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河北省产业园区提高竞争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玉梅 李毅超 张学礼 杨 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园区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区域,河北省产业园区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园区竞争力的提高,因而河北省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加强研究,多管齐下,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提高产业园区的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河北省;产业园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49-0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河北省产业园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等诸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新形势下产业园区的发展与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不完全适应。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产业园区特色,增强产业园区竞争力。
一、河北省产业园区提高竞争力日益重要和紧迫
河北的产业园区,到现在为止,可以大体分为三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现在共有83个,其中有国家级园区6个。河北省产业园区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基础和投资条件较好的“两环”(内环北京和天津、外环渤海湾)和“两沿”(沿主要铁路、公路)地带,成为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化工、新兴材料、食品等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开发区投资置业。
近年来产业园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加大,已成为项目汇集的隆起高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壮大,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形成。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也逐步增强,竞争力也有所提高。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产业园区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一)影响河北省产业园区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第一,用地紧张状况影响开发区持续发展势头。石家庄高新区、唐山高新区等可利用土地明显不足。用地指标不足影响开发区引进项目落地。
第二,开发区建设资金紧缺,基础设施投入普遍不足。全省除少数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达到亿元人民币/平方公里,多数开发区投入还在6000万元以下,与国家开发区平均水平4.46亿元/平方公里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过少。
第三,各园区对项目的竞争比较激烈。各园区规划定位分析,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和规模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趋同、重复。成熟型园区和成长型园区由于产业发展需求,在项目的选择上时有碰撞,而起步型园区更是对项目的需求如饥似渴,园区间的竞争不可避免。虽然这种竞争逐步进入理性状态,但实力、地位、竞争力等方面的不均衡,特别是给予更快更好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强烈渴求,使园区间在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的竞争上,难免出现非理性甚至极端现象,客观上形成互相消耗甚至自相残杀。从过来的实践看,几个园区列统一个意向项目,甚至争相审批一个项目的情况不止一次出现。这类竞争所造成的资源内耗、效能损失,必然对全省的整体利益和园区的单体竞争优势造成损害。
(二)河北省产业园区竞争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现全国各地园区在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的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已基本趋同,投资者选择的可替代性增强,突出特色成为加快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河北省产业园区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第一,产业关联性较差。产业关联性是减少企业间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必要条件。
第二,产业链配套能力弱,产业链不完善。现产业园区的龙头企业,为之生产配套产品和零部件的中小企业不多,零配件基本依靠区外采购,造成企业的根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
第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园区大部分企业技术含量、装备水平不高,多数企业缺乏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第四,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技术模仿多于技术创新。缺乏自身产品优势,附加值不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第五,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园区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档次较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直接造成其融资困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六,产品品牌效应缺乏。由于产品和企业自身原因,园区内品牌效应不突出。
二、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竞争力的关联性分析
要提高河北省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园区内各企业必须获得重要的协同作用和技术产品的交叉繁殖,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能够促进河北省产业园区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1.产业集群有利于改善园区要素条件――竞争力的基础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的数量、品质、专业化程度、使用效率是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产业集群带来聚集经济效应,这种聚集效应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有利于园区生产要素条件的改善:第一,基础设施和辅助行业专门服务的共享,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服务的单位成本,增加了基础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第二,产业集群中的每个企业深深根植于园区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网络的信任机制增加了企业的社会资本,使融资渠道多样化,改善了园区的融资状况;第三,企业集群带来的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加快了技术在园区的扩散,提高了人力资本的质量。
2.产业集群有利于培育园区主导产业――竞争力的载体
波特认为,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上游供给产业及其他相关支持性产业,是影响主导产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产业集群由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所组成,这些单元同处于一条产业链上,形成横向或纵向的专业化分工格局,彼此具有很强的共性和互补性,这些都为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3.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园区创新体系――竞争力的根源
产业集群根植于区域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充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缘、情缘、地缘关系及强化与政府、社区组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行为主体的关系,可以形成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使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我们将园区各行为主体之间在长期正式与非正式交流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系统,称为园区创新网络。在园区创新网络中,各行为主体的信任和交流不仅激发了创新的思想火花,而且,各主体的互动产生的合力使创新更容易成为现实,从而增强了园区的竞争优势。
(二)产业园区发展利于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发挥的第一条件是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性。产业园区是政府划出一块区域,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量企业进驻和发展,使产业园区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远远高于非产业园区,这为形成产业集群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准备了条件。其次,要使包括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扩张优势等方面内容在内的产业集群效应得以有效发挥,除了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外,还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例如,形成产业配套,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技术联系;企业间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交流手段和途径众多,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环境,创新的“产业空气”浓厚;形成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和理念,从而构建区域文化。而产业园区恰恰有利于这些条件的形成,产业园区为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是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
(三)产业集群对提高产业园区竞争力的效应分析
