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救生舱”为煤矿安全管理护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云岭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可观,为世界所瞩目。据1974―1980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埋深在2000米以上的全国煤炭储量为50592.19亿吨。1996年我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为“产煤大国”自豪和“煤炭经济”骄傲的同时,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人谈之色变的话题“矿难”。一直以来,“矿难”长期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各级领导和老百姓的心。在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努力下,近年来虽然事故率已明显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不可避免。从重点省份对煤矿产业预防事故采取的“关、停、并、转”措施到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矿领导带头下井”规定,都表明了政府对有效解决矿难所摆明的立场和力度。从近年来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整治决心来看,矿难已不是政策和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事实表明,必须上升到科技层面,才是有效降低矿难事故率的最好途径。
近期,一台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热物理所、青岛兰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移动式救生舱”在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投入试用。据青岛兰青环保工程公司总工宗琴刚介绍,移动式救生舱是一款与外界隔离、有效维护生命安全的密闭设备。公司集结了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历时8个月,对舱体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实施了集中攻克,集成航天与潜水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制成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台纯国产设备。
宗总工说:移动式救生舱在汲取国内外救生舱研制所取得的先进经验的同时,还从五大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在保证被施救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人性化的元素,从被困人员的身体、心理、精神等多方面实施关怀式施救,在保证他们的安全的同时,减少矿难留下的心理阴影,集救生与救“神”于一体,是一款真正的“以人为本”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而研发的救生设备。
移动式救生舱由三大部分组成:壳体、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壳体就像一个小型潜水艇,是个耐压主体,可承受200米水深带来的压力和抵御一般矿难发生时瓦斯爆炸造成的冲击力。30厘米碳钢壁厚、圆柱形的外体最高可承载1200℃的瞬间高温;在持续60℃的温度下,丝毫不影响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机电设备是整个设备的控制服务或输出端,集成了舱内温度调节、与外界视频通话、背景音乐的播放;控制系统则是整个救生设备的中枢神经,就像大脑一样指挥和调度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按指令工作。
舱体内部分为三大块:客舱、过渡舱和设备舱。客舱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计一个或多个,满负荷时可保证数十名人员在舱内避难。过渡舱和设备舱是整舱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储放氧气以及保证救生舱各部件正常工作。整个救生舱被涂成淡黄色,耐高温,在危险发生时很容易被发现,并显得很温暖,给人以精神的鼓励,可大大地激励遇险人员生存的精神斗志。
氧气是矿难发生时最重要的生命保障元素。移动式救生舱在主舱体供氧方面,采取了3种供氧方式。宗琴刚介绍说:除了舱内存放的氧气瓶外,还可以采用常规的压风供氧系统向舱内供氧。一旦系统遭到破坏,还可以使用压缩气瓶供氧,确保供氧量的充足。另一种是潜艇使用的氧烛供氧方式。
作为国内首个多功能人性化救生舱的生产企业,青岛兰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成甫说,做企业其实做的是责任。产品如人品。如果从人文、公益、责任的角度去打造一个产品,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如果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商家的角度去设计和制造,其产品就一定能取得市场的青睐,赢得大份额的市场。
秦总说,下一步将在青岛建立国内第一个救生舱的检测基地。有国家标准和国家级检测基地的支撑,这不仅对本公司进一步产品升级和创新有更大的帮助,而且对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届时,将是社会、产品、商家三家共赢的繁荣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5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