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SWOT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雅雯

  提要 农村信用社承担着“三农”服务的功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进行深入分析,既客观阐述了其业务优势,又指明了其不足之处及未来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SWOT;小额信贷;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1993年孟加拉小额信贷模式首先由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引入我国,并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1997年我国政府开始了小额信贷的试点,并在1998年开始在较大范围推广,直到1999年底,农村信用社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业务,其主要发放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推动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12月26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农户贷款余额12,260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贷余额2,0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351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已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占有合理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近60%,受惠农户超过3亿。在看到信用社小额信贷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通过对其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来自于外部的机会与威胁的充分认识来正确对待其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才能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一、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的内部优势(Strength)
  
  (一)网点优势。农村信用社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成熟庞大的网络系统,其基层网点遍布农村地区各乡镇,这样就可以通过利用农村信用社现有的资源节省了建设新网点发放小额信贷的成本,从而节约了小额信贷的运行费用;并且农村信用社能够真正做到了贴近农村、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更加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和农村具有天然的信息对称和同步优势,能够设计出适合当地农民的小额信贷产品,这是其他金融机构难以效仿的。
  (二)制度优势。农村信用社针对小额信贷业务设计了独特的信用等级评定方式,那就是通过与当地村委会的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利用村委会对当地具体情况相对了解的信息优势对当地需要进行信用贷款的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较合理地降低了农村地区固有的信用及违约风险。
  此外,在贷款方式上,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采用了“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法,使得贷款农户能够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随时可以获得贷款,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还克服了金融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的内部劣势(Weakness)
  
  (一)成本收益劣势。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的成本主要是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收集费用、管理和监督费用、预期违约费用),此外还有资金成本及运营费用。而在实际中,由于小额信贷业务频繁、针对对象范围较大,并且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加上农村固有的信用环境的缺乏和农业本身的风险性使得其单位成本往往会高于其他贷款形式。然而,同较高的成本相对应的是较低的价格、利息收入,因为小额信贷放贷规模小、信贷利率不高、回收率不高,从而导致了小额信贷的低收益,甚至有信贷收益低于成本的情况发生,小额信贷发展受到限制。
  (二)产品劣势。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信贷产品比较单一,并且现有发行的小额信贷产品对期限、利率、使用方向、还款要求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贷款需求者的现实情况,如农业大都具有周期长、高风险的特性,其中当属林果业的生产周期尤为突出,一般需要2~4年不等,但无法与农产品生产周期相匹配的是小额信贷较短的放贷期限(一般为1年),一方面提升了贷款条件;另一方面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果。这样当需要贷款的农户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只能转向一些不正规的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被迫放弃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小额信贷产品。
  (三)营销劣势。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相对垄断的地位导致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包括小额信贷业务在内的整体的营销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所处的是传统的卖方市场,其信贷业务较多是被动发生的,导致其竞争服务意识较弱,面对激烈的金融业竞争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竞争意识;二是对市场开拓不够重视,对客户的需求及行为研究不够细致,信贷产品形式过于单一、想法过于陈旧,没有创新意识,缺乏对新产品开发研究的资金、人力等投入。
  
  三、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的完成,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大量撤并,农村信用社以其独特的农村市场地位肩负着农村地区的较大比例的信贷任务,并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养规模的扩大,商品经营、农产品简单加工储运等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正在快速发展的特色农业、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都急需资金支持,对小额信贷有迫切的需求。据统计,我国现约有2.3亿左右农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1.2亿左右,其中已获得各类小额贷款的用户约在7,800万户左右,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而且“三农”资金缺口每年在1亿元左右,这证明农村小额信贷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
  目前,我国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二是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成立的各类小额信贷组织。从全国范围来看,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提供小额信贷的规模远高于其他任何小额信贷组织;另一方面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或者即将开展小额信贷的机构包括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相比,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又具有其上述独特优势,客观市场环境为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好的发展机遇。
  
  四、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的外部威胁(Threat)
  
  (一)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社自身资金实力有限,农户小额信贷资金主要来自支农再贷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却面临许多问题。
  1、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或9个月,最长为一年,并规定不得展期,这往往只能适用于那些生长周期较短的农作物,无法适应一些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或者是养殖业尤其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这直接影响了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果。
  2、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的数额控制较严,并且对支农再贷款的逾期罚息相对过重,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负担。
  3、此外,部分支农再贷款存在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如对外拆借、弥补亏损、证券投资等,削弱了人民银行对农业的资金支持。
  (二)政策原因。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的企业,其经营最主要的目标仍旧是取得利润收益。但在实际中,政府一方面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贷;另一方面又缺乏足够的激励或补贴机制,迫使农信社小额信贷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产生许多制度上、业务上的漏洞,由此导致小额信贷在运作上不够规范,影响了农信社小额信贷效率。政府如果不能采取更有利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小额信贷在我国的推广与发展,而且还会阻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进程。
  (三)信用环境。虽然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具备庞大的网点设置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但从类别来说,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属于信用贷款,一般不需要抵押,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农户利用小额贷款进行“投机”活动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农村地区法律普及还不够到位,农民的法律观念、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五、相关建议
  
  (一)扩展资金来源。为改善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紧张的局面,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在个别地区,中央银行可以允许农村信用社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上浮存款利率,以缓解资金问题。此外,农村信用社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
  (二)政策支持。据统计,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有6,900亿历史存量包袱,离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想要独立解决这沉重的问题至少需要15~20年的时间,因此鉴于农村信用社担负着服务“三农”功能,政府应当酌情予以帮助,共同化解历史包袱。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加紧构建积极有效、协调配套的政策扶持机制,综合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的综合扶持作用。
  (三)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对信贷行为作进一步规范,从信贷发放、管理和收回等环节对信贷员进行考核,并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奖惩方案。对业绩好、发放贷款质量高的信贷员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薪酬奖励,以充分调动信贷员的放款积极性,设计并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薪酬奖励体系,并作为制度长期遵守。
  (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建设农村信用环境的重视,为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小额信贷产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正确认识小额信用贷款的社会意义,提高农民的信用道德意识,指导农户进行合理贷款,及时还款。同时,进一步加大追讨逃废债力度,对逃废债者进行曝光公示,共同努力创建农村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海英.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浅析[J].商业现代化,2010.6
  [2]林超群.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4.
  [3]张苗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SWOT分析[J].三农金融,2011.2
  [4]牛娟娟等.营造农村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环境与机制[N].金融时报,2007.12.
  [5]曹子君.浅议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