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红瑜

  a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拥有一大批房地产、办公家具,而且大量地配备了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发展和改革新形势对我国相对滞后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以新体制、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引领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成为迫切需要。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庞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互脱节,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大量资产以账外资产形式存在。本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却没有登记在册,游离在财政部门监管范围之外,所有权掌握在单位甚至个人手中。
  (二)国有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有部分房产、办公设备等处于闲置状态,单位在资产方面盲目进行攀比,求全、求新,购置了许多不常使用的设备,淘汰了一些还能正常使用的机器。尤其是一些单位在举办会议时,对计算机、传真机、通讯工具等进行重新购置,在会议结束后这些资产就长期闲置,使用效率极低,有的甚至不知去向,或者借机淘汰原有的同类设备。在车辆使用上,一些单位的部分车辆每天除了接送通勤,其余时间都停在单位,而这些车辆的保险费、维修费和司机的工资福利等费用却必须照常开支。这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大量闲置资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均,难以调剂。由于资源配置标准不健全,加之传统的管理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直分散管理,国有资产被各单位分散占有和使用,实质上成为各单位所有,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失去应有的统一管理权威,导致资产配置不公平,部门之间难以进行调剂。部分单位办公用房、车辆、办公设备等相当宽裕,甚至有闲置房产可供出租,同时有些单位的房产、车辆、办公设备等却不能满足需要,办公用房靠财政拨款进行租借。
  (四)国有资产管理不善,流失严重。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之决策失误,个别人谋取私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购置环节,单位购买质次价高的产品或者工程;在资产使用环节,损坏和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低价出售、无偿出借等时有出现。少数单位通过各种手段变相侵蚀国有资产,在出租、折股、联营时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借破产名义转移国有资产等,变国家利益为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五)管理体制不顺,资产管理弱化。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体制不顺,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由于我国处于特殊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机构、职责都在不断调整变化和磨合过程中,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弱化。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客观需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资金管理是价值形态的管理,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由财政资金转化为实物形态形成的。财政资金的分配,离不开对行政单位存量资产的掌握,单位实物资产的使用管理,也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通过增量来调节和控制存量是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既有利于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编制预算。如果将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三者割裂,容易导致相互脱节,形成“两张皮”。
  (二)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资产管理的历史情况、政治体制特征以及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体制特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以管理方式集约化、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机构专门化、管理规则法制化为目标的新型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占用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负责资产的使用管理。
  (三)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法制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2006年财政部分别以财政部第35、36号令的形式,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应根据两个《办法》的规定要求,相应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和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财政部发布的35、36号令落到实处。
  (四)全面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以财政部门为主导,从改革体制入手,成立专门机构,实现产权集中管理,建立调剂制度,均等配置资源,对资产统一运营,收益集中管理。构建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
  在配置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购置预算制度,由财政预算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需求从资金角度进行审核,资产部门从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需要的角度进行审核,以便实现均等化合理配置资产的目标。在使用环节建立资产调剂制度,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新购建的资产,首先考虑能否从现有资产中调剂解决。在资产处置环节实行阳光操作,在出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时,采取公开交易、公平竞争的办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报废、报损,履行严格审批手续,避免“假报损、真转移,假报废、真多占”等问题的发生。
  (五)认真搞好资产清查,推动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基本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公共资产管理。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简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和分布,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开支,还能有效降低或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摸清“家底”,掌握资产的数量、构成、使用情况,实现动态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十分重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