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承接产业转移与省域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贵民

  摘要:从资本要素视角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增加省域资本存量、改善省域资本增量结构、激发省域内部投资,从而对省域经济具有资本形成效应。承接产业转移的这种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促进了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在产业转移迅速发展的大浪潮中,中国省域为了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步伐,进而促进其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
  关键词:产业转移;资本形成效应;省域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84-03
  
  引言
  承接产业转移,即引进外资。关于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近几年来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献。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承接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进行研究的,很少涉及承接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从现有的少量研究文献看,主要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承接产业转移与中国某一个省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承接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但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本文从资本要素视角,对承接产业转移与省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对以后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有所启示和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一、承接产业转移对省域经济的资本形成效应
  省域经济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引进外资的过程,包括引进国内外资金。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对省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就是要分析外资对省域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加深和国际分工发展,国际资源要素跨越国界在不同国家产业间的流动逐渐增多,中国省域经济中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如表1),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省域产业投资的影响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表1所示)。近年来,中国各省域引进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还不是很高,但这一比重正在逐步增长,说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省域产业资本形成中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外资对省域经济的资本形成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加省域资本存量。根据钱纳里的“双缺口”理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本和外汇瓶颈约束,而引进外资能够弥补东道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和外汇缺口,中国省域经济也不例外。外资的进入不仅可提高省域经济投资水平,引进省域所需资本品,从而一定程度上填补各种资源空挡,而且可以调动和重新配置省域内要素存量,使省域内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省域经济增长率。
  2.改善省域资本增量结构。外资的后续性追加投资,一方面,归因于省域投资环境改善及省域政府对外资投资政策放宽。另一方面,源于外商投资策略的变化。外商在对新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前,往往先进行少量试探性投资,待市场成熟后再进行大规模投资。此外,当外资企业生产过程所需中间产品在当地无法得到充足供给时,就会要求投资地投资伙伴或其他国家投资伙伴辅助投资,即外资的乘数效应。通过外资乘数效应,会使外商对该省域地的投资进一步扩张。
  3.激发省域内部投资。承接产业转移可促成省域储蓄转化为投资,并刺激其他外资进入省域内,从而增加投资。当然,外资动员当地储蓄、增加投资的效应可能会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呈现相反特征。若新增加外资来自于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对当地储蓄的动员是从其他一些生产性用途的国内储蓄中强制性挖出来的,将形成“挤出效应”,从而不利于省域资本存量增加。
  尽管承接产业转移能够促进省域资本形成,但仍应看到,由于外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和产业选择的不同,其资本形成效应也不同。从外资的资金来源结构看,刚开始外资一般利用其内部资金进行投资,但随着投资规模扩大,其会更倾向于外部资金来源。此时,对中国省域经济产业资本的形成会产生正向的资本效应。从产业选择看,若外资进入的是省域经济中处于弱势的产业或幼稚产业,外资进入后具有明显的垄断优势,从而妨碍其他资本进入。此类外资从短期看对省域经济有资本形成效应,但从长期分析,对省域经济资本形成极为不利,且会阻碍省域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但若外资进入的是省域经济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部门,会在省域范围内形成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推动省域产业升级,带动其国内投资增长,对省域经济资本形成、产业成长及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二、产业转移资本形成效应对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承接产业转移对省域经济存在明显的资本形成效应,这种资本形成效应会改变省域经济结构,促进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一)直接促进作用
  从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式看,主要存在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两种模式,增量调整是通过改变增量资本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调整产业结构,存量调整是通过改变存量资本的使用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省域现行产业结构状况是由以往各年度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及投资流量塑造而来,现有投资流向及结构决定着以后年度的产业结构格局。因此,动态产业结构的形成与转换取决于国民经济中每年新增投资持续不断的边际扩张,即产业结构升级的增量调整模式。但在全部产业存量结构中,也存在流动、重组现象,社会资源由原来产业部门不断流向新兴产业部门,也会改变以后各年度的产业结构比例。动态产业结构变迁,不仅取增量调整,而且取决于存量调整。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往往同时并存,且新增投资向某一新兴产业的边际扩张也意味着传统产业部门在总量上相对萎缩。
  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从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两个方面促进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一个省域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资本是决定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省域,要想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需资源数量极其巨大,形成省域经济增长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从而阻碍省域经济增长。而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可弥补缺口,而且可提高省域范围内投资水平,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是产业转移对省域产业结构增量调整的影响。省域产业结构的增量调整带动了省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水平提升必然导致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导致省域消费结构不断呈现多样化和向高级化方向发展。消费结构变化必然使省内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发生变化。当这种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促使产业结构发生质变,使新的主导产业代替旧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之间新的关联方式和比例关系,最终使产业结构步入一个更高的新的发展水平。
  从外资进入方式看,外资既可利用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方式,也可采用企业并购方式。新建方式的外资企业既可增加中国省域内储蓄,又可增加其投资总额,此方式对省域资本存量的增加作用明显,对省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正效应,是明显的增量调整模式。并购方式的外资主要是省域内被并购企业的产权转移,此方式虽然并不会立即改变省域原有企业生产方向和产业结构,但在并购后,由于外资具有垄断优势,往往使得省域被并购企业得以加强,其所在行业也得以壮大和发展,这是并购方式的外资对省域产业结构存量的影响。
  从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分布看,外资进入省域的产业分布不平衡性也会直接改变省域产业结构。由于产业转移受其战略动机、自身垄断优势、省域产业比较利益及省级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等因素约束,外资的产业分布存在非均衡性,承接产业转移较多的产业可能迅速发展,其在产业体系中所占比重会相应扩大;而承接产业转移较少的产业发展就较为缓慢,其在省域产业体系中比重会相对萎缩。

