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春燕
提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和生态适应性三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北京;协调性;土地利用系统
本研究依托“首都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科技平台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专项)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程度正在逐步加大。而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大量占用优质耕地、盲目扩张建设用地等现象日益严重,进而导致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价,探讨区域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关系,为土地政策提供参考。
一、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概念
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关系,是描述事物之间良性相互关系的概念;发展是指系统或系统内要素本身的变化过程,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概念。因此,协调发展是指在保持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要素之间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基础上,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总体变化过程,是一种多元化发展。协调度是评价某一时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表示系统之间和系统内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程度。土地利用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集中表现,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将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定义为:在某一相对时间、空间范围内,土地利用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各相关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程度。
二、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评价模型
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是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发展过程中序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建立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
1、指标功效函数。设变量Di(i=1,2,…,n)是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序参量,其取值xi(i=1,2,…,n)。αi、βi是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序参量对系统有序的功效可表示为:
UA(Di)=,当Di具有正功效时;,当Di具有负功效时;,当xi<x0时,Di具有正功效;当xi≥x0时,Di具有正功效。(1)
式(1)中,UA(Di)为变量Di对系统有序的功效,0≤UA(Di)≤1,A为系统稳定区域。xi为序参量实际值,x0为序参量合理值。由功效函数可知,UA(Di)值越大,序参量对系统趋向有序的贡献越大。
2、土地利用协调度函数。UA(Di)只能反映单个指标对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有序的功效,因此需要建立总功效函数,即协调度函数,反映系统整体协调性。建立总功效函数的方法有几何平均和算数平均两种,本研究采用线性加权法。协调度函数表示为:
C=w1UA(D1)+w2UA(D2)+…+wnUA(Dn)=wiUA(Di)(2)
其中,wi为加权系数,wi=1。
很显然,协调度C,0≤C≤1。当C=1时,协调度极大,系统将走向新有序结构;当C=0时,协调度极小,系统的有序崩溃,将向无序发展。
3、协调等级划定。协调度的取值范围是[0,1],区间内有无数个数值代表无数个协调度,信息量过于复杂,不利于对协调程度的描述。采用模糊数学思想,将一定区间的协调度隶属为同一类型,提出协调等级概念。协调等级是指把协调度的范围划分为若干连续区间,每一区间代表一个协调等级,在此区间内的协调度属于同一协调等级,形成连续的协调等级阶梯。本文参考杨世琦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协调程度划分为10级,如表1所示。(表1)
三、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现状分析
1、评价指标与数据来源。将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分为社会效益子系统、经济效益子系统和生态效益子系统三大准则层,分析影响北京市城乡土地协调利用的主要因素,选取28个指标从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和生态适应性三个方面考察城乡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性水平。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2000-2009)》以及《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0-2006)》,指标合理值主要参照《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以及相关学者研究成果。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使指标权重之和为1。(表2)
2、评价结果分析。根据土地利用协调度函数式(2),得出1999~2009年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以及各子准则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表3)可以看出,1999~2009年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的变化趋势。总体来说,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度从1999年的0.5858(弱度失调)到2009年的0.7332(中度协调),呈逐年增长趋势。
具体来说,土地利用三大子系统中,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最高,2003年就已经达到0.8176(高度协调)的水平,其次是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而且这两大子系统的协调度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最低,处于中度失调的水平,而且2000~2002年不断减少,从2003年开始逐渐改善。
四、促进北京市土地协调利用的建议
1、统筹城乡用地,统一土地市场。第一,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渐提高农用地质量和生产力,逐步实现农用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创造条件;第二,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并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第三,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相同权能,即“同地、同权、同价”。建立合理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使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享有土地非农化进程中的土地收益。
2、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第一,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建设,扩大就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实现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的目标;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建立城乡统筹的生态保护体系,逐步提高各类生态用地比重,完善绿地系统生态功能,改善农村和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系统;第二,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治理,构建城乡融合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2.
[2]杨世琦等.国家尺度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J].生态学报,2008.8.
[3]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