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素芳 詹颖
提要本文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层次体系,较好地解释了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方面的层次性差异。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最初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来源于对企业最大化利润原则的反思,社会责任之父Bowen在1953年所著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中,将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追求商业利益时,同时遵守做那些根据社会目标和价值观期望的政策、决策和活动方针的义务。米尔顿・弗里德曼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仅把企业的经济责任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提供利润》中鲜明地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其利润。Manne(197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超越经济和法律范畴的一种自愿性责任,其他受法律或是规范等强制力约束的行为并不符合这样的概念。Carroll(1979)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极大地拓宽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围,责任的范围从经济、法律扩展到一切伦理行为,责任的对象也从股东扩展到利益相关者。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全球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逐步兴起,并逐渐为大多数优秀企业所接受。虽然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短期内不能产生明显的收益,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犹如企业的无形资产,它能给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回报。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和正当性却仍然存在着较大争议。反对者认为,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可能会影响股东利益、降低企业效率;此外,承担社会责任而带来的成本最终可能还是由消费者来承担。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属于公司企业的自愿行为,要求企业过多的承担社会责任就如同要求富人多做慈善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对于法律明文规定的社会责任,那么应该认为这个责任仅仅是企业的社会成本,而不是一种义举。
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组织和聚合体,在其内部却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社会责任体系用于维系这个组织的正常运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区分为企业外部社会责任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对系统内员工的责任。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对象仅仅是企业系统的内部成员,对象很明确,而企业外部社会责任对象则包含企业系统外的各利益相关方,对象比较模糊。综合各种理论来看,虽然对于外部社会责任的范畴和正当性存在较大争议,但对于内部社会责任的承担,却很容易引起共鸣。企业承担起对内部员工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艰辛劳动,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密切相关。如果员工的偏好或个人需求和发展得到更好地满足,那么员工便会对工作更加满意,工作绩效更高。因此,即使是从提高企业短期绩效角度,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也是不容推卸的。
由于内部社会责任体系对象明确,那么就比较容易由此构建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企业内部成员之所以选择某个企业,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因此,我们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可以较好的构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
三、由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企业在雇佣员工时,一般只对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进行了正式约定,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则可以在各个需求层面对员工的需求进行非正式补偿。
1、生理需求层次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一般来说,员工生理上的要求可以通过经济和法律契约明确和补偿,但很多时候法律不可能这么面面俱到。对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雇佣对象(童工)和强迫劳动等生理需求的规定,往往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关键点,虽然法律做了规定,但企业也应重点在这一方面做出制度安排。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特殊情况,企业也应做出制度安排,主动承担内部社会责任。比如,妇女的生理周期、哺乳期,人性化的企业除了给予法律上的休假外,一般会在工作岗位和工作强度上予以照顾;另一方面在特定情况下,员工家庭出现意外的经济破产,企业对这些困难员工的救济也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必需的做法。在生理方面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应该说也是一种企业最基础和最初级的责任,如果企业不能满足,往往会导致众怒难恕。
2、安全需求层次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安全需求也是一种基本的需求,并且在法律方面也有较多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环境中的危险隐患,消除可能危及员工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威胁,保障职工的身体生命安全,可以说是企业的首要内部社会责任。企业需要建立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员工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保护设施,不定期地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建立安全卫生制度,包括饮食卫生、住宿卫生;提供健康工作环境,确保作业环境的环保与健康,提供职业病预防措施。此外,工作职务保障,为员工提供社会、医疗、失业等保险和救助,也是满足员工安全需求的重要内部社会责任。
3、社交需求层次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社交方面的需求显然无法从法律上找到依据,因此企业在这方面往往不是很重视。但实际上这对员工的满意度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枯燥的工作不但容易磨灭员工的积极性,也容易出现质量事故。企业应给予员工结社权利,加入工会组织的权力,成立员工自治组织,为员工提供交流平台;组织各种文化和娱乐活动,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同时,在岗位设计上应更加人性化,并提供岗位、职务轮换等形式。更进一步,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与企业公民活动(如各种公益活动),这既承担了企业外在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满足员工社交需求的内在社会责任。
4、尊重需求层次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尊重的首要基础就是平等,不歧视。企业首先应建立防止职业歧视的制度,确保在性别、年龄、种族、社会阶级、国籍、宗教等方面不存在歧视规定,公平雇佣,在考核、晋升、培训方面也必须保证制度的公平与公正。尊重需求更进一步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价值态度上,企业愿意为员工提供多方面的培训成长机会,打造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职业发展平台。
5、自我实现需求层次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正如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一样,能够提供满足职工自我实现需求的企业也不可能很普遍。只有优秀的企业能够把员工的自我实现也作为企业的内在社会责任,因为他们知道员工才是企业的真正核心价值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充分信任员工,理解员工的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其潜力,鼓励其参与管理和决策,并愿意与其共同分享企业增长的果实。(表1)
与需求层次理论类似,企业内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五个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并不完全固定,而且体系建设一般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完善。同一时期一个组织会有多种需要层次,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层次占支配地位,对组织的内部社会责任行为起决定作用。此外,任何一层次责任要求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责任要求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责任要求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责任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责任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企业行为影响的程度可能会减小。
这个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方面的层次性差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和行业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社会责任体系。由于内在社会责任体系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企业绩效起到的积极作用更容易得到认可,因此加强内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大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杨晓峰.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
[3]郗河.企业社会责任特征对员工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