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之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评论员

  2009年是中国外贸面临国际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外向型企业面临困难最多的一年。从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复苏的情况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持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好转趋势,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世界经济持续全面回升的同时还面临不少困难,复苏进程仍存在很多变数。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但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第三,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但成本上涨等压力增加,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等问题,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成本上升双重压力。第四,扩大内需可以带动进口,但增加进口仍面临许多制约。2010年,中国将努力保持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较快增长,坚持稳定进口促进政策,但在流动性严重过剩、世界经济回暖、通胀预期上升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呈上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进口。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仍然实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制约中国企业进口,并影响到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外贸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外贸发展方式的冲击。2009年我国出口居世界第一,进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贸易大国,但大却不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关系到各行业广大企业。最近,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外贸发展要本着协调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实施“四个优化”、“六个协调”和“八项举措”上下功夫、见成效。
  四个优化:一是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优化商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产品出口;三是优化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四是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
  六个协调:一是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二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三是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发展,增强互动作用;四是外贸和内贸协调发展,实现有效互补;五是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六是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八项举措:一是打造商务平台。打造若干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培育若干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若干辐射力广、管理水平高的境外贸易中心,扶持若干内外贸一体、组织化水平高的商品市场。二是提升商品质量。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出口附加值,争创新的竞争优势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国制造”的国际舆论宣传,提升中国产品形象。三是建立出口基地。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一批出口基地。四是拓展新兴市场。按照经济规模、人口总量、消费能力、市场环境等指标分类,形成拓展的重点地区、重点国别。深度拓展拉美、中东欧、东南亚及我周边等市场。五是提升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六是扶持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扩大服务外包规模。培育国产服务品牌出口,加大对软件、文化、动漫等产品出口扶持力度。七是扩大边境贸易。在管理权限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给予边境地区政策倾斜,推动边贸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政策落实。八是发展“走出去”带动出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建立销售网络。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推动海外资源开发合作。发挥优买优贷等支持大型成套设备、技术对出口的带动作用。
  对于国家的外贸方针政策,广大企业应当认真领会和把握,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努力使自身立足于不败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6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