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OEM再制造模式下的工程机械企业运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士勇

  摘要:主要在分析再制造对工程机械企业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再制造的相关概念,构建了OEM再制造的企业运营模式,并针对该模式中的三个模块逐一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开展再制造的障碍、解决对策,为工程机械企业开展再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再制造模式;工程机械;运营模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44-02
  
  引言
  
  2008年,工程机械行业年钢材消耗量约1 500万吨,占机械行业钢材消耗量的17.8%,占全国钢材消耗量的2.5%。在钢材消耗逐年增加的同时,工程机械产品社会保有量增多,废旧设备大量闲置,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通过废物利用使其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行业成为当前的新课题,再制造无疑是这个课题的最佳方案。再制造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再制造应用在中国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企业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再制造途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再制造的含义以及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中开展再制造工程的运营模式,以及遇到道障碍和解决对策。
  
  一、再制造的含义
  
  美国罗伯特教授将再制造定义为:将损耗的产品恢复到既能使用又经济即经过拆卸分解、清洗检查、整修加工、重新装配、调整测试的全生产过程 [1]。徐滨士院士将其定义为:以装备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装备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装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2]。综上所述,再制造就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其耐用的工业制成品为原料,利用先进技术进行专业化、批量化修复或技术升级改造,使再制造后的产品在安全质量与技术性能等方面达到或高于原同类新品的标准要求。
  
  二、再制造对企业的重要性
  
  再制造产品所需资源远远低于新产品,据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统计[3]:新制造一台汽车的能耗是再制造的6倍,新制造一台汽车发动机的能耗是再制造的11倍。另据研究表明 [4],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通过再制造活动可以节约400万亿BTU热量,相当于1 600万桶原油及5亿美元的能源成本,节省原材料约1 400万吨。同时,资源与能源的节约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中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有助于在当前强调低碳排放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再制造工程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与能源成本,再制造品的生产通常会比新产品生产节约40%~65%的成本。这种由成本节约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以更低的价格向顾客提供产品,而且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与全新产品的质量没有差别。
  再制造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Coddington通过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到:79%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环境保护主义者,而67%的人认为愿意为消费与环境相容的产品多支付5%~10%的费用的结论。因此,随着世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通过产品的再制造,创建良好的“环保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企业再制造的运营模式
  
