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舟 刘 丽

  一、广西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分析
  
  (一)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初轻工的格局得以改善
  出口商品结构,即出口产品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构成比重来表示,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结构状况的重要依据。
  过去,广西的出口产品主要以服装、轻纺、陶瓷、化工等产品为主。
  2007年,广西的主要出口产品实现历史性改变,出口金额也大幅增加。其中汽车及汽车底盘首次出现在出口前十的榜单,出口额为14.58亿美元,占比(下同)28.52%,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商品有:未锻造的锰(27.11%)、松香及树脂酸(13.06%)、服装及衣着附件(9.38%)、钢材(7.7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3.31%)、手用或机用工具(2.58%)、家用陶瓷器皿(2.18%)、未锻造的铝或铝材(2.08%)、电线和电缆(1.83%),且这10种产品出口占比更高达97.75%(之前基本维持在30%左右),成为名符其实的出口主导产品。进入2008年,大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仍呈强势增长:农产品出口7.8亿美元,增长70%;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4亿美元,增长54.7%;钢材出口7亿美元,增长76.9%;铁合金出口4.3亿美元,增长1.4倍;纺织品出口2.8亿美元,增长64.2%。
  由此可见,广西初级产品的出口在种类和比重上均有所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08年广西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9.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4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呈现同样走势:2008年,出口额上升至3亿美元,所占份额上升为4.08%。这表明,虽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有优势,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稳步增长,有效地改善了广西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了外贸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多元化出口市场初现,但国别构成仍不平衡
  从出口贸易的洲际区域结构看,广西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份额达到总出口额的80%以上,而其他各洲所占比重较小。其中,亚洲地区连续6年排名第一,所占比重均在60%以上。位居第二和第三的欧洲、北美洲所占比重则逐年下滑,欧洲占比从2003年的19.59%下降至2008年的15.37%,北美洲占比更降至2008年的9.88%。而作为广西新兴市场拓展的重点区域,非洲和拉丁美洲虽然占比不高,但呈现不断上升的增长势头,尤其在2008年非洲超过大洋洲,成为广西第四大出口地区,占比升至5.40%。这说明广西出口地区过度集中的状况有所改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具体到国家和地区的分析,广西的出口过分依赖少数国家和地区,在区域结构上抗风险性较弱。2003―2008年期间,东盟持续保有广西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所占比重虽有所变动,但第一出口贸易伙伴的地位依然稳固。其中越南连续6年成为广西第一大出口国,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22.34%上升为2008年的30.84%,构成广西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欧盟继续保持广西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的位置,但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美国取代香港成为广西第三大出口国,此后也出现比重下滑,08年降至10%以下。香港、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也呈下滑趋势。这表明,传统出口市场的需求变动和贸易障碍将促使广西积极寻找非传统市场的贸易机会,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其他新兴市场的拓展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实现降低出口集中度,提高出口区域布局抗风险能力的调整目标。
  (三)一般贸易占据主导地位,边境贸易特点明显
  在广西,一般贸易是第一出口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不高。这也反映了广西作为西部省份在加工贸易中居于弱势的实际情况。
  同时,近年边境贸易有较快发展。2008年,全区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12.34亿美元,同比增长97.5%,比2003年增长近4倍,形成广西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的另一显著特点。
  (四)多种出口经营主体并存,私营企业表现突出
  广西多种出口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极为明显。2003―2008年,国有企业在外贸出口中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出口比重从2003年的52.13%下降至2008年的25.30%,出口总额虽有所上升,但是出口增幅已呈现逐年递减态势,出口位次从第一降为第二。取而代之的是增长强劲的私营企业,其出口额在短短6年间跃居第一(2008年达到35.9亿美元),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20.10%迅速升至2008年的48.84%,年均增长率为56.27%,表现极为抢眼。此外,外商投资企业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其所占比重虽增幅不大,但增长相对稳定,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20―22%之间,形成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为广西外贸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二、结论和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整体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广西出口商品结构低级化的问题,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巩固机械、化工、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更要提升制糖、冶炼、茧丝绸等新兴产业的产品品质,将其具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只有通过培育一批影响力大、贡献度高、符合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出口主导产业,才能实现产业结构演进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互促互动。
  (二)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区域布局的抗风险性
  广西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对东盟、欧盟、美国等已有的传统市场应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重点,以商品结构的优化为基础,继续保持和巩固;新兴市场的开拓则需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多样化的需求,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对应的出口政策,促使出口地域不断拓展。而拓展的重点区域应放在与广西有较好经济互补性的非洲、南美、中亚、西亚等地区。具体而言,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取向应是:拓展欧洲、北美市场的纵深性,稳定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发非洲、拉丁美洲市场。
  (三)发展加工贸易,突出边境贸易特色,促进贸易方式结构升级
  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出口退税的反复调整以及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一般贸易的增长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加工贸易将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要加快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以加工园区的建设带动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应注意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逐步从代加工向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边境贸易是广西外贸出口方式的一大特色,应抓住建设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带的发展良机,稳定边贸政策,规范边贸管理,搭建多层次、多区域的开放合作平台,促进广西边境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李舟,1979年生,贵州赫章人,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刘丽,1980年生,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讲师)
  (本栏目策划、编辑:曹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7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