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玮 王晓梅

  摘要:随着各项经济项目的开展,人们对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有效的防范贷款风险,减少不良贷款额,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正常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就商业银行贷款的分类、贷款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方展开论述。
  关键字:贷款风险;特点;成因;方法
  贷款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一项主要的传统业务。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在金融行业中有效地解决不良贷款包袱,把信贷风险降至最低,是各家商业银行所必须考虑的大问题。笔者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分类、贷款风险的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对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提些建议,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依据。
  1商业银行贷款的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按项目用途、性质、企业性质和产品开发生产等不同阶段划分,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贷款、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商业网点贷款等几种贷款。为了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银行信贷管理,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1416号),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分别定义如下[1]:1、正常类贷款:贷款人能够正常履行合同,也能够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2、关注类贷款:尽管贷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还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3、次级类贷款: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无法全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4、可疑类贷款:贷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会造成较大损失;5、损失类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2商业贷款风险的成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而且有一部分贷款逾期时间长、回收难,形成呆滞甚至呆帐的风险不断增加,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威胁着商业银行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2.1经济环境的原因
  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活跃,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资金周转加快 盈利性强,银行所投入地方企业的信贷资金安全性高 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重重困难,如果产供销环节出现问题,资金周转不畅,那么亏损破产情况就会大范围出现。特别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波及到地市级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周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周期的不稳定性又制约着地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周期的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融资客户的风险转嫁[2]。
  2.2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在企业的自身管理上,部分企业起步晚、成长时间短,内部尚未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特别是某些中小民营企业仍然采用家族式管理体制,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粗放化、大路化,竞争能力脆弱,成长性差;部分企业经营风险高,自有资金不多,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中高级人才缺乏,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等等。由于管理方面的因素,加之对市场发展变化反应不够灵敏,不能随市场的变化对自身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这势必会造成银行先前所投放的信贷资金面临较大风险[3]。
  2.3银行自身因素
  作于银行层面,首先自转制以来,有一部分领导干部的经营指导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对商业银行的企业管理意识和经营风险意识不强,对信贷工作管理不严领导不力。其次,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够严密,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贷款工作中职责不明,自身信贷队伍建设不力;银行的领导体制上往往是个人说了算,使不该贷的贷了,结果无法收回贷款。最后,不少信贷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信贷原则和制度在有的商业银行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违法发放人情信用贷款现象时有发生,对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制度执行打折扣,导致贷款风险发生给信贷资金造成重大损失[4]。
  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的方法
  3.1贷款前的评估
  贷款前做好各类评估工作,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借款人的品格无法计量,因而银行既可以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一系列调查,对借款人的品格进行评估,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征信机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以评估其品格。分析、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应从两方面来考察[5]:一是要看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销售收入以及生产竞争力;二是要看企业经营者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要分析企业主要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借款人的资本情况反映了借款人的财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并作为其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资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就。贷款担保的作用在于为银行贷款提供一种保护,即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分担保品或向保证人追偿而收回贷款本息,从而使银行少担风险,少受损失,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银行要对借款人的经营环境变动做出分析、预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作为应变手段,以保证贷款的安全。
  3.2贷款过程的管理
  贷款过程中也是防范风险、强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加强的。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审贷分离机制,审查评估是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关,经过初步评估,银行已经对项目有了大致的了解,贷款申请过程中的审查除了按照评估系统的指标对经营者进行调查之外,还应注意企业固有的风险,借款人采取的措施,风险是否能减轻,银行怎样安排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等。另外,在审贷分离的基础上,为避免执纪不严、有章不循的非正常现象,减少个别人员的违规行为,还必须建立严格的贷款责任对应机制,形成违章能究、违章必究和有人去究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3.3贷款后的监控
  进一步强化对信贷业务从发放后到收回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把贷款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加大贷后管理在客户经理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增强其实施贷后管理的主动性。要建立与信贷业务风险滞后性特征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客户经理主动加强贷后管理。要增加贷款“三查”内容,除了要关注企业经营情况、节能环保情况、担保情况、现金流情况等常规内容外,还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拖欠工资 拖欠税费 拖欠货款,职工是否放假或轮岗,是否有高利贷融资,是否投资于股市、期市或房市,存货是否正常,结算是否正常,股东关系是否和谐,合作伙伴是否稳定等等,并将其作为判断贷款是否形成隐性风险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韩文广. 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与控制[J].财经视点,2010,7:112
  [2]杨红英. 试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02: 89-90
  [3]杨青. 基层商业银行风险贷款管理转型的思考[J].财税金融,2010,02:53
  [4]李歆,陈霄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10,04:44
  [5]宋晶晶. 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0,05: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023.htm