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琳玉

  提要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从组织变革、人员培训、信息化软件的适用性及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入手,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组织变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手段,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低廉的费用和最准确的结果去处理和传递大量复杂的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因其能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优势,逐渐走入现在化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将邮件信息化、文件信息化,企业也将信息化融入其中,帮助企业完成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的地位发生逆转,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信息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面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时,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多样化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企业在生产运作中使用,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和其他一些管理问题一样出现同样的情况,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它,可以挽救一个企业;但如果有人认为它是天衣无缝,是企业的尚方宝剑,也可能使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环节上输得一败涂地。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管理既是对管理人员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企业员工的一次考验。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从上到下一致的配合。有些企业夸大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并将以往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套用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不熟悉、管理程序摸不着头脑、与其他部门不能很好的配合、软件没有很好的利用,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企业整体运作失败,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
  2、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认识程度不到位。信息化管理出现后,对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也对员工主观认识进行了冲击。部分中上层员工沉醉于长期管理实践经验,不愿意主动分析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威胁,使系统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影响了总体效益。部分底层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思想抵触行为对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致使一些生产运作环节脱节,导致总任务进度迟缓、甚至无法完成。
  3、员工培训程度不到位。一项新生事物出现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在这里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接受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员工在态度上认识不足、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人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有软件供应商销售完软件后培训服务不按时、不全面,员工未能完全掌握软件操作流程,导致系统一正式运作就问题重重,使企业找不到方向。
  4、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成运作不能完全融合。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目前来说较为混乱,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的话,可以发现有很多管理软件的名字和软件供应商,软件价格相对高,对环境要求高,超出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软件供应商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可能出现企业因为要购买某软件的某一个环节而购买一整套系统,这对于那些有规模的企业来说相对难度要小一些,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了,而且一些软件供应商为适应大型企业要求或是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设计,致使一些软件与企业生产运作不能完全相融,对于企业实施者来说,就是花钱买问题了。
  5、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数据安全在信息化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安全性存在的隐患使信息化管理存在巨大硬伤。如果企业信息资源丢失或混乱,会造成企业无法运转,日常管理功能无法实现,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情况。企业在日常使用软件时因为病毒感染或他人恶意攻击,出现小到某个员工个人数据丢失,大至网络服务器瘫痪,都会给企业带来恶劣的影响。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目的是抓住问题的关键,以便日后能够清楚地认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里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改变领导方式,处理好内外关系。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它使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对信息社会的回避、熟视无睹都必然给企业发展带来阻力。因此,把信息社会的思维管理理念嫁接到传统企业,需要处理好内外关系,不要迷信电子商务、网络化和信息化。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驶上信息化管理的快车道。在组织出现变革时,需要上层领导足够重视,深入每一个环节,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全员参与、责任分明、层层落实才行。重视企业组织的重新设计与适应性的关系,不可以生搬硬套。注重每个业务处理流程,每道工序数字化工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全员渗透,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入初期将业务的优点以及最实惠的日常工作流程传授给员工,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益处,而且益处不仅是对企业的,还有对员工个人的。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不能胜任的员工需要加强培训或进行岗位调换。
  3、加强员工培训,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进程,在培训之初建立培训体系,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对员工分层次培训。与软件培训机构在购买之初达成培训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双方严格控制培训流程,防止软件培训机构偷奸耍滑,被培训员工消极怠工,付出时间却没有成效。在培训开展时应由专门部门负责培训流程,监督和管理软件培训人员与企业员工,对考核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考核人员碍于情面出现漏网之鱼。
  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的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购买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现在市场上信息化管理软件颇多,层次不同、价格不一,这就需要企业认真斟酌,要花精力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取上,企业需挑选既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又懂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共同完成此任务。若企业内部在建立初期没有此类人才,那就需要企业从长计议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一些软件供应商为吸引顾客,他们采取了试用、租用等形式,企业为减少成本和风险可以一试。一些有资力的公司可以在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前期参与设计或在软件成品之后为适应企业管理流程要求对各别模块进行修改。以上这些都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适用性问题。
  5、加强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核心。随着计算机用户的范围和访问计算机资源的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来说保证信息安全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威胁,但要尽最大努力防止信息数据丢失或泄露。在加强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安全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安全和防止外部网络攻击,采用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在网络操作中,对员工进行权限设置,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及时备份,等等。制定相关信息安全条例,不允许员工非法操作,并制定相应严格的惩罚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探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认清信息化管理,它并不是一项高新技术,也不是普通的管理方法,需要企业正视信息化管理问题,它是企业不断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单靠以往的产品质量、价格、功能等传统因素已无法完全确保其竞争优势,需通过一种途径以确保在市场反应速度、决策的正确程度、创新能力、运作效率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先机。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希望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学会从外部准确而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调整企业结构,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雪飞.电子商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7.
  [2]陶世怀.徐国芹.电子商务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忠诚.电子商务安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