较单一,很少是真正的综合物流企业。除此之外,面向广大工商企业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企业,也存在着散、乱、小的状况。总体来看,唐山市的物流业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为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优势的服务和强劲支持。
  4.行业水平的差异,使双方需求难以对接
  唐山市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但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则相对薄弱。制造业物流业务的时效性要求,急需的增值服务、一体化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全程服务方面,物流企业尚不能完全满足。据相关资料,唐山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以上,是其他发达地区的2倍,这个比例相对较高。庞大的数字,意味着唐山市物流业的营运普遍缺乏效率,意味着物流业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个瓶颈,物流业才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
  三、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思路
  1.进一步完善两业联动的政府平台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投融资政策以及土地、价格、税收政策,研究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加大对一些重要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增强物流业的供给能力。二是鼓励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发展物流园区,吸引物流企业和相关的贸易、制造业企业以及报关、维修、餐饮等配套服务企业进驻,促进从事多式联运、统一配送和中转运输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环渤海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三是要加大物流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现代物流业态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全市物流的大发展。四是政府对物流新技术、装备等领域基础性研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2.推进制造业基地与物流基地协同发展,强化配套服务功能
  结合唐山制造业产业基地的布局,在制造业集聚区积极统筹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为制造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物流,强化为制造业企业配套的物流服务功能。倡导集聚区内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互动、资源共享、资源共建,重点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制造业物流。以社会化的物流服务来降低制造业的成本,以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以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来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3.以专业物流满足制造业差异化需求
  不同的制造企业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企业可根据市场细分的原则,专注于某一方面业务的发展,并做专、做精,成为供应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一环。制造企业也可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实施流程再造、外包等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通过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与制造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组合拳”,可针对唐山市主导产业的不同物流需求一一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解决供需协同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两业的竞争力。
  4.协调供应链,互动发展
  未来的竞争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上博弈,一定要摒弃零和博弈模式,不能单方面向另一方转嫁风险,而要实现联动发展。联动发展的本质应该是“双赢”,只有二者互利共赢,才可能实现联动发展。既要反对供应链上的主导企业实施“霸权”,又要使两业真正融入同一条供应链,二者在物流外包边界、外包合同以及风险等方面从整体计议、从长计议,在满足终端客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成本,共同打造和谐供应链。物流企业要逐渐强化自身的软硬件服务能力,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和供应链运作模式,根据需求改进服务模式,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全程服务方面要有充分的能力,方可和制造业门当户对,才能促进联动发展进一步深化。
  5.信息技术先行,助推两业联动
  信息化是制造业和物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在仓储、运输、配送、分拣等物流活动中的效率和一体化水平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将物流信息化和物流科技攻关列为物流业发展重点,为联动营造一个高效的信息互动环境。另一方面,鼓励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在供应和销售终端的信息系统逐渐接口,有条件的话共同构建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真正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对接。
  6.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联动
  制造业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懂制造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满足这种人才需求,一是靠“引”,从国内外或者现代制造业中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中引进一批优秀物流专业人才;二是靠“共享――两业人才联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互派专业人才去对方学习沟通,一方面物流企业员工通过驻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内供应链流程以及采购与销售流程,为制造企业提供更适合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的员工更加熟悉软件程序及信息技术系统和电子商务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提出需求,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三是靠“培养――产学研联动”, 加强两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既要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工程人才和物流规划咨询人才,也要培养物流一线操作人才,并采取各种方式对两业从业人员进行各种层次的培训,以满足制造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7.先试点,后推广,不一刀切
  两业联动在目前的内外环境下还面临许多困难,不可能一蹴而蹴,需要一个过程。有必要选择几个重点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联动试点,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深入企业,挖掘成功案例,总结联动模式,宣传推广经验,促成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在推广时切不可搞一刀切,各企业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不管是自营,还是部分外包、全部外包、系统接管、合作伙伴、战略联盟等,都要进行科学评估,通盘把握,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与成本,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为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彦庆,常文欣,刘文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对策[J].综合运输,2009,(11).
  [2] 仝新顺,吴宜.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
  [3] 赵松岭,吴限.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09,(1).
  [4] 丁俊发.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08,(5).
  [5] 王晓艳,李道芳.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10).
  [6] 白世贞,安涤心.选择和评价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决策模式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