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性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高职院校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灵活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努力提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应该主要依据当地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专业结构的调整,要按照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匹配。
【关键词】专业设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026-02
近年来,宝鸡抢抓“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实现了工业经济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工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2017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3户(2000万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196.35亿元,增长26.4%;实现工业增加值986.04亿元,增长9.7%,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宝鸡已成为全国首批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城市、是关天经济区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开设了51个三年制高职专业,18个五年制大专专业。专业大类涵盖教育与体育、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农林牧渔、文化艺术等11个专业大类,31个专业类。学院现有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行动计划”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5个。
一、专业设置与布局对策建议
在基于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视角下,只有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专业设置机制,才能办好特色优势专业。
按教育部文件精神,高职院校要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要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等。为此学院逐步建立起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预警机制,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专业服务和提升产业作用更加明显,不断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因此学院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几点措施。
(一)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明确指出,专业發展定位必须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
(二)建立和完善专业预警、准入、调整及淘汰机制
学院已经逐步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统筹管理学院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紧密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及专业群。
(三)积极开设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
学院成立专业建设与发展领导机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专业设置及调整工作。围绕区域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学院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并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思路
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背景下,学院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主动融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宝鸡装备制造、汽车、能源化工等支柱、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大数据及软件技术产业、现代创意农业等服务性产业,优化专业结构,淘汰撤销老旧专业,增设契合中、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新业态专业;形成适应、融入、引领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的专业布局。到2020年,建成3~5个围绕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群,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按照“扶优、扶特”的原则,重点加强医护类、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财经类专业,办出优势,办出特色,形成品牌,率先把护理、康复医疗技术、机械制造专业建成国家骨干专业。
三、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一)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品牌、特色专业
积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坚持弘扬特色与整体带动相结合,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相结合,学院为主和社会参与相结合。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计划、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等加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增强总体办学实力,示范和引领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成一批教育观念新、校企融合度高、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高、改革成效显著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特色品牌专业及专业群。
(二)加强新增专业建设
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以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对准职业岗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紧贴企(行)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按照优化配置、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优先发展和产学研结合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品牌专业,带动专业及专业群发展。不断更新理念,采取得力措施,从构建专业体系、改善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强化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促进专业建设提质增效。积极开设与宝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支柱产业领域高度吻合新专业。形成了以医药卫生、教育与体育、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生物与化工等专业大类为主的专业体系。 (三)加强重点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按照“重点扶持,优势发展,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专业建设思路,重点建設了护理、机械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学前教育、针灸推拿、临床医学等8个省级重点专业。继续推进院级重点专业建设力度,辐射带动学院50多个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专业服务产业、产业指引专业,专业耦合行业、行业带动专业”的联动机制,形成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同时,在学院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和“两个一流”建设实施背景下,重点专业群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和学院专业发展实际,在原有8个省级重点专业和5个省级一流专业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建设医护类、财经商贸类、土木建筑类、教育类、机械制造类、自动化技术类、中医药等相关重点专业支撑的7个院级专业群。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学院主动依托服务宝鸡市“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目标,对接宝鸡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形成,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准确,课程改革体系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广泛应用。学院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专业发展定位必须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并通过调整原则,调整机制不断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产教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紧密、培养模式独特、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内容先进的特色专业建成。专业服务和提升产业作用明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按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开设与宝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支柱产业领域高度吻合新专业。建立和完善专业预警、准入、调整及淘汰机制。在现有的《高职专业预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健全预警、新增、调整和淘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指导作用,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要主动体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学院建立了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机制。逐步实现学院专业发展对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
【作者简介】
李炜(1972~),男,陕西省扶风市人,学历:本科,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计算机关课程教学、高校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