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惠英
提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际上银行发展的战略要点,在国际金融史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它具有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特点。关于中间业务的定义,目前的金融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这里,本文采用2001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定义。所谓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可以分为适用于审批制的业务和适用于备案制的中间业务两大类。
适用于审批制的业务,具体包括: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担保类业务,包括备用信用证业务;贷款承诺;金融衍生业务;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适用审批制的其他业务品种。
适用于备案制的中间业务,具体包括:各类承兑业务;出口托收及进口代收;代理发行、承销、兑付政府债券;代收代付业务,包括代发工资、代理社会保障基金发放;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如代收水电费);委托贷款业务;代理政策性银行、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代理资金清算;代理其他银行卡的收单业务,包括代理外卡业务;各类代理销售业务,包括代售履行支票业务;各类见证业务,包括存款证明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主要包括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金融信息咨询;企业、个人财务顾问业务;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包括融资顾问、国际银团贷款安排;保管箱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适用备案制的其他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随着国内外竞争的加剧,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已经开始改变,逐渐认识到中间业务对整个银行收入的重要性,相继开设了大量的中间业务品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际上成功的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中间业务战略定位失误。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以存贷款和结售汇等传统业务为主,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存贷款上,汇兑结算也只是为了存贷款。银行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将有限的中间业务做得更好,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存款能力,从而提高经营效益。这是把中间业务看成是提高银行吸存能力的一种途径。这种将中间业务仅仅定位于稳定信贷市场、巩固客户、拉动存款等附属层次上的认识势必不利于中间业务的发展。
2、内控制度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从上到下缺乏总体规划,各分支机构各行其是,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无章、无制、无标准可循,缺乏规范化管理,有些中间业务组织异化为直接办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附属机构部门;有些将本属于中间业务的代理服务业务变成无偿服务,如对技改项目的评估论证和企业的信用评级等工作归入信贷管理部门,由有偿服务改为无偿服务,使中间业务的收入与支出不对称,抑制了中间业务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中间业务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加强指标体系的考核工作。
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机制不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基于成本和风险溢价覆盖的定价模型和垂直管理体系,而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定价上较为随意,同一银行不同支行中间业务收费可自行浮动,缺乏系统性,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产品的定价缺乏科学依据。由于一些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为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利用自身的特殊优势而实行乱收费,仅就前段时间湖南长沙一个工行打印还贷明细单收费问题就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
4、中间业务产品市场营销不到位。国内商业银行在开设中间业务品种时,市场调查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市场反应强烈的业务品种,各家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没有区别,没法行成自己的特色,服务质量不高。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在推广中间业务产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促销手段,被动地等待客户上门,客户对中间业务的办理、收费等情况没有及时了解,对新品种的认同度低。市场调查显示,各家银行只有两三个业务品种能够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其他大多数品种公众认同度低、开办范围小、使用局限多。
5、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中间业务是表外业务,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地在财务报表上真实反映,其风险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特点。中间业务品种较多,个性差异很大,其风险还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担保类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担保类业务的信用转换系数是100%的,也就是说,担保类业务风险与贷款业务风险是一样的,一旦担保类业务所隐含的风险转化成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风险防范机制,这将不利于银行的发展。
6、中间业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手段落后。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广、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还要具备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在外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批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与此相反,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业务的服务手段也相对落后。商业银行现有的队伍素质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与中间业务创新,尤其是与新兴中间业务创新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研究
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中间业务。面对新的金融形势,要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正确理解发展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辩证关系,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和依托,充分认识到他们各自的重要性,同时开拓、协调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像抓存贷业务那样抓好中间业务,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很多,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由于业务和产品的性质不同,定价决定因素不同,自主定价权不同,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并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积极发挥中国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改变过去中间业务收费混乱的局面,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环境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对银行的收费标准进行舆论监督,出台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的相关政策时应当慎重,要考虑到广大客户的接受能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并且适当考虑银行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最高标准通过银行业协会自律规定,并参考国外银行的收费标准,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应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步缩小,为保证经营收益,银行必然要提高和增设银行服务收费,以弥补成本。
3、强化市场营销。首先,要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市场反应、同业动态、产品替代等问题,争取推出市场反应热烈的产品;其次,要确定明确的营销目标,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区分客户是有效促销的第一步,这一点可以借鉴香港的商业银行,将客户按在银行的财富值来分类,可以分为富裕客户、大众富裕客户、大众客户三大类。区分完客户群体后,就可以采取不同策略,各个击破。对于富裕客户,与之建立以客户经理为基础的深入关系,对此类客户可选择信函寄送宣传资料或上门服务的形式加强产品宣传。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最大限度引导大众客户向低成本自动化渠道转移,降低大众客户服务成本。配备专职的客户经理,为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差别化服务。
4、防范风险。首先,在观念上要明确中间业务只是风险较低,并非没有风险。
其次,在操作层面上要坚持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对中间业务的风险进行量化,这可以考虑Var系统,它是计量市场风险的成熟技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担保类中间业务的风险,客户一旦违约,所产生的风险与贷款风险无异,银行将处于很不利的法律地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此类的信用转换系数定为100%。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中,商业银行垫款比重较高,也需关注。
5、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形成完备的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开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通过外包与内部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尽快开发符合业务需求的先进科技产品。
6、培养和引进中间业务人才。要严把从业人员的招聘关。笔者认为,银行可以严格实行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中间业务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这样,应聘人员在应聘前就会进行相关知识储备,这有利于将银行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转嫁到新员工自己身上,可以降低银行的中间业务成本。
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对从事比较复杂的中间业务开发和交易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
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经济以及行业优势,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金融复合型高级人才。现在是国外金融危机严峻的时刻,很多“海龟”重新登陆祖国,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场“人才及时雨”,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相应策略从中谋取人才暴利。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强,杜惠芬,李磊宁等著.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1.
[2]彭敏,李宗泽.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