  (二)间接促进作用
  1.通过提升消费结构促进省域产业结构调整。外资进入后,一方面,提高省域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改变其消费结构,间接促进省域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也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带动省域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通过竞争效应促进省域产结构调整。外资的进入使省域经济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省内企业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力。由于外资相对于内资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若省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仍然能够保持一定市场份额,这种竞争效应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省域产业结构优化;若省内企业技术进步比较快,相互竞争过程中外资企业的比较优势可能会弱化,使当地企业市场份额增加,从而有利于相应产业发展(但若在竞争过程中,内资企业销售额下降或破产倒闭,则会对省域内相应产业构成损害,不利于省内相关产业成长)。
  3.通过产业关联促进省域产业结构调整。外资从全世界范围内考虑原材料来源、劳动力资源配置、产品销售及资金运用,大规模推行全球性专业化生产与协作,生产效率比较高,对当地供货商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且将当地供货商与国际上其他供货商的竞争联系在一起,最终会提高引资省域的要素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产生较强的产业关联作用,从而使省域内其相关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促进省域产业结构调整。
  承接产业转移对省域经济存在产业结构效应,但此效应的具体形成需满足:外资企业的资本状况和技术密集程度及省域企业的特征和政府政策是否有利于其资源被纳入外资企业的国际分工体系。若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同,并且外资生产活动的附加值较本地企业低,则外资流入不利于省域产业结构优化。若本地企业的特征及政府政策有助于外资企业把本地生产资源纳入其国际分工体系,就会形成承接产业转移与省域产业升级良性互动循环的格局。
  三、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可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省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其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特别是对于中国中部地区省域,应该进一步加大承接国际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借国家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的政策之“东风”,抓住宏观产业转移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禀赋优势,结合中部省域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性、专题性招商。具体而言:一是立足省情,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制造业较好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国内外的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国内外资金加快中部省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加快国有企业与国外大公司的并购重组,在扩大开放中培育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先进经营理念和形式,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重视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在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下,中部省域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择优选资、择优选技的原则,注重引导资金和技术投向循环经济、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重点领域,把宝贵的资源提供给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企业和项目。三是致力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能力。中部省域承接产业转移应秉承优农业、强工业、快三产的理念,加大三次产业开放力度,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马晶梅,贾红宇.中国省级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112-117.
  [2]刘蕲冈,卢才瑜.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8,(9):23-24.
  [3]江洪.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8):7-8.
  [4]陈耀.产业资本转移新趋势与中部地区承接策略[J].中国发展观察,2009,(6):22-24.
  [5]陈明森.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与利用外资战略调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7.
  [6]郜秀菊.中国省域经济“走出去”战略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