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庆
摘要:随着中国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会计教学领域的一些旧观念、旧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会计教育如果不能正视现实问题,不深化现实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掌握现代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才。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阐明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育薄弱的环节,并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41-02
一、高职院校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从会计人才市场供求看,一方面,企事业单位会计人才需求旺盛,但又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每年输出大量的会计人才,面临很大就业压力。会计人才市场供求脱节,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高校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对路。从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看,多数单位在实际招聘时最看重是日常会计操作和会计实践工作经验,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高校毕业生往往是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时间长,不能马上胜任工作。究其原因,学生在校接受的实战训练太少,接触的企业实际业务、实际案例太少。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学生校外实习受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单位机密的安全性考虑、会计实习的阶段性、时间性等因素的影响,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实习效果总体上不好,毕业实习基本上流于形式。在这种客观情况下,加强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就越发显出其重要作用。加强校内会计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教学,仿照企事业单位实际的业务来操作,将理论与实际会计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巩固理论知识,又锻炼提高学生的实战实用能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弥补学生校外实习不足的欠缺。
二、目前高职教育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学观念滞后。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的主要竞争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教育,这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尽管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或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这是远远不够的。
2.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实训业务缺少真实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采用会计模拟实验的方式,由于会计模拟实验采用的资料大部分是由教师编写的,即使有些资料来源于实际,也必定经过了筛选,所以,会计模拟实验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给出的资料都是一个模式绘制出的,缺少不同企事业单位会计内容的差异性分析,不能做到触类旁通,往往使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会计实践教学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实验项目缺乏整体性。由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更注重单一目标的通才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大多采用产品制造型企业的实验项目,对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实验项目很少涉及。多数会计实验教学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入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非常少。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课程之间、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之间联系过少,使得单个会计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对会计综合运用技能较差。
4.会计实践教学普遍内容简单、教学要求低。在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只是一个企业某年某月的经济业务,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学生缺少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财务分析、纳税筹划等能力,造成会计应用能力的欠缺。
5.会计实践教学中,指导实习的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会计是一个发展变化快的学科,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修改和添加,使得教师的实践经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会计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备较高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他们从学校毕业后没有亲身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遇到理论课中未涉及的一些现实的具体问题就很难把握,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更不用说熟练运用操作技能解决处理问题了。会计专业教师有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
三、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具有高职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能力要求而言,未来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演讲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于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
2.采取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并行的做法,做到二者有机结合。在高职会计教学环节中,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试验基本上是各行其是,二者的相互印证和有机关联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在很多高校中电算化实验相对独立,形成与手工模拟实验相脱节的情况,缺乏总体的统筹和协作规划。由于手工实验方式比较烦琐,工作量相对较大等原因,在高校教学安排中受到一定冷落。实际上,手工重在过程,而电算化重在结果,手工的过程更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于高校电算化实验通常采用商品化软件,电算化模拟实验通常只是把握好会计凭证的录入就可实现,含技术含量的会计专业知识大都成了暗箱操作的东西。通过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结合,就可以把账套设置、凭证处理、账簿登记到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和电脑同时进行操作,通过并行可以相互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电脑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会计实践性教材的建设力度。为弥补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不足,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应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实地调研,搜集资料,会计教材的内容除工业企业外,也应涉及其他行业的会计业务,使学生能全面接触、了解多行业的会计实验内容,增加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覆盖面,适当提高会计实验的难度。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适应各行业、多层次的需求。
4.改革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要保证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围绕理论到实践这条主线编制教学计划,落实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目的、内容活动方式、场所条件、具体要求等,逐段达标,循序渐进。在课程覆盖的范围上,要体现能力培养渠道的多元性。改变目前在能力培养上重视课内、忽视课外、或者课内外衔接不紧的倾向,从课程覆盖范围上形成全方位能力培养的格局。在课程内容的要求上,要突出能力培养标准的高难度性。实践课程的内容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关键因素,继续开展学生会计实习工作,将实习工作的计划安排、内容制定、管理方式、总结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另外,专业教研室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协调,而且在课程安排上坚持高标准、高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课程的保障上,要强调能力培养的先进性。实践课程教学必须以规范化、系列化的高水平作保障。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实践课有切实的硬件保障。
5.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加快培养一支即有会计理论又懂会计实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解决会计教学与实践相脱离问题的瓶颈。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从政策上加以鼓励。如学校可建立双师与非双师两种不同的课时津贴制度。二是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要制度化。学校要定期将会计专业教师选派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等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和今后改革发展的趋势,并顶岗上班让教师在财务会计综合职业岗位上得到系统训练,同时,从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师资培训,又让他们担任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这样可使学生见到真实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产学研结合,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加强对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探讨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开发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以真正缩短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距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0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