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振雪
近年来,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极大地保证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层工作效率。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评价和证实经营绩效,及时发现和应对公司潜在危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管理审计和公司治理有关问题的陈述,旨在说明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推行管理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一、管理审计的涵义、特点及职能
(一)管理审计的涵义。管理审计的产生,源于受托责任的发展。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委托人的受托责任观念日益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对财务报告进行鉴证,进一步要求对受托人的经营管理行为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认定、计量和报告,而管理审计就是这种受托责任发展的必然产物。鉴于受托责任有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之分,审计也就有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分化。管理审计是指对企业所有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以及人力资源的拥有和使用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鉴证经营者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业绩,鉴明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点,并就其改进提出措施,以便更加有效地使用企业所拥有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保护所有者利益。
管理审计的对象是受托管理责任或结果性受托责任,或业绩受托责任。受托管理责任如同受托财务责任一样,也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所以管理审计也有两类:内向型管理审计和外向型管理审计。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对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检查和评价,以帮助管理当局这一资金受托人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外向型管理审计是由独立的外部注册会计师或外部审计师,为了维护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委托人的利益,通过对组织的资金状况、盈利能力及组织结构等的分项研究,来就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发表判断性意见,并对外报告。
就目前情况而言,管理审计是与财务审计相对应的审计类型。财务审计主要审查企业基本的财务信息,而管理审计则主要审查企业的管理信息。但是,随着以后管理理念的发展,管理信息所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广,相信财务审计将归为管理审计的一个分支。
(二)管理审计的特点。与财务审计相比,管理审计有如下特点:
1、管理审计对象是受托管理责任。依据审计和委托责任的关系,财务审计的对象是受托财务责任或程序性受托责任;管理审计的对象是受托管理责任或结果性受托责任,或业绩受托责任。这种责任既包括管理业绩,也包括产生业绩的原因,即管理活动。对于管理业绩,除了要审查财务报表,还要审查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管理报告和统计报告;对于管理活动,不仅要审查重要业务的决策过程,而且要审查决策人和执行人以及他们的组织。
2、管理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审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3E”。即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进行审计和评价,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危机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管理审计是审核检查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管理素质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
3、前瞻性。管理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结果进行审查,发现管理和控制中的缺陷,并相应提出改善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同时也是通过管理审计督促管理者不断探索完善内部管理的方法,积极思考企业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管理审计目的是面向未来的,管理审计要在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基础上充分体现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及企业发展后劲,其结论具有前瞻性。
4、不可计量性。由于管理审计主要是对管理活动和管理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而针对不同的企业,管理活动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特点,有些环节可以用到各类管理数据、资料,而更多的环节,例如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目标制定、企业文化等,则不可能用定量方法评价。因此,管理活动内容的不可计量性和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管理审计的不可计量性。
二、公司治理相关概念分析
(一)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追述公司的产生,其主要根源在于因委托―代理而形成的一组契约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契约关系具有不完备性与信息的不对称性,因而才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
现代公司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会造成一种危险:公司经理可能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个人目标。经理们可能会给他们自己支付过多的报酬,享受更高的在职消费,可能实施没有收益但可以增强自身权力的投资,还可能寻找是自己地位牢固的目标,等等,一系列的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评价公司经理的业务绩效,监督其经营决策,公司治理问题便应运而生了。
(二)公司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的主体不仅限于股东,而且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在内的广大公司利益相关者。作为所有者,股东处于公司治理主体的核心。公司治理的客体就是指公司治理的对象及其范围。公司治理对象的范围实质公司治理的边界,即公司权利、责任以及管理活动的范围及程度。
基于对公司治理的客体与主体的分析,公司治理过程按照公司治理权力是否来自公司出资者所有权与《公司法》直接赋予,可分为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按照《公司法》所确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进行的治理。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种结构。其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相互制衡共同实施对公司的治理。除了股东、经营者等公司利益相关者之外,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务人、非股东融资者、雇员、供应商、消费者等,其治理公司的权利来源于债券、人力资本产权或其他与公司有利益关系而参与或影响公司治理的权利。这些利益相关者构成公司外部治理,他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从各国公司治理现状来看,都是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统一。
三、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财务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已得到理论界的认可,但由于财务审计只能说明受托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对于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则只能从财务审计报告进行推测,这并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如果将管理审计引入公司治理,至少可以有以下作用:
1、内向型管理审计。(1)帮助管理当局这一资金受托人更好地履行受托管理责任,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内向型管理审计,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的漏洞,有利于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有助于改变企业管理混乱的局面。(2)评价企业的组织结构,看其是否有效利用所属员工和各种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以及对实现企业目标和目的支持程度。(3)保证管理者科学决策,因为内向型管理审计可以及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分析,揭示其中的问题,促使有关管理部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决策质量。(4)评价管理控制技术。确保各种相关、及时、适当的信息能传输给各层管理者,并遵照执行,提高管理效率。
2、外向型管理审计可以满足利害相关者决策的需要。公司治理中外部相关者除了股东、经营者、债权人、职工以外,还包括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他们不满足于仅仅通过财务审计报告来判断公司经营业界,更需要通过管理审计直接对公司经营过程进行监督。
3、管理审计可以弥补财务审计不足,增强监督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故意粉饰报表而不一定能为注册会计师发现。而管理审计的对象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管理工作,涉及到产、供、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凡是一切影响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都包括在管理审计的范围之内。通过管理审计,可以对公司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评价和审查,发现财务审计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对管理者的经营活动及其业绩进行更可靠的分析、判断,更准确地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4、管理审计为经营者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审计人员不仅要通过审计指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要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情况,为管理当局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借鉴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政策和制度。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可以更客观地评价管理者的工作,证明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
5、管理审计可以提高经理市场的运行效率。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受到管理审计的压力,不得不努力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经理人的素质;另一方面所有者可以通过管理审计报告来发现能力低下的经营者,从而对其进行更换,因而经理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运行更加有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4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