  国外企业再制造模式主要是OEM模式,即由整机厂商或原配件供应商直接投资再制造企业,通过自己的物流渠道回收本品牌的废旧车辆进行再制造。销售再制造产品的关键流程主要体现在再制造流程、技术支持以及回收物流。这就要求我们要全方位做好统筹规划与各环节的相互协调。
  此模式将企业的再制造分为再制造流程、回收物流以及技术支持三个板块,并且三方互相协同地支撑企业的再制造工程的顺利开展。
  1.回收物流。物流包括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正向物流是产品的销售物流,即产品由生产商―代理商―客户的流程,但是再制造物流的关键在于逆向物流。废旧原材料的回收是工程机械企业再制造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工程机械企业再制造的关键一点就是如何规划逆向物流的问题。总所周知,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模式是代理制,代理商分布各地,分区经营。所以,如何保证在整个供应链下的所有成员均有动力去维持逆向物流的进行是关键。
  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导者卡特彼勒的回收经验是务必要和用户保持产品的循环替换关系。如果客户需要替换一台机器或者零部件时,第一种方案只需要将其替换物品交到拆卸中心,经由拆卸中心确认是否符合回收标准之后客户只需要交新件的折扣价即可获得全新的机器或者零部件。这种形式使得企业和用户形成了互利的关系,不仅保障客户的利益而且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再制造原材料。第二种方案是将零部件交回代理商,并按相关回收标准给予新配件,最后由代理商统一转交生产商。此种方案使经销商在零配件的销售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同时也方便了用户的零配件更换。以上两种方案均保证了废旧品回收链上三方的利益,使得厂家获得更多的再制造资源,代理商获得更多的销售收益,用户获得了廉价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2.再制造流程。再制造的流程是将回收的废旧产品进行拆卸,并对所有废旧零部件进行初步筛选与处理,将经过筛选后的配件进行清洗与检测,检测阶段是将零部件归为完全无再制造可能的易损件,此类配件没有再制造价值,直接做报废处理;经再制造可恢复的配件,此类配件进入下一道再制造工序;只需清洗便可使用的配件,此类配件进入装配工序。接下来的再制造加工阶段是利用再制造技术对第二类配件进行修复与加工,并对配件进行适当技术升级,使之成为与全新配件具有相同寿命和实用价值的再制造配件,并对再制造配件进行检测,合格的再制造零件进入装配工序,不合格零件作报废处理。最后在装配阶段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再制造零件组装成再制造产品,其生产过程与新产品制造过程是完全一样。装配好的再制造产品经过测试、检验,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的水平。最后,将装配完成之后的整机进行性能检测,测试标准均按新品要求,测试通过的再制造产品便可以进入市场。
  3.再制造技术应用。进行再制造的主要技术是表面工程技术、粘接技术、零部件成形技术以及零部件再加工技术。目前,在国内以上四种技术在航天、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新产品的开发与高新技术的研发。当然企业在再制造过程中还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再制造过程施行网络化、集成化管理;利用清洗技术将再制造原件进行除油、除斑、除氧化层;利用检测技术对废旧产品的可再制造性做出判断等。但是国内这些成熟且可以应用于再制造的技术的却少有企业应用在再制造上。国内企业再制造意识的淡薄无疑阻碍了再制造在中国的发展。
  4.其他再制造运营模式。除了以上介绍的原产品制造商模式,还有独立再制造商模式、为OEM服务的承包性再制造商模式和联合再制造商模式。独立再制造商模式是不用经过OEM授权便可以对任何品牌的产品进行再制造,可以保留原厂标,也可以有自己的再制造商标,与生产厂家和或设备供应商无任何关系。为OEM服务的承包再制造模式商是再制造企业由OEM以外的企业进行投资,与OEM企业之间属于合同关系,再制造企业和OEM签订规范的供货合同,再制造企业可以同时供货给多个OEM企业,而OEM企业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再制造企业进行授权。联合再制造商模式是OEM授权承包再制造商,而承包再制造商通过自身进行再制造生产、向独立再制造采购再制造产品的形式来进行生产的模式。

  
  四、企业开展再制造的障碍与对策
  
  1.障碍。目前,造成中国大部分工程机械企业没有开展再制造工程的原因不是没有绿色生产的理念,而是因为国内工程机械的消费文化。在中国工程机械的客户群中,“一次性”消费观念占据主流地位。由于工程机械产品属于生产投资,以及产品多用于施工条件复杂的工程项目环境,所以通常遵循“人停机不停”的原则在使用工程机械产品,导致机器超负荷运转直至报废。这种观念使得国内废旧工程机械产品的可利用度远远小于发达国家。
  企业开展再制造的初期技术投资、运行费用以及人力资源培训花费较大,而且企业管理体制缺少环境责任制,组织结构未设专职的再制造职能部门,企业运行机制还是单一的管理经济体系。最终导致再制造产业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缓慢。
   2.对策。政府通过在加强引导企业进行再制造的同时,还要建立再制造的质量标准体系,严格监管再制造产品的市场流通;并逐步推进再制造试点工作,进而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深入发展;加大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建立和实施鼓励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
  企业在再制造运营模式的选择上不仅局限于传统的OEM再制造商模式,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考虑另外三种再制造模式。在引导消费者习惯上,企业不仅要引导市场和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同,还要给予消费者和经销商实惠且利润丰厚的再制造产品,鼓励消费,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在再制造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企业内部应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再制造任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目标;企业间更要互相合作,共同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以往的线性管理向循环管理过渡,正如徐滨士院士所言,中国再制造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大型企业的支持,更需要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
  
  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不仅可以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与实惠。在全球能源紧张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工程机械企业大力发展再制造无疑对于改变目前无序的竞争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希望广大新闻媒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地向客户宣传再制造产品的信息,渗透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会振兴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obert Lund T.Remanufacturing:The Expe-rience of the USA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ingCountries.New York: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s,ISSN 0253-7494 No.31,1984.
  [2]徐滨士.装备绿色再制造工程及其发展前景[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徐滨士.再制造与循环经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R.Giuntini,K.Gaudette.Remanufacturing:The next great opportunity for boosting US productivity[J].Business Horizons,2003,(6):4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