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洲丽

  施工企业的产品价值高、生产流动性大、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的形成、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的预算及考核等财务工作上与一般企业有许多不同。这种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财务风险的特殊性。本文拟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从资金筹集及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对目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施工企业为了承接建筑工程,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一般都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若举债不适度就会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由于银行贷款有财务风险大、限制条件多、筹资数额有限等缺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资金规模和周转速度,且因为银行贷款多是短期借款,而施工企业资金的周转周期较长,往往贷款期限届满,资金却未能完成周转,企业不得已还要借新债还旧债。仅靠这种筹资方式,利用企业的沉淀资金来运作生产经营,影响了资金结构的稳定性,也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财务风险。
  (二)项目成本管理有待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施工现场工程直接费用能否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定出费用开支计划且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酿起财务风险的可能。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与能否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密切相关,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都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新会计准则对现代企业的要求,对公司的基本财务制度和具体会计核算管理办法进行不断修订完善,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广大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正确履行核算监督和控制职能。
  (四)财务风险制度文化不够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与企业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大部分人其实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认为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只是公司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或者认为自身工作的一些小错误、小失误不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在工作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些思想严重影响了管理层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企业要发展,制度文化是关键。要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先让员工了解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让员工明白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每个人。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相关措施
  
  (一)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拓宽筹资渠道。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提高施工企业资金运行效益,保证企业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施工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随着建筑安装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额度,而且越来越多的业主将履约保证金由原来的银行保函改为货币资金,这样就加大了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在这种资金需要量较大且又比较集中的情况下,筹集资金的方式和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规避财务风险能力的强弱。施工工程项目地域的分散性是施工企业的特点,于是逐渐形成了资金的分层管理;另外,由于各项目“肥瘦不均”,致使有的项目大量资金沉淀,而有的项目资金匮乏,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缓慢,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鉴于此种情况企业在资金运作上应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满足发展需要。融集各工程项目资金,业主拨付的工程进度款全部交由公司,并由公司统一管理和调度;再由各项目根据施工生产需要编制资金需求计划表,申请公司拨付资金。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降低了融资困难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预算管理,推行责任成本核算。成本风险是施工企业一个重要的财务风险。对成本风险的控制,一方面通过三算对比,在施工过程中对由计划部门提供的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的评估成本,以及项目实施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制定对策,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企业应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切实推行责任成本核算,对责任成本按照:指标分解――指标控制――指标考核三个环节进行分解,并对各项分解费用的节超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统一,责任成本分解的过程不仅是增收节支而且也是逐步逐级降低财务风险的过程。
  (三)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分管人员要做到各尽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四)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经济活动,就必然存在风险,许多人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故而风险意识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企业财务将面临着各式各样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能够应用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而且还能够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与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做到时时刻刻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领导人员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等主观决策习好,降低财务决策风险。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