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态势及2007年发展形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

  一、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产品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投资规模较大幅度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总体呈现发展比较快、效益比较好、后劲比较强的良好势头。
  (一)生产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到9649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GDP增速8个百分点。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居全行业之首。全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8%,增速高于其他高技术制造业1.9个百分点以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制造业分别增长20.9%和12.0%,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速分别为14.0%和14.3%,下降了6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二是中部崛起成为区域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新亮点。在中央中部崛起政策的推动下,2006年中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取得快速发展,实现产值2454亿元,同比增长25.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江西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9.6%,排在全国首位,湖北、河南、吉林、安徽、湖南、内蒙古等省区的增速也都在20%以上。
  三是高技术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同类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最值得注意的是彩电行业,在平板显示技术的驱动下,2006年CRT彩电产量比上年降低了10.3个百分点;而液晶电视全年共生产1100万台,增长101%。从不同类主要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情况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如光通信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量分别增长36.5%和30.6%;部分传统的高技术产品(如打印机、激光视盘机等)出现了负增长。
  四是产业增加值全年增速呈现回落态势。从月度看,尽管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由年初的641亿元逐月上升到年底的1008亿元,但同比增速却由年初的29.2%下滑至年末的12.4%。1―4季度同比增速逐步回落,分别为24.0%、21.9%、18.4%和14.6%,值得引起关注。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继续推动全国外贸结构优化
  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进一步优化了外贸结构,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2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占全国商品外贸的比重达到了30%;二是单月出口首次迈上300亿美元台阶,全年出口达到2815亿美元;三是全年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突破29%,比2005年又增长0.4个百分点,创历年新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高技术产品贸易仍然集中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2006年,信息通信技术类产品占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比重达94.5%。
  高技术产品进口继续以电子技术类产品为主,全年共进口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占全部高技术产品进口额的52.6%。其中,集成电路(含智能卡)进口达到1057亿美元,增长30.1%,占电子技术类产品进口额的81.2%,占全部高技术产品进口额的42.7%,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和1.6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品出口以计算机产品为主,全年出口达到1260亿美元,增长20.2%,占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44.8%。航空航天类产品出口增幅居各类高技术产品之首,全年出口同比增长72.8%。光电技术类和生物技术类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4%和-4.4%。
  二是三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全年三资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2479亿美元,占比达到88.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增加到1932亿美元,占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68.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由加工组装向制造延伸的趋势。2006年,一般贸易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由上年的8.1%提高到9.8%,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9.2%下降到87.3%。但我们也要看到,显示器、手机等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依然很高,分别达到99.1%和96.1%。
  (三)高技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在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设备不断改善的情况下,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6.7万元/人,比上年又提高了近5万元/人,比工业高出12.9万元/人。高技术制造业在技术含量、经营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经济效益情况总体回升,完成销售收入41393亿元,增长20.6%;实现利润总额1737亿元,增长20.3%;累计税金总额739亿元,增长15.7%。销售利润率止住了近年来连续下滑的势头。
  (四)新增就业岗位稳步增长,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随着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吸纳了越来越多社会就业人员。200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达到742万人,同比增长9.8%,比工业高4.6个百分点;累计新增就业人数78万人,占工业新增就业的1/4。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
  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高技术制造业开始扭转近年来投资增长缓慢的局面。初步统计,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6亿元,不考虑物价因素同比增长31.8%,占制造业的比重出现近年来的首次回升,提高到10.95%,为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投资结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方投资增长快于中央,2006年地方完成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744亿元,同比增长31.2%,中央完成高技术制造业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1.1%。二是新建项目投资增长较快,达到35.3%,而改、扩建项目投资分别仅增长19.4%和11.1%。三是民营经济投资增长强劲,个体经营和私营投资增长分别达到224.3%和48.2%。我国民营经济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逐步开始向高技术制造业转移。四是在全球经济趋好,我国实际FDI保持较大规模的前提下,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继续大幅增长。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外商投资(含港澳台商)增长30.5%,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五是全年东中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快,分别达到31.6%和33.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缓慢,仅为14.5%。
  总体上看,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向做强做大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十一五”开了好局,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严重,仅靠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的发展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大力增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二、影响2007年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2007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一年。展望2007年,总体形势有利于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扩大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
  高技术制造业作为全球化特征十分明显的产业,受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为高技术制造业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4.9%,将继续保持4年来4%以上的增速,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外部需求仍然较强。同时随着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还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国内自主创新政策的积极效应将逐步显现
  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纯IPv6主干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试验获得成功,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颁布,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WAPI、音视频编码压缩标准AVS以及数字家庭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发布出台。这些政策的作用将在2007年进一步释放出来,一方面将促进高技术制造业自身创新活动的进一步活跃,另一方面也为扩大高技术产品的国内市场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三)人民币升值对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6年,越来越多出口型高技术企业开始感觉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去年年内和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积升幅分别达到了0.76%和4.65%。而今年2月份仅仅5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就4次创出新高,接连突破了7.77、7.76、7.75三道关口。人民币的升值将推动高技术企业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和打造品牌,更加关注自主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四)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将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2007年,3G、数字电视等新兴产品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及节能技术的应用将更为广泛。一大批生物、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将在近年内迅速进入产业化阶段,为高技术制造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提供新的产业增长点。与空客合作组装A320飞机的顺利推进,与印度的软件合作,与德国、古巴的生物合作不断深化,将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开放式创新的步伐,增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2007年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2007年,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生物产业规划、信息产业规划,按照规划确定的“自主创新、着力应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国际合作”总体思路,完善政策环境、发展重点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
  一是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试点。抓紧出台生物产业政策和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出台并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继续研究制定激励高技术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进一步完善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向创新效益型转变,实现生物产业发展新突破,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上新台阶,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实施新一代网络、数字电视、民用飞机等若干高技术产业专项工程,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基础性核心产业,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应用卫星、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TFT―LCD、新型电子元器件、生物育种、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组织大型清洁高效发电、新型船舶等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推进重要技术标准制定,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和产品。
  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和主要中心城市的集聚,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新建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信息产业基地,继续推进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产业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五是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引导外资投向,加强技术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推进跨国经营,培育国际化产业配套体系,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分工。要继续鼓励“引进来”,创造良好环境,吸引跨国高技术企业来华投资。积极推动“走出去”,进一步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扩大航空、生物、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9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