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视角看通货膨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启运
一、投资与通货膨胀的理论界定
(一)关于投资的理论界定。宏观经济学将投资定义为社会实物资本品的增长。投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设备的购买、厂房的建造和存货的增加;或分为两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对于一般居民而言,将100元钱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是投资,但对于经济学者来说,这一行为只是资产形式的转换,储蓄与投资都未增加。投资是在一定价格、收益和预期下企业对资本品的需求,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带来甚至数倍于最初投资额的国民产出增长,投资对于产出的这种巨大影响便是我们熟知的“乘数效应”。不仅如此,投资所形成的资本能够极大地提高一国的生产能力,促成更快的经济增长。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重大区别也就在于:投资不仅能刺激现在产出,还能在可预期的将来形成更大的供给能力。但投资又是从消费引致而来,资本品之所以被需求是为了它所能生产出产品,是因为对于用它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存在巨大的需求。投资是人们在有限收入下以牺牲当前消费来增加未来消费的行为,它受制于国民收入水平和人们愿意储蓄的限度。
(二)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界定。在通货膨胀的概念上,莱德勒和帕金在1975年对通货膨胀理论的综述中,将通货膨胀描述为,“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弗里德曼指出,“无论何时何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
而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可知,有效需求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取决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由于消费倾向在短期是稳定的,因而有效需求主要决定于投资引诱。投资需求作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扩张会直接引起总需求的膨胀。一般说来,与消费需求相比,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其波动却比消费需求大得多。投资的扩张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其理由是:投资扩张必然导致对投资品需求的扩大,需求的扩大必将推动价格的上涨;投资和生产的风险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企业自我消化能力和应变能力较低,市场竞争不充分,这些因素导致了投资需求的扩张,引发通货膨胀。
所以我们认为,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需求与供给在市场上互相作用的结果。当公众对某种物品的需求超过了现行价格下企业愿意和能够提供的数量,该物品的价格便会上升。如果这种物品的供给是有弹性的,它便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使价格重新趋于平稳。若货币支持下的需求――有效需求如此庞大,以致几乎所有物品的需求都超过供给,便发生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会使一国的经济崩溃,所以反通货膨胀特别是反恶性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奉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构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基本目标之一。我国自从建国以来,曾多次出现投资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例如,1987年和1988年、1992年和1993年,我国出现了两次投资膨胀,这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年增长20.5%、23.5%、42.6%和50.6%,这四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为107.3、118.5、105.4和113.2(上年=100),通货膨胀严重,明显出现了通货膨胀与投资膨胀相关的现象。因此,分析投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探究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对当前治理通货膨胀及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因投资膨胀而直接引起社会总需求膨胀。作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膨胀将直接引起社会总需求膨胀,使得生产资料的可供量、建筑施工能力和设备安装能力处于短缺和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生产资料和建筑安装劳务的价格水平上升。
(二)投资中的一部分货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转化为投资性生产部门、建筑部门和设备安装部门的货币收入。据测算,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建筑安装过程中的工资投放约为12.77%,购买材料的货币投放约为10.49%,设备器具中的货币投放约为1.8%,仅三项合计,固定资产中的货币投放量约为25.06%。这些货币投放形成这些部门职工的货币收入,转换为消费支出将会拉动消费需求,从而可能引起消费品和消费性劳务价格水平的上涨。
(三)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投资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不可能各部门、各行业按同样的幅度膨胀,总有一些部门、行业膨胀的大一些,有些小一些,有些甚至没有膨胀。这样一来,原有的行业、部门的均衡就会被打破,由此导致“瓶颈”部门、行业的“瓶颈”现象更加严重,结果引起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投资膨胀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如下所示:
其结果,引发和加剧通货膨胀。
从投资膨胀到通货膨胀需要有一个传导过程,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不会马上紧跟投资膨胀而出现,这里有一个时滞,我国的经济实践证明,这个时滞约为一年左右,即今天的投资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约在一年左右显现出来。
三、投资与通货膨胀实证研究
为了对解决当前的投资与通货膨胀问题有所帮助,笔者特地选取了1997年到2007年的数据,汇总、整理得到图1。(图1)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三条增长率曲线的走势基本相同,尤其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曲线与消费者价格指数曲线的走势更趋于一致,只不过固定资产投资不同年份的波动较大一些。这说明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呈正的相关性。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一现象,当一国一段时间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必然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而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要的投资品的生产周期较一般商品要长。所以,短期内供给弹性较小,产品价格便随着投资者对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可知,投资增长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乘数效应”,结果引起一国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实证现象,我们选用更加精确的计量经济来分析,数据仍然选用上述的资料,我们用最小二乘法来做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回归分析,其中因变量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自变量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投资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约在一年左右显现出来,即这个时滞约为一年左右,所以最好做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滞后一期的回归模型,由回归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方程:
CPI=-2.23+0.11g+0.06g(-1)
其中,CPI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g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1)表示滞后一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从方程中可以看到,回归结果符合经济意义,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即每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时,消费者价格指数会上涨1%,当然这是假定其他变量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而上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6%时,消费者价格指数就会上升1%,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即我国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约在一年左右才显现出来。
既然一国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会引起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影响是严重的,所以我们应对通货膨胀保持警惕,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应从各个角度想办法(包括投资的角度),尽量降低通货膨胀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建议
要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入手。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还是各国实践都证明,在短期内进行需求管理比调整供给要容易得多。但要较充分地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必须同时抑制投资膨胀和努力消除供给障碍,提高投资效益。
(一)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投资是调节经济、引导市场最有力的杠杆之一。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每当经济运行失常,总是首先压缩投资规模,通过限制投资膨胀来抑制通货膨胀。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投资产出增长倍数较大,必然导致产出较大幅度地下降,使经济发展陷入低迷。这种投资的大起大落,引起了经济的起伏和震荡,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这迫使我们必须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投资与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恰当地把握投资宏观调控的力度,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走出一条通过投资适度增长来逐步抑制通货膨胀的新路。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投资产出增长倍数和经济增长水平,近年来我国的投资适度增长率约为20%左右。
(二)调整投资结构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环节。从形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看,结构型矛盾占了较大比重。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调整现有产业结构,而对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了兼并改造以外,最有力的途径应该是投资。当前投资需求增长较快的是工业部门,例如2008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45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688亿元,增长32.3%,同比加快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46%,而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需求增长较慢。按比例排序,我国的产业产值结构为“二三一”型,而世界工业化国家产值结构基本是“三二一”型,也即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服务业占国家产值结构的比重会较工业的比重更大一些。我国当前应加强对投资需求结构的调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改变资源投入向工业部门倾斜的格局,使资源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和其他投资不足的部门,促进投资结构的协调。
(三)提高效益、加强管理是缓解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企业搞活的关键在于自身管理能力的增强,提高投资效益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控制投资规模、调整结构上,同时也表现在企业建成投产后的实际生产能力上。只有管理上台阶,生产搞上去了,投资的最终目的才算达到。当前提倡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降低单位GDP能耗等,都要求企业提高投资效益,向效益要产出,从而使经济发展由过去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大力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当前我国企业融资还是以依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所以货币政策应重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现实,逐步搞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等的对接。目前,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所占比重还不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使得货币供给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应扩大货币市场的容量,打通与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的通道,促进直接融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吸纳暂时过多的货币,同时通过结构调整使投资需求降下来,进而使投资品价格下调。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0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