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欠发达地区城市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单 希 刘友兆

  摘要: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确定集约利用的阻碍因素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以淮安市清河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障碍度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观层次的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清河区的各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病理诊断,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强化城市的立体发展理念;(2)建立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3)激励投资意愿。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集约利用;障碍度;城市功能区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92-03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短缺与城市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相关研究仍显不够。因而本研究以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的淮安市清河区为例,从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和工业功能区三个方面建立中观层次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衡量与诊断,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研究区域概况
  
  淮安市清河区是以商贸、金融、文化为主的淮安市中心城区,东与楚州区接壤,西与清浦区、淮阴区交会,南与清浦区毗连,北隔古黄河与淮阴区相望,总面积3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近年来,清河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08年该区实现生产总值4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一产增加值0.05亿元,与上年持平;二产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23.1%;三产增加值29.26亿元,增长29.6%。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0.1∶30.9∶69转变为0.1∶29.8∶70.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评价指标范围和层次看,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1],一般而言,宏观的评价对象是一个地区,中观是功能区,微观是地块。本研究采用中观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工业、商业、居住三个功能区的集约度为准则层,分别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三方面的指标,居住功能区指标层包括:容积率、人口密度、单位土地空置率、绿化率、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基础设施完备度、生活服务设施完备度、平均住宅成交价、地价实现水平;商业功能区指标层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基础设施完备度、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单位土地营业额、地均吸纳劳动力、地价实现水平、地均利税、地均吸纳劳动力、地价实现水平;工业功能区指标层包括:容积率、空闲率、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基础设施完备度、地均工业产值、地均利税、地均吸纳劳动力、地价实现水平。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标准化
  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约束下各指标间的重要性相对关系的数量化表示,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本研究主要采用AHP法,其“分解―判断―综合”特征使人们对复杂问题判断、决策的过程得以系统化、数量化。在构建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获得各个指标的总权重ω,经一致性检验,CR值均<0.1,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为了便于不同指标之间的比较,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正相关指标标准化采用最大值标准化的方法(1),对于大于指标标准值的因素因子,指标分值均取100分;负相关指标标准化采用最小值标准化的方法(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标准值,指标值小于标准值的该项分值记为100,对于标准值为0的负相关指标类型,其指标标准化采用式3;双向相关指标,采用差值标准化的方法(4),对于计算结果为负数的因素因子,指标分值取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0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