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 博 徐梦洁

  摘要:城市扩张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及区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对南京市1995―2005年的城区扩张动态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城区扩张的特征。同时,选用多项自然和经济指标,建立了以城区面积为因变量的单因素和多元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南京市城区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南京市;城区扩张;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136-02
  
  城市化是以经济工业为主导的人口非农化、土地非农化发展的过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时期,我国也不例外。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3.9%,并且目前仍处于加速时期。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和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成为城市规划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在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京市城市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交通和环境方面的负效应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十年南京市城市扩张的特征,并选择了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来分析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
  
  一、研究区概况
  
  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起始于明朝,20世纪80年代之后南京才开始大规模的向古城之外扩展,并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城区功能逐步改变。在环城路之内的南京市主城区面积不大,从1999年到2004年老城区只扩大了60.9平方公里,总面积为260.05平方公里,扩张面积和速度极其有限。
  南京市现辖玄武、白下、建邺、鼓楼、秦淮、下关、雨花台、栖霞、江宁、六合、浦口11区和溧水、高淳2县。1995―2002年南京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2002年江浦县合浦口区统一划到浦口区;六和县和大厂区合并,改为六合区。两年内区域的合并使得2002年后的市区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约3 702平方公里,到2007年市区面积达4 732.07平方公里。
  
  二、研究区域扩张特征
  
  南京市城区的新街口地区是南京市的城市核心区,在分析城区扩张特征时,我们以新街口为中心,以中山路、中山南路和中山东路、汉中路为南北东西轴线的道路中心线可将城区分成4个区域。对比历年的南京市城区图,对四个区域分析扩张特征如下:
  1.南京市主城区扩张特征
  东部区域包括玄武区、栖霞区和江宁区,其中发展比较早的是玄武区和栖霞区。玄武区总面积75.17平方公里,是重要的旅游景区;而栖霞区是老城区,发展缓慢。东部中山风景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环紫金山和玄武湖为主的旅游区,出现大面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大部分的绿地和居住区。东部区域的另一个特征是道路建设发展比较快,交通和旅游的发展使得东北区域建设用地迅速增加。
  北区域主要包括分布有众多的高校的鼓楼区西部和下关区。鼓楼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下关区28.30平方公里,都是南京金融、商贸高度发达的地区。由于鼓楼区和白下区本身面积不大,扩张空间受限。
  西部区域包括建邺区、秦淮区和雨花区西部,建邺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区内有繁华的市中心商贸区,是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的南京市的老中心城区之一。外秦淮河穿境而过直达长江。2002年,河西中部地区的奥体中心建成之后,交通和环境设施都相继完善,开始形成了以居住、工作、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新型城区。这部分区域增加了近1/3的居住区和商业用地。河西的建设发展成为南京市区发展的新动向。
  南区域包括白下区、秦淮区和雨花区的东部区域。秦淮区因内秦淮河纵贯全境而得名,面积为22.34平方公里。南部区域扩张比较大,其中雨花区的扩张以绿地和商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雨花台风景区、雨花东路以及雨花西路,绿地面积增加,居住区集中化。“老城区新面貌”成为雨花区扩张的特点。
  2.新城区的扩张特征
  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投资不断扩大,由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与科教文化产业等因素的影响,新城区的扩张表现得极为迅速。首先,东部区域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东山、仙林,这一区域的扩张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校建设,以及良好市政设施和居住环境。其次,浦口区已成为兼具综合服务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在整个新城的建设中注重带动苏北、安徽共同发展,同时扩张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生态型滨江新城区。
  对于南部城区,于2005年的地铁一号线的贯通,使南部雨花区和河西成为了城市的增长点。河西的规划起始于2002年,建邺区政府以奥体中心为契机,全力打造超大型的商务中心,从而使得对土地需求的大量增加,居住区集中使得河西成为了交通诱导下的新的城市扩张区域。
  