产业园区发展有利于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产业园区的竞争力。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效应主要有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
第一,规模效应。产业园区具有形成产业集群的优越条件,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实现规模经济,各企业不需要大规模的并购,同行业或者关联产业的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内,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共享和专业化生产来达到规模效应。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要的额外基础投资,并利用地理位置的接近而节省相互间的物质和信息流的传递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产业园区的企业还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彼此有效合作,从而形成外部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降低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在产业集群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起,使园区内部实现了规模生产。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使专业化强的企业生存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两者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产业园区产业聚集的规模效应还体现在:围绕着园区的主产业,一些相关联的配套产业也会聚集到园区内,为主产业提供原材料、机器设备和其他服务,对这些企业而言,园区内集聚了大量的企业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需求市场,进入园区除了可以获得他们更多的订单外,还可以节约其运输成本和营销成本,从而可以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第二,溢出效应。产业园区的产业聚集功能可以为企业带来正的溢出效应,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产业园区的建立,使企业向其集聚,同时共享信息、知识、技术等资源,而这些资源一般是园区内的和公共信息,而企业的私有信息也会被动的、无意识的、非自愿的向外扩散。园区的溢出效应有:一是竞争效应,园区内同行业的生产企业、供应商、顾客、支持性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彼此间既竞争又模仿。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他们可能共有一个供应商或顾客,这就增加了经营的透明度,使集群的知识传播的速度达到更快。二是流动效应,园区内的大型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会聘请和培训很多关联、科研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而园区内的劳动力在企业间的自由流动,企业内部劳动的流动比率提高,也会促进信息、知识、技术的扩散和传播,形成知识的外溢,降低劳动力培训陈本。三是连锁效应,所谓连锁效应是指单个经济个体的外部行为不但影响到整个行业,而且会波及到其他行业。由于园区内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对原材料、及其、设备和其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迫使园区内与主产业相关联的配套产业不断采取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主产业的发展需要。这种连锁反应无形中推动了配套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河北省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园区竞争力的对策
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对于河北省来说,可以从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入手,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河北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竞争力提高。
(一)因地制宜地探索合适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的发展而应根据区域内已经具有的产业集聚基础或者可能形成的产业集群来加以引导和扶持,以提高园区的竞争力。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发展特色产业园区;依托现有或具有形成可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产业园区;集聚适应性技术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园区等。
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根植性”或“嵌入性”是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不仅当地的特色物质资源应该成为集群发展的基础,而且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也应该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资源体系中去。依靠整合本地资源,具有强烈“根植性”的园区特色产业具有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是实现园区之间错位发展的关键。
(二)加强宏观性、政策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的研究。在产业定位上,立足于京津两大中心城市实现宏观错位、微观衔接、融为一体、自成特色、立足实现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城乡共进,科学谋划各园区的主打产业、主打产品、主打品牌,培植产业产品的市场自我生长能力和自主竞争优势;在空间布局上,针对河北省的地形特征,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适度延伸、因势调整。
加强对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研究。对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国家永远都鼓励。据有关部门分析,凡列入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对重点产业带动力强和项目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近期省政府在用地问题上可能出现松动。因而各园区在发展中,必须要吃透用好、用足国家产业政策,在紧缩中找空间,在控制中找到出格。
国家重大战略调整的后续效应研究。环渤海区域的重点开发,北京、天津在全国功能定位的调整,乃至北京、天津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都将在不同程度上、不同角度对环渤海区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后续效应将直接作用于周边地区、直接作用于产业、直接影响和左右项目的流向,尤其是对河北省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将更加显现。
(三)加强对园区的分类扶持、分类指导
关键是提高扶持和指导的针对性和集中度,努力做到雪中送炭、一针见血。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针对不同类型、大项目摆放、专业人才配备的方面实行适度倾斜政策促使迅速实现上档升级,成为旗舰;对成长型和起步型园区可实行市领导包园区、职能部门不定期现场办公、域外招商专业人才聘用资金扶持等灵活政策。特别是对于起步型园区,在国家没有禁止的方面,要允许大胆创新,允许放开手脚,允许适当变通,促使快速成长壮大。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做法,要鼓励园区搞试点、出新招。
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几年来,河北省园区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环保、土地、通讯、交通、电力等部门及商务局、发改委的业务指导和主动服务。下部发展中,各园区要进一步加强与业务和职能部门的主动联系,主动争取业务指导,切实把相关部门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政策优势用足用好,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在政策上碰钉子。本质的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业务和职能部门为我所用,为园区发展所用。
三是加强分类督导。核心是根据园区的不同情况,确定有针对性的督导、考核标准,明确工作导向。
四是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推动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是政府对园区产业集群的培育也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正确界定和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育园区产业集群中的作用。第一,制定集群发展规划。第二,优化政府相关服务。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创业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机构。第三,加强区内正式和非正式交流。要引导区内企事业单位成立各种行业协会,要经常性地举行各种信息通报会、研讨会、文体活动等,要创办面向区内社会的综合性网站、出版物等信息传媒,完善沟通交流渠道。第四,强化质量监督,树立区域品牌。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引导特色工业园内的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制定地区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并监督执行,以树立和维护区域品牌形象。此外还应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竞争秩序等。
(四)建立园区产业网络
产业网络是指,一群独立又彼此依赖的企业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一种长期“协同”、“关联”和“合作”关系(专业分工、资源共享、技术交流、财物流通等)。产业网络包括垂直网络和水平网络。垂直网络是以价值链为基础形成的上下游一体化网络生产体系。水平网络是差异不大的同业或类似行业之间,以共享资源为纽带形成的竞争-互补的网络生产体系。
地方产业网络是产业集群集体效率的根源。建立园区产业网络必须调整产业布局。对园区的产业布局要努力以分工协作、形成产业网络来安排项目。园区新引进项目要能够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缺陷。对于园区已有的产业要重视相关产业网络的建立,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可以对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还要积极地为已经入园的跨国企业提供产品配套和相关服务,增强这些企业的当地根植性。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天津社会科学,2005,(5):15-23.
[3] 张素蓉.发展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竞争力[J].经济视角,2007,(10):53-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