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集群学习的路径及内在机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甄翠敏 丁日佳

  摘要:集群学习能力是形成产业集群强大竞争优势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的学习效应,提升集群优势,从集群学习内涵的界定入手,分析产业集群内部及外部学习路径。集群的内部学习主要包括来自于企业与竞争对手、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以及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学习,外部学习包括与集群外部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学习。最后从利益共同体、技术能力势差和政府等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学习能力形成与提升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学习;技术能力势差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186-02
  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的集聚中形成了外部经济、社会费用降低和交易费用节约等竞争优势。但是,作为一种网络组织,面对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集群必须不断探求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成长。研究证明,通过加强集群内外的学习互动,可有效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一、组织学习与集群学习
  
  组织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Argyris&Schon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指发现错误并通过重新建构组织的“使用理论”而加以改正的过程。继此,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目前较认同的是基于发展经济学的定义,组织学习是组织内部个体成员基于共享规则和程序,在寻求解决问题时协调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积累过程。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中间组织形式,集群学习的定义可以借鉴组织学习定义。但由于集群这个组织和一般单个组织不同,它比企业集团松散,比纯粹市场紧密,所以,集群学习与一般组织学习相比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些内在的同质和外在的差异共同形成了集群学习的基础:(1)微观基础。组成集群的企业或机构作为独立的组织,具有组织学习的能力,每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共同构成了集群整体的学习能力。(2)独特的集群结构。集群内部个体成员彼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一系列知识共享机制,如人才在企业和机构间流动、供应商与客户间的合作互动、不同组织员工之间的非正式沟通等。集群中这种特有的组织结构,可以把成员各自的学习活动联结为一种协同性现象,使企业微观层面上的组织学习表现为宏观层面上整个集群的学习。(3)共同的文化根基。集群内部成员往往根植于同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彼此熟悉各自的行为模式,在彼此协同的过程中形成了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体系,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学习互动,提高了集群整体效益。
  综合上述分析,集群学习可理解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共同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中,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同,实现知识在成员之间的累积和流动的过程。所以,集群的学习又称为集群知识学习,这里的知识包括特定技术、信息、专业基础研究成果或应用研究成果。
  
  二、产业集群知识学习的路径分析
  
  从产业集群系统开放性角度,本文将集群学习路径划分为两类: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
  1.集群的内部学习
  从知识获取角度讲,产业集群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内,知识是高度集中的――到处弥漫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它们围绕在企业周围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知识场”,为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1)集群内企业间的学习互动
  第一,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学习。产业集群内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是一种独特的“竞合”关系。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竞争,还存在相互依赖,会在产品创新、技术设备引进、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意或无意地相互模仿。所以,企业与本地竞争对手之间的学习主要通过非正式途径,如企业家的私人网络、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及人力资源在成员企业之间的流动,可以使企业家或技术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更有效地在群体之间传递;同时,由于集群内企业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学习也会通过正式途径进行,如参观本地同行业的企业。
  第二,企业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学习。集群整体效益会影响到群内各成员企业自身的利益,受之影响,客户会主动地为制造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尽管当今社会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交通技术非常发达,但这些技术也无法代替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是集群学习的优势所在。
  第三,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学习。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柔性专业化生产系统,其内部分工非常细腻,许多中小企业通过转包的方式把所要生产的各个部件分解到不同企业中去,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基于本地的供应商网络。企业通过与供应商互动式交流获得许多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从而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同时,在新产品开发活动中,供应商不仅为企业开发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提供物质或设备支持。
  (2)企业与集群内中介机构间的学习互动
  集群内的中介机构主要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服务性组织机构,如行业协会、商会、创业中心(孵化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信息或技术服务中心,等等。这些中介机构是促进企业间网络联系的纽带,尤其是在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介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如组织会员企业参加产品展销订货会、博览会,等等。
  2.集群的外部学习
  产业集群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作为全球化大供应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同外界存在着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种联系和交换。集群系统的开放性促使大量知识涌入其内部,为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尤其是高位势企业的创新提供了优质的创新“土壤”。
  (1)集群与外部相关组织的学习。集群内的企业在集群外部同样可以找到大量相关者,外部同行、外部客户、外部供应商以及外部的公共技术部门或其他一些相关组织。企业通过业务往来、交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与集群外部的知识交流,使得整个集群的知识积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下不断拓展和更新。
  (2)企业与本地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学习。集群当地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在与集群中的企业合作和沟通的同时,由于研究与开发的需要会寻求同其他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和交流,这表面上表现为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和沟通,实际上是以大学或研究机构为纽带,实现了集群与外部知识的交流和沟通。
  
  三、产业集群学习能力的内在机理
  
  产业集群学习能力形成与增长的本质是对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过程。除了集群成员之间的无意识学习,集群为什么存在学习的能力,为什么会主动选择相关学习路径去学习和创新呢?通过一定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尽管集群学习的路径多种多样,但其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增长机理是相通的,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利益共同体与集群学习能力
  集群成员都有自身利益的追求,由于地理空间的集聚,使成员自身利益与集群整体利益紧密相连,集群内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集群成员都可借助集群共同的品牌效应,实现自身利益目标。集群外部学习能力形成也同样得到相应阐释,如果将利益共同体的边界进一步扩大,那么集群与本地组织之间形成了区域范围的利益共同体;如果将边界进一步扩展到全球价值链体系,那么集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全球利益共同体,会促进集群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学习。
  
  2.技术能力势差与集群学习能力
  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不同企业可支配资源、经营战略和发展路径不同,各企业在人力资源、设备、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所积累的知识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而导致的企业在技术能力方面增长的非均衡现象,魏江等将其定义为“技术能力势差”。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这种技术能力势差,使不同位势的企业对知识的吸收和创新能力不同,处于高位势企业对处于低位势企业起到“拉动效应”,即由于集群中企业成员间的亲缘和地缘关系,使得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学习成本很低,处于高位势企业的知识很容易外溢到低位势企业,形成知识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这种拉动效应也会降低高位势企业的优势;同时,低位势企业因获取大量知识使本身技术能力大增,会进一步“挤压”高位势企业而产生“挤压效应”,这种挤压会迫使原来居于高位势的企业不断探求持续增长的新优势,从而引发高位势企业的技术创新。正是在“拉动”和“挤压”的协同过程中,促进了产业集群学习能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态势。技术能力势差同样存在于集群外界组织或其他集群之间,由于集群内部的协同,形成了集群整体较强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集群内处于高位势的企业,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集群内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其需求时,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会更加主动地到群外学习。同时,集群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学习系统,他们也希望从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共同的需求使双方“一拍即合”,形成了集群与外界组织的相互学习。
  
  3.政府与集群学习能力
  前面所述的两种解释在理论上讲是完美的,但现实中,产业集群的学习能力还会受到空间距离的影响,所以前两种观点更适合于集群内部学习机理的阐释。随着地理空间距离的拉大,集群与外界的学习互动能力会逐渐减弱,此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控制和服务的功能,通过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创新环境,构建学习平台,推进与外部机构合作,引导并提升产业集群的学习能力,在提高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集群学习是一个由内外结合、纵横交织而成的学习系统。在这个学习系统中,有成员之间通过正式渠道的交流学习,也有成员之间通过非正式沟通的学习。产业集群的松散组织特性,为成员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集群成员之间的学习互动又提升了产业集群整体学习能力。所以集群学习在集群成长中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反馈系统,即产业集群的学习最初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知识积累;由知识积累进而形成成员之间的“势差”;“势差”会促进知识在成员间的流动(溢出)和创新;知识的溢出和创新又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冯胜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