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根强 孙丽君

  摘要:金融危机和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援助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教育问题。因此,必须构建有效的就业心理援助机制,化解就业的心理问题,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关键词:金融危机;心理压力;就业工作;心理援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40-02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这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同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少数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1]。因此,目前探讨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已成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构建就业心理援助机制的重要意义
  
  1.为大学生就业正确导航。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全面地自我评价。大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劣势,发扬优势,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和就业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与其具体的择业行为之间,总的来说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毕业生的各种具体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驱动,而掩盖了职业的深层价值。另外,能够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具备的条件与就业因素恰当地联系起来,加以合理的组合,做出合理的选择,形成切实可行的就业需要。
  2.全面解决就业心理问题。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大学生对就业产生较大心理压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与困惑。高校对毕业生加强就业心理援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要主动找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倾诉或参与心理咨询,把自己的压力通过合理的途径宣泄出来,这也是就业关键时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就业心理援助机制的策略
  
  1.构建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就业服务体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工作的主体。构建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学校要根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体的,利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技巧,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消除在就业中可能出现或是已经出现的心理障碍,而形成的一系列就业心理辅导体系 [2] 。它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而且应面对所有学生。在就业心理辅导教育方面,包括在一二年级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在三四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就业政策和求职而试技巧为主),以及不定期进行的团体择业心理训练与个别择业心理辅导。对于毕业生而言,开展团体择业心理训练与个别择业心理辅导,指导他们缓解面试焦虑及抑郁心理,强化自信训练,克服自卑心理,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消除浮躁波动情绪,构建良好心境。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可以使大学生丰富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加快人格成熟,将会起非常积极的作用。
  2.构建社会就业援助体系。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包括政府、用人单位、家庭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应给予积极的引导援助和必要的人文关怀,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构建社会援助体系,政府应尽快完善就业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行和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要加强就业市场监管,使人才资源配置真正体现出市场调节机制的效应,从而遏制就业竞争中的不正之风。应制定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就业政策,特别要注重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侵害时能有法可依,维护就业者的正当权益。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在人员选聘上,必须坚持信息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抛开地方保护主义,淡化地域因素,消除性别、年龄、生理等歧视,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竞争平台。
  3.构建家庭支持助力机制。大学生就业与家庭的期望和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的价值观、择业观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家庭支持助力机制,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因此,应该把与家庭的联系,作为学校心理辅导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毕业生的择业中,学校应主动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转达、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政策、法规、形势等,要求家庭结合学校的就业资料,开展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疏导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就业观同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应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共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渡过求职择业阶段。
  4.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机制。朋辈辅导、互助成长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3]。朋辈心理辅导是学校就业心理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构建朋辈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应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配合。一般可以建立“学校―学院―班级”的三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学校一级成立心理协会,在学院一级可以设立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在班级上可以增设心理委员,同时也可在新生班中安排高年级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对新生进行辅导。另外,高校开始尝试在学生中大规模培训心理助教,通常从每个寝室挑选一名学生参加,使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渗透进每个寝室。除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外,老师要求心理助教们自己设计心理课程,为同学们讲授;编写心理励志小故事,汇编成册后分发给同学;围绕某个现象或问题,对同学进行心理访谈,或开展心理调查,做课题研究。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就是推动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应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方式力法,构建完善的就业心理援助机制,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的构建,是以学校援助为主体,社会援助为系统支持,家庭援助为辅助推力,朋辈援助为补充,四者形成互相配合、互相支撑、形成合力的一个“四位一体”的工作系统。大学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深入、个性、有效的就业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就业机会,开发自身潜能,展现自身优势,同时帮助大学生有效疏导就业心理问题,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宋长春.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J].中国青年研究,2005,(8).
  [2] 徐大真,徐光兴.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7,(4) .
  [3] 朱敏.为大学生心理高压人群点一盏心灯――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调适办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