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小梅

  本刊记者参加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会议,就就业和收入分配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孔泾源。
  
  一、关于近年来全国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的总体情况
  
  记者: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工作下,近年来我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请您介绍一下总体情况。
  孔泾源司长: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积极就业政策逐步得到落实,社会就业出现了向好的形势。2004年底,全国城乡就业规模达到7.52亿人,比上年增长1.1%。今年以来,全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国城镇累计实现新增就业5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去年末持平。
  收入分配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一年提高2.5个百分点,出现了1997年以来的最好形势。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保持了稳中加快的良好势头。
  社会保障方面,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取得积极的进展。今年上半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按时足额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继续得到落实。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2200万人左右,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低保标准比上年有所提高。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已超过500万人。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截止6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加人数分别达到16868万、13033万和7302万人,较上年末分别增加515万、629万、4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0496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8万人。
  
  二、关于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和收入分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记者: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和改革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对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关注。如何分析和判断这些问题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请您谈谈如何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及“十一五”期间就业和收入分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孔泾源司长: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十一五”中期,是我国劳动力增长的峰值期。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将超过4200万人,加上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期内劳动力供给量将达到5700万人左右。“十一五”期间,若按GDP每年增长7.5%、就业弹性0.15计算,城镇失业人员平均每年保持在1230万人左右,峰值年将达到1700万人。就业供求的总量矛盾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的失业问题严重,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低,就业难度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面临诸多障碍。未来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2570多万人,是“十五”时期的2倍多,高校毕业生的大量增加会形成新的就业压力。整个“十一五”时期,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任务将十分繁重。
  二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和秩序混乱的问题依然严重。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就已经超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2004年估计已经接近0.4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当突出,2003年和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均超过3.2倍,处于历史高位。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仍未形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增长缓慢,生活困难问题突出。政府的产业政策、发展政策和再分配政策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十一五”期间,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缺乏整体规划,统筹层次低,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结构复杂、缴费率高,不适应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参保;一些地方基金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和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待遇差距较大。医疗保险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问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十一五”时期,社会保障的制度调整和完善的任务将十分紧迫。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黄金发展机遇阶段,如果政策运用得当,经济发展将面临难得的机遇。而如果漠视经济增长中产生和积累的社会矛盾,出现就业形势恶化、收入差距失控、社会保障失衡等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将难以为继,甚至出现经济停滞、衰退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关于加强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
  
  记者: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相关工作思路对于解决就业和收入分配领域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请您就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等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谈谈有关意见。
  孔泾源司长:在就业工作中,要做到着眼全局、整体推进,着重突出一个“全”字。在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上,既要从战略和宏观层面上高度重视就业的总量矛盾,研究具有前瞻意义的中长期对策,又要从就业的结构矛盾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政策;在工作重点上,既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也要不断加强全社会就业特别是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在就业政策的组合上,既要有适用特殊群体的阶段性的优惠政策,也要有长远发展意义上的覆盖全局的政策;在工作的推进方式上,既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又要充分发挥我们宏观综合部门的协调平衡作用。
  在收入分配工作中,要做到判断准确、重点突出,着重强调一个“准”字。要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收入分配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既要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扩大的态势保持高度警觉,又要深刻认识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准确把握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政策取向和整体进程。既要通过加快发展解决分配资源不足的问题,更要注重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解决分配混乱和不公等问题;既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实际状况,又要从实际出发,提出渐进式和有限目标的政策思路。要准确把握当前收入分配工作的重点内容。首先,要着力解决国有单位分配秩序混乱和分配关系扭曲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各个利益阶层的分配关系平衡;其次,密切关注各个地区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准确掌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同影响因素;再次,要重点解决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特别是要将贫困地区、弱质产业的困难群体尽可能地纳入解决范围。
  在社会保障工作中,要做到统筹规范,完善制度,着重纠正一个“偏”字。在保障理念上,必须强调更加重视再分配政策的公平意义,将社会公平作为再分配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探索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结合方式,着力推动和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普惠形式,将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劳动者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将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城镇居民。对于农村居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城乡救助救济体系建设上,要更加重视城乡低收入者和鳏寡孤独等特殊人群的基本生活、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和就业扶助等政策,继续完善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城镇基层社会保险服务设施和老年服务设施建设。
  
  四、关于今后各级发展改革系统加强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的重点内容
  
  记者:目前,各地正制定“十一五”规划,这次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工作会对下一步加强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做出了部署,请您具体谈谈。
  孔泾源司长:按照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下一步就业和收入分配的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打好一个基础。要按照积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抓紧编制“十一五”时期就业和收入分配规划,把就业和收入分配规划纳入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根据委内的统一部署,我们不仅要做好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和衔接工作,而且还要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专项规划的领域应集中在增加地方就业和援助弱质产业、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等方面,规划的重点要突出,项目的布局要合理。专项规划的内容要在编制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有所体现。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也要更加科学规范。
  二是努力健全两个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健全各级各地发展改革部门统揽全局、综合协调的部门职能和工作机制。既要登高望远,未雨绸缪,做好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又要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宏观综合部门在加强就业和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职能。二要建立健全各级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之间上下互动、各方沟通、联系紧密的工作机制。
  三是注重处理三种关系。首先正确认识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具体工作之间的关系。其次,正确处理好宏观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具体工作的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再次,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之间的关系。既要抓紧研究和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抓紧建设可持续的长效工作机制和研究解决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四是不断加强四项建设。要根据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强示范典型建设、加强信息资料等基础建设、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以更新的姿态、更严的标准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廉洁自律的队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0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