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省家庭能源消费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明霞

  摘要:能源短缺问题一直是困扰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为建设“绿色浙江”,营造良好的人居生存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我们从能源需求总量、能源使用结构、居民节能意识三个方面对浙江省家庭能源消费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要树立科学消费观、建立科学消费模式,具体措施包括政府对居民实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综合运用经济调节机制等。
  关键词:浙江省家庭;能源;消费;科学消费观;科学消费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33-02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能源紧张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能源问题更是凸显。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突飞猛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能源消费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浙江省是一个缺电少煤的省份,能源短缺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煤荒”、“电荒”等问题常年困扰着我省人民。为建设“绿色浙江”,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生存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我们有必要对家庭这个基本经济单位的能源消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浙江省家庭能源消费概况
  
  1.浙江省家庭能源需求总量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浙江省各种家用电器、汽车等需要消耗能源的东西大量增加,基本上是逐年递增。以杭州为例,到2007年年末,杭州市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5.44辆、空调器191.3台、移动电话187.2部、家用计算机82.1台、微波炉66.5台、热水器94.91台、助动车35.96辆,2006年年末分别是汽车14台、空调器183.83台、移动电话176.83部、家用计算机74.5台、微波炉68.17台、热水器91.5台、助动车33.33辆。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74.36台、电冰箱88.18台、空调器83.27台、热水器67.73台、微波炉16.82台、移动电话167.45部、家用计算机26.36台,而2006年年末洗衣机是72台、电冰箱83台、空调器70台[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些能耗产品在数量上呈绝对增长之势,对能源的需求总量自然也会随之不断增长。
  2.浙江省家庭能源使用结构。浙江省一次能源以外省输入为主,煤炭消费量占总能源的70%,然而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作燃料烧掉非常可惜。同时,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及生态平衡,环保问题已成为制约浙江省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总体上浙江省能源消费水平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在能源消费上还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2]。
  在家庭能源消费上,目前城镇居民以电力消费为主,其次是液化石油气,再次是管道煤气,煤等占少量比例。农村居民主要使用电能、液化气、柴或秸秆等来烧饭、洗澡和取暖,天然气和太阳能等节能产品在农村中的使用还不是十分的普及。电力能源由于其方便、清洁,价格又相对低廉,所以一般家庭都乐于使用这种能源。但中国的电力发电目前主要依靠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会带来环境污染;这也是从表面上看家庭中煤炭消费虽很少,但总体能源消费中煤炭却占绝大比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节能提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目前浙江省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和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如对太阳能的利用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阶段,而且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很多家庭的热水器还是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浙江省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400~2 200小时,辐射量在419/502x104kJ/cm2・a,相当于140~17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其太阳能资源属全国四类地区,秋冬季太阳能资源比较大。可见,浙江太阳能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但这种无污染的天然能源大多数白白地浪费了。如在2008年夏天笔者组织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回收763份,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湖州、绍兴等地),调查结果显示,湖州地区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所占比例最高,达71%,而中心城市杭州只占31%,宁波只有28%,可见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还不够普及。
  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户的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源种类的选择影响较大,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户的收入越高,对能源的舒适性、便利性、卫生性、节能性的要求越高,农户的收入越低,对能源的经济性则考虑得越多。煤炭、电力等商品能源由于价格便宜、能量密度大、使用方便,快速进入了农村居民家庭。木炭、竹炭的使用在山区也比较普遍,无成本、又便利的户用沼气目前使用还不够普遍,非常适合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推广。
  3.浙江人家庭节能意识调查。根据调查,杭州市有六成以上的市民关注家庭每月所用水、电、煤气费的情况,大多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注意控制空调温度;有七成的市民认为,在水、电、煤气方面还有节约的潜力,从而可以减少家庭的开支。湖州市区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支出增加迅速,但多数居民家庭缺乏节能常识,其中32%的家庭没有采取任何节能措施,造成了浪费。仅有16%的居民很关注节能。
  调查发现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文化程度和节能意识高低有正相关性,高知识人群对于节能问题觉悟性明显高于低知识人群,另外高收入者购买节能产品的可能性也明显高于低收入者。
  浙江是经济大省、能源资源小省,能源资源供需外向依存度居高不下。所以,富裕的浙江人也应该有能源忧患意识,以节约为本,用科学消费观来指导自己的消费。
  
  二、树立科学消费观,建立科学消费模式
  
  科学消费观是指要用消费的本来面目认识消费,指导消费,减少无效消费、负效消费和各种非理性消费,减少消费环节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健康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需要。科学消费观要求我们的消费是绿色的和可持续的,又要求这种消费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精神发展的需要。
  科学消费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动员全社会,通过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政策调控才能实现。除了利用市场手段对能源的供需进行调节之外,政府也必须要有所作为,引导人民树立合理、健康、积极、文明和理性的科学消费观并形成科学的消费模式。根据这一目标和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政府应着力于下面几方面:
  1.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首先,要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消费思想,加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正面引导。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文明、健康、新型的消费观念,加强环保知识教育,传授普及绿色产品的消费知识和技巧,改变不健康和落后的消费习俗和行为。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努力建立全社会节能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加强节能教育,倡导能源节约文化。政府应该考虑把节约能源这项内容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节约意识要从娃娃抓起,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知生活的艰难,更不懂什么叫节约,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必须加上这一课,让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懂得中国并不是真的“地大物博”,资源和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会青少年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米、一度电开始,将节约的意识刻画在头脑中,落实在日常的行动上,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消费观念和习惯。
  2.合理的制度保障。首先,加强消费、环保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对一些节能环保产品,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采用合理的采光和照明方式,推广使用节能灯等绿色照明技术,对绿色照明和节能型家用电器政府要有特殊的政策。这类商品由于成本较高往往价格也较高,影响部分居民的选择,所以政府对这类商品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有条件的话甚至免费发放。认真执行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能效标识制度,鼓励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其次,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太阳能、空气能、垃圾焚烧发电、农村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可为节约能源做不小的贡献,而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同时政府还要把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常抓不懈。
  3.综合运用经济调节机制。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指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各种经济杠杆的运用。这些经济杠杆都是经济利益的调节者,它们作用的结果是从不同方面影响经济主体,促使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觉地按照经济杠杆引导的方向调整自己的经营决策,从而使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首先,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对于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稀缺资源,政府可依据稀缺程度的不同形成价格标准,通过价格的变化引导居民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如2008年7月1日开始政府提高石油价格,为了省油,很多家庭就自发地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其次,充分运用税收这个经济杠杆来调节利益关系。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型企业利润不是很高,在生存和发展中也遇到不少难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扶助,给予它们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以鼓励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新闻媒体、文艺作品的宣传对人们消费观和消费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媒体,都应大力宣传科学消费观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大众中倡导科学的消费观。有了科学消费观并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日益紧张的全球性能源问题。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2007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姚先国.能源效率与能源安全――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
  
  [责任编辑 陈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0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