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马尔科夫链预测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新翠,白宪生

  摘要: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国内外理论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山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模型,希望可以寻找山西省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以借鉴的模式。然后,对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马尔可夫链;转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099-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GDP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GDP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山西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差,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弱,全省粮食生产年际间波动较大,目前全省有35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317万贫困人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影响了山西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当前山西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些目标对于当前山西的实际情况而言,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期以来,山西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立足现实,寻找适合山西省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调查山西省晋南地区部分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山西省剩余劳动力2009年外出务工从事产业和外出务工从事地域做出了预测。对寻找适合山西省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解决山西省三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参考价值。
  
  一、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主要以农业为主。2005―2007年,山西省农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约为65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 %。虽然山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农业为主,但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并呈持续减少状态。
  山西省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大约占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75%。山西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是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群,他们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农村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明显能够较好地实现转移。2005―2007年,农村低文化素质人员逐年下降,高素质人才逐年增长。山西省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到2008年底,山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劳动力所占比重达90%,其中77.1%在40岁以下。在转移的劳动力中75.3%是男性劳动力。
  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内和市内,只有接近1/3的外出务工人员会选择离家较远的省外,从全国劳动力转移平均情况看,山西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局限性比较大。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与全国相比,山西省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国家平均数,这与山西省是工业省份密切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采矿业、制造业为主。其次为批零贸易业、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再次是建筑业。
  
  三、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趋势预测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
  文章数据来自2009年春节期间对山西省晋南地区抽样调查问卷,样本采集长治、临汾、运城、晋城四个地级市的农村地区,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其中涉及农村流动劳动力的问卷163份,问卷有效率为81.5%。问卷对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支出等,根据本文需要,详细调查了外出务工人员2007年和2008年外出打工从事的主要行业,2009年和2010年计划外出打工从事的行业,2007年和2008年打工的地域,2009年和2010年计划打工的地域。为下文的模型建立提供了数据基础。
  (二)马尔科夫链模型介绍
  马尔科夫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个运行系统的状态和状态的转移。应用马尔科夫方法计算分析的目的,就是根据某些变量的现在状态及其变化趋向,来预测它在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可能出现的状态,从而提供某种决策的依据。它的基本方法是用转移概率矩阵进行预测和决策[1]。
  (三)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趋势预测实证分析
  1.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流动趋势预测分析。按农民工产业流动的方向, 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类别。第一产业包括蔬菜种植、瓜果种植、粮食物种植以及其他农业类,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工业技术等,第三产业包括美容美发、家政服务、酒店服务业、烹饪技术、伤病护理、商业经营销售等[2]。通过对晋南地区农民工流动情况的调查,我获得了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产业流动的一般倾向(见表1)。
  我们可由表1 中数据得到农村劳动力产业流动的转移矩阵:
  ()(式1)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0.04×0.07+0.66×0.06+0.30×0=0.0424
  0.04×0.82+0.66×0.91+0.30×0.03=0.7054
  0.04×0.11+0.66×0.03+0.30×0.76=0.2522
  解得:(0.04240.70540.2522)
  这个分布表明,经过一段时期后, 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的概率将会趋于稳定,各产业所占比例将分别为4.24%、70.54%、25.22%。
  2.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域流动趋势预测分析。按农民工地域流动的方向,可以大致分为流向村外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四种类型。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地域流动的一般倾向(见表2)。
  我们可由表2 中数据得到,农村劳动力地域流动的转移矩阵:
  ()(式2)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0.20×0.49+0.24×0.06+0.30×0.05+0.26×0.03=0.1352
  0.20×0.27+0.24×0.61+0.30×0.03+0.26×0.10=0.2354
  0.20×0.20+0.24×0.10+0.30×0.85+0.26×0.03=0.3268
  0.20×0.04+0.24×0.23+0.30×0.07+0.26×0.84=0.3026
  解得:(0.13520.23540.32680.3026)
  这个分布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向村外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流动的概率将会趋于稳定,概率分别为13.52%、23.54%、32.68%、30.26%。根据我们预测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动方向仍以省内工业发达城市和省外为主。
  
  小结
  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所占比例将分别为4.24%、70.54%、25.22%。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向村外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流动的概率将会趋于稳定,概率分别为13.52%、23.54%、32.68%、30.26%。通过建立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上符合山西省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因为调查的片面性和数据的准确性,预测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但预测结果对政府制定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素玲,刘俊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分析[J].经济观察,2006,(6):78-81.
  [2]邓大孙,孟颖颖.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趋势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8,(15):94-96.
  
  Forecast on a Tendency of Surphus Rural Labor Force Shift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Markov-chain
  TIAN Xin-cui, BAI Xian-she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iyuan 030024,China)
  Abstract:By reviewing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oretical literatures on rural labor Force Shift, it establishes a model of labor force shifting trend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rkov chain. Furthermore,it conclud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urplus labor shifting in Shanxi province.
  Key words: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markov- chain;shif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