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内部管理审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群华

  管理审计是判断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建立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互信,优化资源的利用。管理审计分为外向型管理审计和内向型管理审计。内部管理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审计,面向未来检查和评价,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这一资产受托人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
  
  一、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残酷的竞争中,如何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不至于被市场淘汰,是每个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为此,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帮助企业从以下方面改善经营管理:首先,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防范与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实现规范化管理。其次,促使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分析,能够揭露其中的问题,促使有关管理部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决策质量。最后,帮助企业挖掘潜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这种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也必须实现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富有建设性的管理审计上来,加强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帮助经营管理者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发现现有和潜在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增加组织的价值。因此,积极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内容
  
  1、审查评价企业经营目标的科学性、有效性。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经营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分长期经营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短期经营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是由长期经营目标分解而来,如产品经营决策、产品结构调整重组决策、年度经营开发计划和财务预算等。企业短期经营目标决定企业生存,因此必须科学有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审查评价企业管理组织的有效性。构建整个管理控制系统的高效管理组织,是决定企业目标能否实现的组织保证。因此,需要评价诸如企业组织结构是否科学、管理职能分配是否合理、管理幅度是否恰当、管理组织之间的牵制、配合情况以及各组织的效能等。
  例如,某企业对工艺人员承担非工艺性工作进行审计,对非工艺性工作影响工艺人员的精力,造成企业工艺资源紧张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审计调查。审计人员主要从各部门工作的效能、管理职责、工作程序上查找原因,提出理顺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关系、整合内部资源、规范不合理工作流程等审计建议,取得了明显成效。
  3、管理制度有效性审计。企业章程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的支脉,也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具体体现。美国哈佛大学罗伯特・安东尼教授在《管理会计》中指出:管理控制是管理层得以获取资源并通过组织高效运用资源,最终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措施。而企业各受托责任部门是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履行受托责任的,因此对管理制度有效性进行审计显得格外重要。例如,某企业对质量损失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质量损失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很好地贯彻执行,如质量程序文件规定,因外购材料质量原因造成的质量损失应向有关厂家索赔。但在审计中发现,近两年来因外购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质量损失为56.84万元,实际索赔12.25万元,仍有44.59万元没有索回;而且废品库房管理混乱,曾经发生退货时找不到实物的现象,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审计部门对此进行了披露,并提出了认真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狠抓存货管理的建议,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肯定。
  4、管理过程效益性审计。管理过程是企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围绕经营目标,开展经营活动、改进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的繁简程度、受控性、敏捷性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经营目标,因此必须对企业管理过程的效益性进行审计评价,提高管理运用效率。审计评价方法一般为综合效益评审和管理功能评价。例如,某企业对物资采购管理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过程的审计调查和综合效益评审,发现其采购计划未经有关部门评审,实际操作中部分材料超计划采购达40%,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等问题,造成物资超期报废。据此,审计人员提出了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建立材料预警系统、加强过程控制的建议,进一步加强了管理。
  5、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测评。再完美的管理控制系统都要通过人来执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格外重要。管理人员的素质一般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等。能力素质从其过程来看,包括能力的形成、能力的发挥和能力发挥的效果。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以确定其是否能胜任本职工作。
  
  三、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所面临的困难
  
  1、企业管理者对管理审计不够重视。其一,管理者对管理审计的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财务审计层面上;其二,审计人员的素质限制了管理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导致管理者对管理审计职能的漠视;其三,管理审计能否成为管理的“智囊”系统,还有待于得到管理者的认可。
  2、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削弱了其发挥管理审计作用的积极性。审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开展审计业务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管理者的暗示,或者审计人员迫于某种压力,不能充分揭示管理者的失误而带来的后果,这必将使审计的效果和评价大打折扣。毕竟,审计人员是拿管理者的工资,为管理者服务的,这种组织隶属上的关系影响到了审计的高度独立性。
  3、审计信息的缺失,导致管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当今的企业日益集团化,管理的层次越来越多,如果审计人员获取管理信息的渠道不畅,其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范围必将受到限制,从而难以实现对管理信息的占用,更无从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了。
  4、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还不能适应管理审计的需要。管理审计独特的审计领域决定其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特定性,它着重企业管理水平的先进性和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所运用的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先进的审计方法。管理审计在提出问题和建议时,是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业务处理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还不能满足管理审计的需要。
  5、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因为开展管理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等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还必须通晓管理、法律、税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6、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管理审计的需要。要搞好管理审计,需要有一个具有各种专长的团体,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每一项审计任务。需要管理审计师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精于信息系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和专案管理能力。从更高层次上说,需要审计师具备创造性思维、动态性思维。

  7、审计人员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管理审计的需要。就以施工企业来说,本来就不多的审计人员,有的到其他单位考查评审,有的离职学习,审计人员又不及时进行调整补充,连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都人员不足,更谈不上进行管理审计工作了。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对策
  
  1、关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实施管理审计,必然会涉及到独立性与审计风险问题。如何保证管理审计不与之相互摩擦呢?其一,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管理审计时,只提出建议,不要求经营者必须执行,管理决策本身是经营者的事,内部审计人员不承担经营责任。其二,为避免发生利益冲突,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参与了管理决策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最好不要再继续从事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如果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有必要要求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与决策审计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至少,它不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建议造成影响,这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一种良好举措。
  2、转变传统的“查错防弊”观念。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纯的账务层面上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必然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必然将扩展到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单位领导除了要转变内部审计人员专门“报喜不报忧”的观念,还要转变其和领导唱反调的观念,更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查账而已的观念。
  3、合理确定管理审计的功能定位。必须界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和“审计监督”功能之间的差异。从实际效果上看,管理审计更多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那么,当咨询服务功能与传统的审计监督功能并存于同一部门的职责范畴之内时,我们就要警惕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注意保持审计的审慎性,不对审计结论做出绝对的保证。
  4、合理设置内审机构。目前,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由会计兼任,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会对同一级的科室进行审计,而只会审下一级。如果没有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因此,要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及权威是当务之急。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确保审计的覆盖面,使审计报告获得重视,并促进被审计对象针对审计建议采取恰当的行动,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分离、与单位的管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才能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有助于审计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
  5、要有明确的审计方向和审计目的。内部管理审计审什么?首先应该将其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区别开来,要有明确的“分工”。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应将其审计方向放在对单位经营管理及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运作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开展内部管理审计,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应更多地是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内部管理审计的目标重点应放在经济资源利用、开发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上。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单位负责人是否按规范和效益原则运营资本,达到对出资者资产的负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