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务危机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慧文

  自通过《公司法》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公司破产,还有一些三资企业破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于财务危机的爆发才终止了企业经营活动。可以说,财务危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要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管理,以便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避免或减少财务危机。
  
  一、财务危机的内涵
  
  财务危机,从20世纪三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了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对财务危机问题进行研究,但理论界对财务危机概念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没有形成认同度较高的概念。
  Beaver重点考察了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和4家拖欠债务公司,并把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Altman指出,财务危机包括四种情形,分别为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并把企业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Carmichael 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流动资金不足四种形式。Foster 将财务危机定义为“除非对经济实体的经营或结构实行大规模重组否则就无法解决的严重变现问题”。
  Ross 等进一步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一,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法支付债权人的债务;第二,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第三,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第四,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国内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一个过程,既包括较轻微的财务困难,也包括极端的破产清算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如谷祺和刘淑莲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通常是暂时的和比较次要的困难,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通过资产抵押等借新债还旧债”。陈文浩与郭丽红认为,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情况是破产。
  笔者认为,财务危机应与财务困境分开,如若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包括比较轻微的资金管理技术失败和极为严重的破产两者之间的债务的整个过程,会模糊了财务危机的严重性。因为财务危机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财务困境的程度却没有财务危机这么严重。从轻微的资金管理技术失败到大规模的重组这一过程应该是财务困境,而从大规模重组至企业破产这一过程为财务危机。
  
  二、财务危机形成原因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一般情况下,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来说大多是不可控因素;内部因素是企业可控因素,企业通过危机管理可以降低其危害。这里重点分析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内部因素。
  (一)无法偿还债务通常是导致财务危机的最直接原因。而无法偿还债务导致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费用水平升高、销售收入水平下降和过度投资。
  1、费用水平升高。费用水平升高会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自有资金出现不足,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将不得不增加债务来弥补资金缺口,同时负债利息支出导致企业费用水平增高,形成恶性循环。
  2、销售收入下降。销售收入下降形成的财务危机与费用升高带来的影响相同。
  3、过度扩张的投资策略。过度扩张的投资策略会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大量负债,而利息支出进一步导致企业费用水平升高。若项目没有按期投产,或者收益低于企业预期的水平,企业将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这必然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二)企业经营管理失败。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发展速度减慢或停滞不前最终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市场饱和,而是因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内部失控,当这种无序混乱的管理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寻找一个突破口爆发出来,最终导致企业彻底失败。
  (三)风险意识淡薄,过度负债。现代企业一般都倾向于获取负债的杠杆利益,在理财时往往容易形成过度负债。但负债风险与财务杠杆存在正相关关系,在风险――收益配比规律的作用下,高杠杆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当不利因素产生后,潜在的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债务危机。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产品售价及其调整能力、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管理质量低下,使企业获利能力减弱甚至亏损,企业为维持经营就需大量借款。当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过低,资信受到影响,财务状况恶化,这时企业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最终导致破产。
  (四)资产流动性差。企业正常运转时由于资金管理和调度不当,造成支付能力不足,这种技术性失败所引起的困难可能是暂时或局部的,但若不采取恰当措施加以补救,就会使财务状况整体恶化,并诱发财务危机。企业的应收账款多且不能及时地收回,存货积压占用过多,存货质量差,周转能力不强,这是企业资产流动性差的具体表现。一旦债务到期,企业没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用来偿债,企业财务危机就产生了。
  
  三、财务危机管理
  
  财务危机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特有的经济现象,对其管理和控制极富挑战性。财务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或降低财务危机的损害程度,从财务危机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财务危机管理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和债务结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财务危机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的不善。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当随着市场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一旦方向确定后,就应对公司业务范围和经营品种做出明确的界定。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着眼于整个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和大笔现金流的匹配。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的协调是现金流量匹配的前提。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做到现金流匹配是十分关键的。
  (二)制定恰当的现金流量规划,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以及保持资金合理匹配。负债风险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现金流量状况。现金流量规划是配置公司资源的重要内容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手段。企业发展规划必须要围绕现金流来制定,因为一旦现金短缺,这些规划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现金流规划,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企业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彼此之间在时间、数量及结构上的协调与对称程度直接影响企业资金运营的安全性。企业应充分重视流动资金的管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做好信用调查与评价工作,防范信用风险;注重资金占用与来源的匹配,保持适当的资金期间结构,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加强财务危机预测与监控。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是实时监控的系统,是实时数据化管理的方式。它通过全面分析、反应企业内外部经营情况的各种资料,将企业存在的潜在财务危机预先告知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设置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可以促使企业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对现状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变对策,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所以,企业应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要结合其他非财务信息,从整体上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例如,公司财务预测长期不准确,公司规模过快膨胀等。另外,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员工素质、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等也会影响财务危机的形成。在实践中也要一并考虑,而不能单一考虑。
  (四)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应该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能力,同债权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债权人随时了解企业的状况,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有利于企业向银行贷款。同时,企业维持自身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树立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