  三、城区扩张的驱动因素分析
  
  1.城市扩张驱动因子的选取
  为了进一步研究南京城区的扩张驱动力,本文选取了1995―2005年影响南京市城区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其中自变量包括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X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X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X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X )等因子,因变量是南京市城区面积(km2,Y)。
  2.驱动因素的分析
  (1)自然条件的驱动因素分析
  首先,选取道路面积作为影响因子,做直线回归方程,模拟人均道路面积对城市扩张的方程式如下:
  Y=-173.35+393.19×X (式1)
  式1方程通过T检验,R =0.92,方程拟合度良好,表明道路是南京市区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城区的影响十分明显。在1995―2007年间,道路面积平均年增长达到了566m2。从回归方程里看出,每增加一平方米的道路,有393平方千米的建成区扩大。
  其次,选取绿地作为影响城市扩张的因子作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绿地对城市扩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绿地与城市扩张的关联性不大(未超过85%)。相比之下,道路面积是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
  (2)经济条件的驱动因素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零售品总额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条件的指向标。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280.96+0.14×X +7.39×X +4.07×X (式2)
  从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9,调整后的R 值为0.85,逐步回归的三个变量可以解释城区85%的面积扩张影响。模型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达到了显著水平。D-W值为1.7,表明该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在经济意义的分析上可以看出,南京城区扩张的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地区生产对于城区的扩张更为明显,零售品总额对于城市扩张影响不大。在城市非理性扩张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速度,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城市扩张。
  2)2007年南京市生产总值达到了3 275亿元,第二和第三产业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最重要的指标,其中第二产业总值达到了1 506亿元,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达到了1 584亿元。两者对于城市扩展的回归方程如下:
  Y=-516.33+11.05×X -7.09×X ,R =0.85(式3)
  从方程里看出,第二产业对于城市扩张的系数为11.05,表现为正相关。而第三产业与城市相关有负相关,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使得城市扩张,反而应该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亿,城区面积减少7.09平方千米。

  
  四、城市理性扩张建议
  
  1.对以上方程分析可以看出,在扩张过程中,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大和绿地的增长是南京城区扩张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应该侧重于城市交通系统的控制。对人均道路和绿化面积以自然增长法计算,2010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和绿化面积分别达到31.31公平米和22.24平方米;从回归模型里可以预测,同期市区面积达到10 574平方千米和9 792.86平方米,扩张数量十分巨大。在现行的城市规划中,要把城区建设和道路建设并重,对道路建设应该有更加具体的影响度分析,不能依托道路的建设而出现城市土地浪费现象。
  2.2000年之前,南京市城区面积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21%,经过期间几次大规模的调整,2002年后城区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1995―2005年期间,南京市城区人口年均增长率约6.16%,同期的城区用地增长率15.41%,弹性系数达到了2.5,超过了合理扩张的界限。由于政府主导了大部分的投资方向,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应在城市扩张中,偏重投资方向,正确合理的引导投资比重,控制城市扩张。
  3.回归方程中的第三产业产值与城区面积是负相关,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最近几年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它与城区面积的关联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老城区的扩张需要慎重对待,扩张的方式主要以集约利用土地为主,增加老城区内部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强中心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同时,在新城区的扩张中要体现与老城区面貌的融合与统一。新城区在开发建设中注重分区特色,按照规划形成独特具体职能区域,并且能与老城区的建筑格局衔接和配合。
  
  参考文献:
  [1]贾鹏,杨钢桥.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2):182-185.
  [2]官卫华,姚士谋.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组织研究[J].规划师,2005,4,(21):76-79.
  [3]姚士谋,顾朝林.南京大都市空间演化与地域结构发展战略[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3):7-11.
  [4]吕宪军,王梅.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扩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1):67-72.
  [5]高觉民.南京都市商圈及其空间体系构造[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5):13-18.
  [6]何流,崔功豪.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特征与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0,(6):56-80.
  
  [责任编辑 杜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2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