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玉凤 王广金

  提要暑假,亲眼目睹了家乡父老在蔬菜销售上“多收了三五斗”的惨状,感触颇深。本文认为,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和小农生产方式,农民在农产品价格上的“话语权”缺失就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组织起来,探寻农民自己的农产品“欧佩克组织”,才有可能走出“多收了三五斗”的悲惨宿命。
  关键词:小农;农产品价格;“话语权”
  资助项目:宁夏自治区重点社科规划项目(批准号:07NXAYJ01)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多收了三五斗”蔬菜的家乡父老
  
  夏秋,对于农民来说是经济作物丰收的季节,我的家乡也是如此。因说2008年是奥运年,乡亲们自己估摸着蔬菜消费会增加,于是种了大量的西红柿、洋葱,还有土豆、辣椒、茄子之类的,结果如何呢?
  路边上都是一堆一堆红红的西红柿,更有呛人的洋葱。一斤西红柿5分钱,一农用三轮车西红柿才卖20块钱,洋葱也是彼此彼此,土豆收购价格更惨,农民几乎都不挖了,就让已经成熟的土豆在地里深埋着。
  
  近来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始认为是家乡的父老缺少信息,对市场不了解。可是后来回学校在听何炼成先生的发展经济学报告时,他提到了农民对农产品价格方面没有“话语权”,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颇觉其言之在理。
  乡亲们把本来种粮食的地都押宝在这些经济作物上,结果是钱没赚到,粮食也耽误了。这样一来,化肥、水费、地膜、农药等花销钱都收不回来,更别说自己的劳动了。后来问在城市的亲友,他们说在城市买菜并不便宜,西红柿都5毛钱一斤。为何从农民手里收购都是几分钱一斤,还要严格挑选,西红柿太红的不要,形状长的不好的不要,小的不要,有虫眼的不要……最后能卖掉的所剩无几,而且还要被动接受贩子们的压价。乡亲们觉得太气人了,干脆喂鸡鸭和牲畜了。农村很多人知识水平有限是一方面,但是西红柿、洋葱等收购价格如此地便宜,卖不掉就扔掉,真的是太无奈了。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呢?
  
  
  二、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经济学本质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在所有消费品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天上不会掉馅饼,按理说,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但这群伟大的衣食父母何以沦落到没有自己劳动产品的价格话语权境地呢?对于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这一问题,国内流行的一般看法有:
  1、土地的分散与低效。当前农村土地分散、利用效率低,农民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而使农民缺乏影响和掌控农产品市场的定价能力。
  2、资本短缺,无以积累。中国农民的特征是没有资金积累,必须靠出售农产品维持农业再生产和家庭再生产。受分散经营、鲜活农产品不易保存、销售渠道等限制,农民在收获之后急于立即销售。加上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及时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此,农民在农产品定价上很难有发言权,甚至连卖给谁都没有选择。
  3、小生产、大市场。“小生产、大市场”是对我国农业市场结构本质特征的一种直接和通俗的表达,揭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现实障碍:流通和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下。这种竞争结构表明,小农缺乏经济实力和市场信息,经营能力较弱,又处于完全无组织的状态,他们在市场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是很弱的。可见,放开市场只是进入市场轨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制度需要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相应的市场组织,否则无法有效地运作。
  4、缺少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由于缺少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不少农产品只能在产地销售。农产品运输难、储存难普遍存在。现有农产品流通政策、法规体系及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及信息体系不健全,没有为农产品流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与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相比,对农产品流通的投入明显偏少。在与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总投入的比较中,对农产品流通专项投入不多,投入比重明显偏低。
  以上一般看法都或多或少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些看法失于宽泛和表象,尚未深入到深层的经济学本质,更没有抓住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根本症结所在。
  我们知道,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很小,即农产品的需求曲线非常陡峭,见图1。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具有陡峭需求曲线的商品,“多收了三五斗”并不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相反,少收三五斗却可能增加收入,此其一。(图1)
  其二,我们还知道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是由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者来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农产品收购市场(注意,这里我们强调了是农产品收购市场)是一个大量卖者的市场,根据经济学市场理论,大量卖者的市场必然面临的是一条水平需求曲线,见图2。(图2)
  由于有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这意味着大量的农产品卖者),农产品本来非常陡峭的需求曲线在收购市场上被拉平了,这才是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经济学本质与根源。农产品收购市场上这条被拉平了的水平需求曲线D,决定了小农甲、乙、丙每个人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的那点收入份额,即图2中的甲、乙、丙矩形面积。这条水平的农产品需求曲线垄断了农产品价格“话语权”。
  
  三、怎么解决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
  
  解决农民对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很多主张都是以国内流行看法为依据的。诸如有主张政府应为农民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通过信息采集、分析以及梳理,把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及时发布到农业产业的每个环节,从而使产业链中每个经营者都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主张政府监管部门应给流通环节规定利润上限的,这样,农民就不会在整个流通渠道利益中分享最少利润;还有主张农民自身要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的,希求农民自己关注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做到能够利用农副产品供求关系变化来进行生产决策,做到增产又增收。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主张都或多或少地有助于农民对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解决,但根据上文的分析,如果不能使收购市场上那条被拉平了的农产品需求曲线重新陡峭起来,就都存在治标不治本之嫌。
  既然陡峭的水平需求曲线被拉平是因为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分裂出了大量的农产品卖者,那么对症下药就应该再把大量农产品卖者整合成尽可能少的农产品卖者,唯有如此,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问题。
  可以借鉴的办法与思路有:由农民自己组建自己的农产品“欧佩克”,典型的如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形式:销售合作组织的横向一体化,就明显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产业化组织中的纵向一体化,实现市场关系内部化,也明显整合了农产品卖者的数量。
  当然,另一个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要尽可能的增加农产品买者的数量,增强反非国营农产品收购垄断的力度,要重点考虑中小农户的利益,使农户在与公司的利益博弈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保障农民权益。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缨,庹继光.农民平等话语权的实现途径[J].新闻传播研究,2003.7.
  [2]单士兵.先给话语权[J].农产品市场研究,2007.4.
  [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毛岸英译.法德农民问题[M].人民出版社,19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