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岳 琴
提要会计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企业和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内容虚假、缺乏规范性、时效性差等各种质量问题。本文分析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都应该严格遵循信息披露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工作,但是,当前有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差,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问题。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公司信誉、股价、筹资的方便、管理业绩评价的特殊目的,往往违反真实性及准确性的规定,公布失真的会计报告、虚假的预测盈利和税后利润及每股盈利。这些信息造假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屡见不鲜,几乎年年都有曝光,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2001年公开处罚的就有“银广夏”、“黎明股份”和“东方电子”等严重蓄意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恶性案件,还有许多的操纵行为未被揭露和查处。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随意。诸如报喜不报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无法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这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对股市健康发展、对国企改革乃至对社会、国家来讲,都是贻害无穷的。对于广大股市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会给他们的投资决策带来误导,以至投资失误带来损失,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股市的正常发展;信息披露的不规范还容易产生内幕交易,造成公司内幕人士的“信息优势”,产生哄抬股价或刻意打压股价以牟取暴利的现象。
(三)披露的信息时效性差。根据我国及时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失去时效的会计信息会沉淀为历史性会计信息,而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证券的现在和未来的内在价值,及时披露现时的会计信息对他们更具有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在股票市场上,如果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则会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从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常常利用会计信息披露的滞后时效来操纵股市。
二、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
(一)上市公司内在利益驱动原因。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于上市筹资是上市公司产生偏差和虚假行为的主要原因。由于一些公司为急于上市而对融资成本的高低、回报投资者的把握、公司本身的规模和影响力等问题不予重视或缺乏慎重考虑,因此,上市后必然要披露虚假信息。上市后的利益驱使也是上市公司产生虚假行为的原因之一。我国《证券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停牌,限期不能扭亏为盈的公司的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有的公司取得发行额度并获得上市相当不易,若被摘牌,就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所以,它们宁愿在财务处理上玩弄花招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愿意连续三年亏损被摘牌。
(二)会计法制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对会计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同时应相应调整出台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但事实上我们在某些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必要的约束机制并没有及时建立和健全。《会计法》虽颁布了14年,但对不建账、造假账、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仍不明确、不具体;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工作责任也不确定;法律和有关部门却没有制定解决会计人员因行使监督职权而受到打击报复的切实措施,使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行使。“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特别是关于“行政处分”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较难落实。
(三)审计力量薄弱,监管力度不够。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位一体,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内部审计实质是要求部门负责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实施权力监督,由于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其实这很难办到。国家审计是指以财政、税务等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责的部门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定期开展的一种审计,但财税机关的监督不是一种专业性监督,其监督的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况且大多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差,给国家和社会已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无论是监督的客观效果还是遵循国际惯例,均应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力度,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监管会计工作。
三、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明晰企业产权,转变政府职能。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产权进行明确。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是因为管理者未能认识到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差异,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责任不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所有者的所有权得不到保护,同时又使经营者的经营权不能完全施展。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二)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首先,要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使单位负责人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治理虚假会计信息。其次,要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持股结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二是要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善。三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强制公开披露。
(三)加快具体准则的出台,健全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加快具体准则出台进程,兼顾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国家在出台具体会计准则的同时,可以利用税收杠杆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问题。其次,具体准则应在兼顾灵活性的基础上,增强统一性。一项业务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有关会计估价设定的估价范围可由公司自己确定,给公司操纵利润留下了过大的空间。适当限制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选择空间,可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力量。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光靠公司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由单位负责人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通过在公司内部营造有利的控制环境,有效的会计系统和各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辅之以一定的控制手段如组织架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并将这些控制手段揉入到建立的各种经营管理的具体制度中。
(五)提高单位领导人的会计法规意识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治理,必须组织单位领导学习会计法规,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同时,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将对外提供真实信息作为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